首頁>農業>

引言

由於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就是中國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這些年來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有越來越多的農村百姓也湧入到城市生活,他們有一些甚至遷移了戶口正式成為“城裡人”,但國家對於農村的政策偏向以及發展扶持還在不斷加劇,為的就是讓廣大農村村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由於大多數百姓在農村只能靠耕地為生,可耕地本身就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活,為了能夠養活一家多口,有不少農村勞動力到城市尋找工作、想要賺取更多的報酬,而這類人我們以往一直將其稱之為“農民工”,但在最近國家卻將這些“農民工”進行了更名,如今新名字出現不僅體面,而且也更符合這個群體的勞動特點,他就是“新產業工人”。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不斷髮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這也讓城市的百姓感受到了更為完善便捷的生活,但我們能夠享受到當下的生活也要感謝那些農民工朋友。畢竟是他們一磚一瓦的堆起城市的高樓大廈也是他們在炎夏和冷冬中做著那些很多人不願做的辛苦勞動。

而農民工這個群體在中國社會已經存在幾十年的時間,他原本指的是那些從農村來到城裡打工的人,但由於時代不斷變化,很多人對於農民工都有了一種傳統且固有的印象,似乎說到農民工代表的就是那些穿著邋遢、沒有素質的群體,這些都源於大家對農民工的偏見。

而且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這幾十年裡,工地上大多數工人其實都來自於廣大農村地區,畢竟那個時期農村地區發展遠不如現在,僅是靠著耕地掙的錢完全無法養活一家老小,面對著年邁的父母和渴望學習的孩子,他們即便到城市裡會面對別人的輕視或者辛苦的勞動卻也在所不辭。

久而久之很多農村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都到城市裡打工賺錢。而且由於此前幾十年,農村百姓普遍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到了城市以後,他們從事的也只是那些基礎的體力勞動時間長了,大家對於從事這類勞動的人都將其稱之為農民工。

而以往農民工和其他行業的工作一樣,是一箇中性詞彙,不包含任何褒義和貶義的偏向含義,但是久而久之在一些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的城裡人眼中,農民工已經成為一種貶義詞。他們認為這些人沒有接受過高級教育,從事著底層工作,吃住行或所從事的工作都不夠體面。還有一些家長總是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之後就只能做農民工。

雖然他們說出這番話只是希望讓孩子重視學習,但卻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了對農民工群體的歧視與偏見,這也導致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就對農民工群體存有一種錯誤的偏見。

還有一些城裡人嫌棄農民工身上髒,當這些農民工前往飯館吃飯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時,他們總是會用一種鄙視的眼神從上到下的打量他們,甚至還有一些人刻意疏遠他們,更過分的是有一些餐館的老闆擔心農民工在店裡吃飯,影響其他顧客,直接拒絕農民工在店裡用餐。

其實農民工們也和其他工作一樣,他們之所以常年穿著髒衣服就是因為他們乾的都是一些體力工作,搬鋼筋水泥、扛磚頭,這些工作內容本身就不夠“乾淨”。

而且每天工作繁忙,他們也沒有太多時間花在自身形象管理方面,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農民工就低人一等。

社會上歧視農民工的風氣越來越嚴重,相關部門也開始關注起這些農民工的權益保障問題。而若想扭轉大家對於農民工的固有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給這些農民工群體更名,將他們稱之為新產業工人。之所以為這些農民工群體改名並不是因為“農民工”的稱呼本身就不好聽,而是新產業工人這個新稱號更符合他們的工作性質。

改名之後雖然不能完全扭轉大家對這類群體的印象,但卻能夠潛移默化的幫他們樹立新形象,另一方面為保障這些新產業工人的權益,國家也會給予他們其他方面的照顧。

結語

比如完善農民工群體的社保問題,幫他們解決子女上學問題, 除此外相關部門也會更關注某些公司集團拖欠農民工薪資的情況。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清楚,任何一個合法行業都應該得到尊重,更何況如果沒有這些新產業工人,我們也沒有當下能享受到的這些舒適環境。

7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著力培養相對優勢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