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TAPAggDatabase10.0數據庫中對區域和部門進行歸類設定後,將數據包導入RunGTAP3.70,進行五個情景的衝擊設定,進而得出模擬結果。根據對貿易效應的研究需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宏觀經濟數據以及貿易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其中宏觀經濟指標選取GDP變化情況和福利水平情況進行分析,貿易情況則選取進出口情況、貿易條件以及中國產業產出狀況進行分析。GDP水平的變動情況是衡量不同國家經濟增長最為重要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
GTAP模型模擬結果中以VGDP定量測算出各區域GDP的變動方向及程度。通過不同情景的數據可明顯看出,總體而言,RCEP區域內各成員國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但國別差異較大,以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增幅最為顯著。區域外的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國家都呈現出負增長的情況,而印度只在加入RCEP時才呈現出正向增長。通過情景一可以發現,RCEP在十一國間生效對於生效各國的GDP都有正向增長的作用,其中日本的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3.76%,其次分別是澳大利亞、新西蘭。
而對於未生效的東盟三國的GDP呈現負增長,但幅度不大。而對於非成員國而言,由於貿易轉移效應,均呈現出了負增長的情況,印度所受影響最大。對比情景一和情景二,可以看出,當生效的十一國之間關稅降低幅度增大時,其對GDP增長的促進作用增強,生效十一國的GDP增長幅度增大。而情景一中GDP呈現負增長的東盟三國和其他非成員國的受影響的程度也相應地增大。情景三和情景四是RCEP成員國間均進行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削減,可以看出對於RCEP各成員國來說GDP都有不用程度的增長,而退出RCEP的印度有1.01%和1.13%的下降,非成員國的美國、歐盟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由於貿易轉移效應的原因,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以美國的受影響程度最大。對比不同情景下的同一區域的變化情況可以發現,RCEP在十一國生效對各國的GDP均有正向的促進作用,當RCEP成員國之間全部實行降低關稅後,對於各成員國的GDP均有程度不同的正向促進作用。其中以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增長幅度最為顯著。而非成員國的GDP變動則隨著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降低而下降。此外,印度則只有在加入RCEP時,其GDP變動才呈現正向增長的結果。在GTAP模擬中,社會總體福利水平是用希克斯等值變化EV來衡量。在關稅同盟建立後,基於制度優勢,區域內的資源可以自由流動,得以更好的配置,進而提升區域內各成員國的社會福利水平。
各區域的出口規模變動情況與進口規模變動情況大致相符。在情景一和情景二的模擬中可以看出,當RCEP在十一國生效時,生效各國的出口規模均正向增長,且隨著政策自由化程度提升而增長。與進口規模變化不同的是,未生效的韓國出口規模此時呈現負向增長。在情景三和情景四種,RCEP各成員國均受益於貿易壁壘的削減,其出口規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以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增長幅度最大。同時,非成員國中,美國所受衝擊最大。與進口規模變化相同,印度只有在加入RCEP的情景五中,其出口規模變化才呈現正向,且增長幅度為6.17%。
通過對進出口規模變化情況分析可得,RCEP協定下,各成員國間生產要素流動暢通,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受益於貿易創造和轉移效應,各成員國間進出口規模隨著貿易壁壘削減幅度的不斷提升而不斷擴大。對於區域外各國,RCEP協定具有一定的衝擊效應,非成員經濟體的進出口規模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情況。在情景五中,模擬印度加入協定,此時RCEP各成員國間進出口規模增長最大。貿易條件常用於描述一國對外貿易狀況,貿易條件指數以定量的角度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狀況,以衡量角度的不同常分為價格、收入和要素三種。
其中價格貿易條件在實際中運用最為廣泛,其計算方式為出口和進口產品的價格之比。GTAP模型中的貿易條件就以價格貿易條件為代表,模擬結果以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化率呈現。RCEP協定下各成員國受益於貿易創造效應,區域內市場的擴大使貿易條件呈現出正向的變化情況,但各國各區域的變化幅度有所不同。其中,貿易條件正向變動幅度最大的是日本,並且其幅度隨著貿易壁壘削減程度上升以及生效成員國數量的增加而不斷提升。澳大利亞、新西蘭貿易條件正向變動幅度次之,也呈現出逐步遞增的趨勢。
可見,RCEP協定下發達國家的貿易條件的正向變動幅度更為顯著。此外,各成員國均有正向變動,但程度較小。值得注意的是情景三、情景四和情景五中,中國的貿易條件出現了負向變動,但程度較小。中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和各產業的競爭力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還有提升的空間,因此當貿易壁壘削減幅度不斷增加時,中國國內產業發展以及對外貿易將受到一定的衝擊,所以呈現出了負向變化。對於非成員國而言,RCEP協定改善了區域內各成員國的貿易條件,受貿易轉移效應的影響,區域外各經濟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向衝擊,但相較於區域內各成員國增長幅度,區域外各成員國貿易條件的下降幅度較小。
而印度只有在加入RCEP協定時,其貿易條件呈現出微弱的正向變動。通過模擬結果來看,貿易不同程度的削減對不同產業的影響是多元化的。對比各產業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在RCEP協定項下,中國自然資源、輕工業、公共事業與建設三個產業的產出出現了負向變動情況。其中以自然資源產業所受衝擊最大。同時,在情景五中,印度加入RCEP協定下,中國的交通與通訊產業也受到了負向衝擊。這幾類產業發展需引起重視,結合實際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除此之外,其他各產業均受益於協定下的制度安排,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其中以紡織及服飾、其他服務業的增長幅度最為顯著。比較不同情景下紡織及服飾產業的增長情況可以看出,當RCEP生效國家增加時,其增長幅度降緩,特別是當印度加入時,其增長幅度最小。如何提升該產業核心競爭力,保持國際市場上較強比較優勢是紡織及服飾相關產業發展需要關注的重點。其他服務業的增長較紡織及服飾業平穩,且差距不大。這也說明中國的服務業在RCEP各成員國間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對RCEP各成員國間的雙邊貿易協定簽署情況、經貿合作現狀以及各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梳理分析。
通過對RCEP各成員國間雙邊貿易協定進行梳理發現,在RCEP簽署前,各成員國間大多已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只有印度、中日韓之間的協定仍處於談判過程中。各成員國之間貿易合作的制度基礎較好,但相較於區域經濟一體化,雙邊貿易協定的範圍和規模都較小。通過對各成員國間2011年至2020年經貿合作情況進行梳理發現,各成員國間進出口貿易規模逐年上漲,經貿關係不斷加強,貿易總體規模發展態勢良好。通過對各成員國RCA指數的測算可以看出,中國與各成員國之間產業貿易的互補性較強,RCEP的建立將產生較好的貿易創造效應,各國之間貿易潛力較大。
結合理論分析以及GTAP模型模擬的結果可以看出,RCEP協議下削減關稅壁壘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總體而言給區域內各國的經濟是起到正向作用的。而且,正向的經濟效應影響會隨著貿易政策自由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斷增加。同時,印度加入RCEP的情況下,該程度將進一步加強。短期而言,RCEP成員國間關稅減讓可以提高生效十一國的GDP水平,對未生效各國以及區域外國家有負向影響。而在社會福利、進出口規模、貿易條件方面,RCEP各成員國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響,但在生效各國之間影響最為顯著。同時,隨著關稅削減程度不斷提升,其影響水平逐漸深化。
此外,RCEP作為自由貿易區協定,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即對於RCEP成員國有正向作用,而對於RCEP的非成員國而言,由於貿易轉移效應的作用,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通過模擬分析可以看出,各類情況下美國所受到的負向影響最為顯著。同時,隨著關稅壁壘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削減幅度的不斷增大,成員國的貿易效應逐步加深。結合RCEP生效各國實際降稅承諾表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的主要商品將在十年內實行零關稅政策,最終實行零關稅的商品佔比達到90%以上。
從模擬結果來看,立即降為零關稅的經濟效應更為顯著。根據RCA指數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相對於RCEP各成員國而言,其比較優勢產業為服務業、紡織及服飾相關產業,而機械製造、運輸裝備等相較於日本、韓國等國還有一定差距。通過GTAP模擬情況可以看出,當協定生效時,中國的自然資源、交通通訊等產業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而其他服務業將會有正向增長。現階段,中國應不斷提升競爭力較弱的產業發展水平,提升技術創新,不斷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在RCEP框架下,增強與各國的貿易合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利用貿易政策不斷增強自身的貿易效應。RCEP框架下各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及貿易狀況差異顯著,其產業發展各有不同。在工業上,日本、新加坡、韓國的製造業水平較高,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農業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大。而東盟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輕工業發展較為完善。成員國間不同產業的互補性和競爭性較強,產業間貿易和產業內貿易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各成員國應根據不同國家之間的產業特徵進行深入合作,提升區域內產業鏈的發展水平,形成各成員國之間的優勢互補。
RCEP協定條款下,各成員國的降稅時間安排以及降稅幅度並不相同,且個別成員國的降稅幅度並不理想。RCEP雖然於2022年已正式生效,但貿易壁壘的削減仍在分階段進行,尚未達到最佳水平。由實證結果可看出,關稅壁壘削減幅度與各成員國經濟變動呈現正向關係。因此,應積極推動協定向更高自由化水平發展,為各成員國提供更為有利的經貿發展政策環境。同時,對照CPTPP、EPA等高標準協定要求,在RCEP原則性條款的基礎上,與各成員國探索推動各類領域的產品標準互認。此外,與RCEP各成員國就採購、電子商務、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等後續章節展開前期討論研究,提前為RCEP協定升級做好充足準備。
RCEP協定的生效將在區域內大幅削減貿易壁壘,提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區域內各成員國間的貿易規模將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國與RCEP各成員國間在服務業、紡織與服裝等相關產業存在著互補關係,且根據RCA指數表明其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強。但部分產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在RCEP生效後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應抓住RCEP的機遇,著力培養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推動技術升級、提升品牌價值,以此拓展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空間。
對於將會受到負向衝擊的產業,中國應以新市場為背景,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在區域內尋求產業合作。總體而言,對於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促進產品向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同時,為了減少RCEP對中國貿易的負面衝擊,從貿易模式上應不斷豐富我國的參與方式,拓寬對外貿易發展道路,改變傳統貿易模式,從而倒逼國內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