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大熊貓,而有這麼一種神奇的動物也被譽為“水中大熊貓”,這便是白鱀豚。
這是一種僅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及其連通的洞庭湖、鄱陽湖等水域中,是我國又一特有的珍稀物種。一般來說,白鱀豚的體長在2米左右,體重可達230千克,常在晨昏時遊向岸邊淺水處進行捕食,壽命可達30多年。不幸的是,2004年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看到過白鱀豚,並且已經在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滅絕,難道說白鱀豚離最終滅絕真的不遠了嗎?
白鱀豚
什麼是功能性滅絕?
所謂的功能性滅絕,指的是某生物在自然條件下,種群數量減少到無法維持繁衍後代的狀態;換言而之,這個物種已經絕後,但又未能確定該種群最後一個個體是否已經滅亡。可以說,當一個物種被人類宣告功能性滅絕之後,離最終滅絕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白鱘、野生華南虎、長江鰣魚、北白犀以及中華鱘等都跟白鱀豚一樣,先後被宣告功能性滅絕。
白鱘
2020年12月23日,白鱘被從功能性滅絕物種名單中除名,因為該物種已經永久性滅絕。曾經生活在地球兩億多年的遠古物種,竟在人類發展的短短几十年中,徹底走向了滅絕,而白鱘的滅絕,也引發了長江為期十年的禁漁。白鱘的滅絕,給世人敲響了警鐘,不少人在悲泣白鱘的同時,也紛紛祈禱白鰭豚能重現長江,希望它別走白鱘的老路。
白鱀豚之殤
1981年,我國地質學家在廣西桂平發現了白鰭豚的化石,距今已有2000多萬年。這證明,白鱀豚早在人類之前就已經存活在地球上,而且兩千多萬年以來,如今白鱀豚的形態跟其先祖相差不大,基本沒有進化,因此白鱀豚自然而然就被世人稱為“活化石”。
白鰭豚淇淇
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從未有人關心過白鱀豚,更不會覺得長江裡的這個旗艦物種居然會走向滅絕的道路。直到1982年,生物學家周開亞才第一次調查統計白鰭豚的數量,當時估算的總量約為400頭,十多年之後的1997年,考察發現的白鱀豚僅為23頭,此時長江中的白鱀豚總數不超過50頭,到了千禧之年,估算數量僅為雙手之數。
2002年7月14日,唯一一頭人工養殖的白鰭豚——淇淇,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中壽終正寢,專家提取其DNA後,將其做成了標本,而這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白鰭豚標本之一。
白鱀豚和江豚標本
更可悲的是,2004年,長江南京段發現了一頭因擱淺而死亡的白鱀豚,這是人類最後一次在野外發現的白鱀豚。而後的幾年間,各國考察隊在長江進行了拉網式的搜尋,但再也沒有發現白鱀豚的蹤跡。因此,在2007年,我國正式宣佈白鱀豚功能性滅絕,離最終滅絕或許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說到這,可能有人有疑問了:長江這麼長,水深這麼深,說不定白鱀豚還藏在水中,沒被世人發現而已。
其實,白鱀豚跟江豚一樣,屬於水生哺乳動物,這意味著白鱀豚不可能一直潛在水下,而是時不時需要躍出水面換氣呼吸。如果長江上還存活大量的白鱀豚,是一點都不難發現的。
淇淇進食
白鰭豚為何會在短短的幾十年走向滅絕了?
一、食物缺乏。
白鱀豚非常的挑食,只吃鮮活的魚兒,而近幾十年來,長江過渡捕撈,漁業幾近枯竭,沒有食物,白鱀豚自然很難存活下來。
二、人類過渡開發、高密度航運。
過渡開發導致的水體汙染,進而影響長江一系列生態,白鱀豚自然深受影響。而且高密度航運導致白鱀豚被全職螺旋槳打死打傷,有記錄的就多達12頭。更令人氣憤的是,因為將在爆破作業,炸死的白鱀豚也多達11頭。
三、白鰭豚種群數量稀少,每兩年才繁殖一次,一次一胎,而且存活率極低。
長江高密度航運
四、大壩影響。
葛洲壩、三峽等大壩,雖然建在長江上游,看似對生活在下游的白鱀豚沒有多大影響,但大壩的建設,直接改變的是長江水文條件。
生活在長江邊的都知道,大壩沒建設之前,長江也是有正常的漲潮落潮規律的,而白鰭豚正是在黃昏時刻躍出水面捕食,也就是漲潮的時候,江水淹沒沙洲,把昆蟲等生物帶入水中,吸引了魚群,才給白鱀豚吸引大批食物。
大壩的建設,沒有了明顯的漲落潮,白鱀豚只能通過追逐中下層的零星魚群捕食,造成食物短缺,如果白鱀豚在秋季沒有攝入足夠多的魚類,就形成不了脂肪層,冬季就容易凍死,這也就是前些年,經常在冬天發現白鰭豚屍體的原因之一。
三峽大壩
說了這麼多,不少人還是非常擔心白鱀豚是不是已經徹底滅絕了,畢竟2004年距今已過去了18年,期間沒有正式發現白鱀豚蹤跡,基本上可以定性為徹底滅絕了。其實並非如此,有專家曾表示,還是有一點點希望的,有5%的概率能活下來。
這是因為,在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滅絕之後,民間以及一些科考隊經常疑是發現白鱀豚蹤跡。例如,2017年,就有人在安徽銅陵觀測江豚時聽到了枯死白鱀豚的叫聲,但這顯然不能成為證據,畢竟連個照片都沒有。
綠髮會拍到的白鱀豚
巧合的是,次年的2018年,綠髮會終於拍到了白鱀豚照片。隨後各地媒體宣稱,這是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滅絕13年後再次現身,白鱀豚或許還存活在長江中。但也有人表示質疑,因為拍到的照片並不清晰,不能認定就是白鱀豚。更有現場人士聲稱,綠髮會拍到疑是白鱀豚照片,其實是漂浮在江面上的白色垃圾,遠遠看上去確實像白鱀豚,但靠近一看,讓人非常失落。
現場人士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