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國的一二三產業中,第一產業農林牧的收益遠低於製造業和服務業;而農林牧中,養殖、水產、林業等收益又明顯高於種植業;在種植業中,花卉、茶葉、瓜果、蔬菜、棉花、甘蔗等經濟作物收益又大幅高於主糧。最終導致社會最基礎,最重要的產業-糧食種植逐漸副業化、邊緣化!更嚴重的是,由於幾十年來社會對三農問題未能形成共識,一次有一次的“透過本質看現象”,反覆折騰,以至於今天我們依然在錯誤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中國糧食問題的核心是什麼?
是耕地少嗎?
中國18億畝耕地相對於14億人口不算多,但絕對不少,比我們人均耕地資源少得多的日韓灣灣以色列均實現了糧食自主。
是農業生產水平低嗎?
社會普遍把高度機械化等同於現代化農業,美國農業機械化獨步全球,但畝產量比中國低。國內很多種糧大戶全面機械化後,畝產量甚至不如南方山區農民。高度機械化只是人力匱乏的國家無奈之舉,目前世界普遍推崇歐洲和日韓的精耕細作加適度機械化,中國完全有條件實現。
所以中國農業的問題不是耕地少,更不是生產水平低,而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問題,試問種地一年不如打工兩個月,誰願意努力種地呢,副業化、邊緣化是必然趨勢!我們始終沒有意識到:農業的問題不是農業自身造成的!
瞎折騰
人民公社時代盲目模仿蘇聯的集體農莊,農民幹多幹少一個樣,極大挫傷了生產積極性,以至於餓肚子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斯拉夫人深受遊牧民族影響,遊牧民族能幹好農業,中國就不用修長城了!那個年代工業學蘇聯無可厚非,而農業蘇聯該學我們,結果我們卻全面否定自我,對的、錯的一股腦兒照搬。
很多人把人民公社的失敗歸結於沒有化肥、農藥,這是睜眼說瞎話!自宋代後,在沒有大規模戰亂和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中國從未有發生過饑荒,且人口穩定增長,明代突破1億,清代甚至達到4個億,沒有強大的農業基礎,沒有先進的農業技術如何養活這麼多人。
東亞擁有幾千年精耕細作的農業傳承,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時至今日東亞的畝產量依然大幅領先世界。以中國的自然條件和數千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如果還發生嚴重饑荒,不是戰爭,就是自然災害,要麼就是瞎折騰。
改革開放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農業重回正軌,我們不再捱餓了,但農民依然貧窮,所以大家都羨慕美國農民的富裕。於是我們又一次“忽略本質抓現象”,再次把問題歸結於農業生產水平落後。於是大規模引入資本,通過各種形勢把土地集中到企業手裡,然後機械化耕作,想當然的認為只要實現拖拉機耕地,飛機灑農藥,農業就強大了。
企業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是為適應工業發展而產生的,並不適合農業,在經營有生命的產業中,人的作用無法替代。用企業替代農民家庭經營,是典型的用工業思維幹農業,於是我們在錯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世界所有農業強大國家,不論地廣人稀的美國,澳大利亞,還是人多地少的日韓以色列,不論開拖拉機,還是拿鋤頭,全部是農民家庭經營,從沒有哪個國家通過集體化或企業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