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海參種類甚多,全世界約有900多種,我國有約140種。多數海參均不能食用,能食用的只有少數種類。全世界大約有40種海參可供食用,我國有食用海參約20種,其中市面上常見的有6種。

一.刺參(灰刺參、刺參,灰參、海鼠)

形態特徵:體長20-40釐米,體呈圓筒形。輻射對稱不明顯,因橫臥海底以自然位置有背腹之分。 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擠,排列成不規則的 3行縱帶,用於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體色有黃褐、黑褐、綠褐、純白或灰白等,多為黑褐色。

刺參肉刺較多且大,體壁較肥厚;生活於海藻底層的個體,體形較大,常呈綠色,體壁也較肥厚。仿刺參分佈於日本、朝鮮和我國的山東、河北和遼寧沿海,主產於大連、煙臺、長山島等,捕撈期分春秋兩季。現已人工養殖.食用質量:體壁厚而軟糯,是北部沿海的食用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

二.梅花參(鳳梨參)形態特徵:體長一般60-75釐米,最大可達1.2米,寬約10釐米,高約8釐米,是海參綱 中最大的一種。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 鳳 梨,故又稱“鳳梨參”生活時體色豔麗,背面橙黃色或橙紅色,散佈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佈於太平洋西南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

食用質量:體大肉厚,品質佳,是中國南海的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海三.綠刺參(方柱參,方刺參)

體態特徵:體呈四方柱形,長約30釐米,最長可達90釐米。背面疣足沿著身體兩側的稜角交互排列 成兩行,疣足呈圓錐肉刺狀。腹面的管足很多,排列成3條縱帶,中間一條較寬。生活時呈濃綠色或墨綠色,疣足頂端為淺黃色或紅褐色。綠刺參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內;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我國主要產於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食用質量:為南海的食用海參之一,產量較高,品質較好,但過於軟嫩。

三.花刺參(黃肉參、方參、白刺參)體態特徵:體近圓柱形,略呈方柱狀,長約30-40釐米。背面遍佈許多大小不等的圓錐形的疣足(肉刺),排列不規則;肉刺較小。腹面管足排成3條縱帶,中間一條較寬。生活時體色變化較大,多為橄欖綠灰色,並間有綠、黃、紅和黑色斑點或斑紋。

花刺參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邊或石塊下,大的個體多在海水較深處;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在我國主要產於北部灣、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等沿岸淺海.食用質量:為南海很普通的一種食用海參,肉質軟嫩,優於綠刺五.石參(白石參、黃瓜參)體態特徵:一般體長25~30釐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

幹品體長扁圓形。背部開膛。背部淺黑色,兩側下沿及腹部均為白色間帶黃色。無肉刺,背部有疣狀突起,腹部有粉狀石灰質層。在我國主要分佈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

食用質量:南方食用海參之一,以體條完整、肉質較厚、腹部石灰層薄、不破肚、無爛孔的為上品

四.茄參(海地瓜,烏蟲參、南參,海茄子)

體態特徵:體形和顏色都很似番薯(北方稱“地瓜”),故這種海參被稱為“海地瓜”。體呈紡錘形,長一般4-12釐米。兩端略尖,前端較鈍,口周圍有15個觸手;後端有一明顯的尾。體表光滑,無顆粒狀管足或肉刺。生活時體呈肉紅色,體壁很薄,半透明;乾製後背部為棕黑色,腹部為淺棕色。

體表光滑,無顆粒狀管足或肉刺。生活時體呈肉紅色,體壁很薄,半透明;乾製後背部為棕黑色,腹部為淺棕色。穴居淺海泥沙中,我國沿海以及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淺海均有分佈。食用質量:體壁很薄,品質較差,
3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北極紅參和海參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