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暑期消費熱潮的影響,很多水果、水產都很走量,價格也很多都穩中有升,讓很多農民都少了尋找銷路的煩惱。其實搞種植和養殖,無非就是要產品好賣,快速走量,再配上比較理想的價格,在才有積極投入的動力。市面上常見的農產品,種植或養殖的週期都比較短,而且大多數都沒有庫存,一季行情不好,可能下一季就扭轉過來了。而對於種植中藥材而言,種植週期就要相對長一些,有些要3、5年才能達到採收標準,風險也就更大了。
雖然很多人對於中藥材的種植比較陌生,但其實是它的區域性比較強,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種類,比如四川的川芎和川貝,甘肅的黨參和當歸,河南的地黃等。因為不同的中藥材,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多少會存在一些的差異,越是嬌貴的,往往價格會越高(能大規模種植的除外)。天麻恰好就是例外,實現人工種植的天麻,在前幾年,價格一直很平淡,與其高投入、高風險的種植特性很不相符。
天麻喜涼爽、溼潤環境,怕凍、怕旱、怕高溫、怕積水,種植起來難度並不低,尤其是在種植環境的選擇上,即使種植環境達標,也仍是看天吃飯,遇到極端天氣,就容易造成減產。此外,天麻的種植投入很高,一畝地從種植到採收,一般要5萬元左右的投入,還需要2年的生長週期,就去年的收購價折算,有農戶表示2-3萬元的畝收益是比較普遍的。可見天麻是高投入、高風險,卻又算不上是高回報的種植項目。
在尚未人工種植之前,天麻一直被當成名貴的中藥材,全靠野生採挖供應市場,在2010年被炒到上百元一斤,到了市場上就更貴了。隨著天麻實現人工種植,種植面積便不斷地擴大,很快就進入一斤60、70元的區間波動,這樣的價格對於農戶來說還是有一定利潤空間的。只是這兩年受戴口罩的影響,天麻的市場需求量大不如前,行情開始走低,而種植面積卻並未大幅減少,導致如今跌至45元一斤,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
如今這樣的價格,種植戶們也紛紛陷入虧本,可謂是被種到涼涼。與大多數中藥材相似,入藥的天麻也是耐儲存的,有不少往年庫存會壓著價格,只有庫存得到大量的消耗,或是某個年份遭遇嚴重減產,才會真正地把價格給拉起來。只是最近這10年左右的時間裡,天麻的行情表現太過平淡了,如今受市場需求降低的影響,反而還跌價了,而這還是在野生天麻不能採挖的情況下。
其實野生的不能採挖,對於天麻來說,在供應量上會有所減少,也給了種植的天麻更多價格空間,應該是利好,但野外天麻被列為保護植物,禁止採挖卻是2021年9月上旬開始的,正是其供過於求的時候。倒是那些不知情或是故意到野外採挖的人,基本都“刑”了,最近還接連有媒體報道,所以種的不值錢了,也別惦記著野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