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北京時間8月7日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也表示糧食正在結果孕籽,收穫的季節要到了。
立秋對農事的影響非常大,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在農村有“立秋無雨是空秋,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的說法,立秋時節秋收作物正處於灌漿期,需水量大,立秋下雨非常有利於糧食豐收。
如今正處於三伏中最炎熱的“中伏”階段,35℃以上的高溫司空見慣,很多人都盼望著涼爽的秋天快點到來。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是什麼意思?今年立秋後還熱嗎?看看農村諺語就知道。
一、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老話說“秋後一庚數末伏”,說的就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開始時間,末伏往往都在立秋之後,因此立秋並不表示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後的炎熱天氣人們稱之為“秋老虎”。
秋老虎每年都會發生,持續的時間一般為15~60天,每年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如果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那麼就意味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如果秋老虎持續的時間短,那麼立秋後天氣會很快涼爽下來,那麼今年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嗎?
老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裡的“冷颼颼”和“熱死牛”是形容立秋後氣溫的炎熱程度。如果今年立秋是“早立秋”,按照老祖宗的話來說,立秋後的天氣會相對涼爽;如果今年立秋是“晚立秋”,那麼按照老祖宗的話來說,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說明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
那麼什麼是“早立秋”?什麼又是“晚立秋”?區分方法非常簡單,如果是農曆六月立秋那麼就是“早立秋”;如果是農曆七月立秋那麼就是“晚立秋”。今年8月7日立秋,農曆時間是七月初十,很明顯今年立秋是“晚立秋”,按照我們老祖宗的經驗,立秋後會很熱。
那麼老話有沒有道理呢?立秋立得早(農曆六月立秋),也就意味著冷天來得早,我們會提前感受到涼意;如果立秋立得晚(農曆七月立秋),那麼就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延長了,我們自然會感到很熱,因此老話是很有道理的,這也體現了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才智。
二、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死狗
關於立秋後熱不熱,農村還有句農諺“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死狗”,這句話的意思和“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類似,都是形容立秋後的天氣炎熱程度。
那麼什麼是“伏包秋”?什麼是“秋包伏”?上面我們我已經說了,末伏往往在立秋之後,如果立秋這天恰好是末伏開始的第一天,那麼就是“伏包秋”;如果末伏開始的第一天在立秋之後,那麼就是“秋包伏”,意味著立秋節氣把末伏包裹起來。
今年立秋的時間為8月7日,而末伏的時間為8月15日~8月24日,末伏的開始時間在立秋之後,很明顯今年是“秋包伏”,按照老祖宗的說法,今年立秋後還會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
“伏包秋”說明立秋和末伏的開始時間在同一天,由於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因此“伏包秋”意味著立秋後還有10天的伏天。“秋包伏”說明末伏的開始時間在立秋之後,意味著立秋後伏天的時間還很長。
關於“秋包伏”還有“小包伏”與“大包伏”的說法,如果立秋的時間和入末伏的時間間隔短,那麼就是“小包伏”,如果立秋的時間和入末伏的時間間隔長,那麼就是“大包伏”,今年立秋後還要過8天才入末伏,因此今年是“大包伏”。“大包伏”相對“小包伏”表示炎熱的持續時間會更加長。
今年是“晚立秋”、“秋包伏”、“大包伏”,因此按照老祖宗的說法今年立秋後還會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立秋後會很熱,因此今年也是“脫衣秋”,中午需要穿單薄的衣服防暑。
古代沒有天氣預報,這些農諺就是指導人們從事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但是立秋後熱不熱?還要熱多久?更多的由副熱帶高壓來控制,如果南移的副熱帶高壓再次迴歸,那麼就會帶來持續的炎熱天氣。
農村有句老話叫“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立秋後下雨說明有冷空氣入侵,降雨會帶走大量的熱量,一次次冷空氣南下,就會形成一次次秋雨,天氣也會愈發寒冷。
總結,立秋後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今年是“晚立秋”,也是“秋包伏”,按老話來說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因此今年立秋也是“脫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