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曾經的每日優鮮積累起豐厚的籌碼,但如今口袋空空如也。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徐正算得清賬,卻沒法算出每日優鮮的命運。

作者 | 王噸噸

編輯 | 杜仲

憑藉一己之力開創“生鮮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似乎已經走到終局。

目前,每日優鮮頁面所有商品均標有最快次日達,秒殺等活動仍在繼續,但是在商品詳情頁,顯示“因疫情您的訂單可能延遲,預計1-4天送達”。

多位每日優鮮員工表示,昨晚就收到通知,全國門店都已閉店,系統層面的更新也已經完成,極速達業務已正式關停。

對此,每日優鮮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了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

幫助中心新增對雲超的介紹,即在全國範圍內均可購買,最快次日達,購買的商品將通過快遞郵寄方式送出。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使用過次日達的用戶表示,配送都是由京東物流完成。

極速達業務的正式關停意味著每日優鮮徹底放棄了賴以起家的前置倉業務,“斷頭求生”的每日優鮮也早已不是當年的自己。

01每日優鮮,問題纏身

晚到的不止生鮮,還有每日優鮮的年報。

2022年已過半,每日優鮮2021年年報還未見蹤影。7月1日,每日優鮮官網公開了獨立內部審查結果,結果顯示,每日優鮮的次日達業務部在2021年進行的某些交易中,表現出可疑交易的特徵。

從其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分別多計收入約1.57億元、2.56億元及2.64億元,合計6.8億元,多計成本1.62億元、2.65億元和2.72億元,合計約7億元。此事件的嚴重性,不亞於當年瑞幸的財務造假。

被動搖的不止起家的前置倉模式,還有市值。

上市以來,每日優鮮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以13美元/股的發行價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生鮮電商第一股”,也從這天起開始跌跌不休。截止發稿,每日優鮮0.236美元 /股,總市值為5545萬美元,較最高點跌去約98%。

美股對上市公司的股價有連續30個交易日不低於1美元的要求,6月2日,每日優鮮收到了納斯達克的第二份退市警告函。公司要在2022年11月29日之前,達到最低要求,否則將被要求退市。

很多結果早已註定。事實上,過去兩年每日優鮮一直在收縮戰線,2020年以來大規模關倉,從2019年的1500個前置倉縮減到2021年的600多個。

對生鮮電商來說,供應鏈十分重要,但履約成本不斷增加之下,能壓縮的也是供應鏈。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每日優鮮不斷拉長結算週期調節流水,引起了上游供應商們的不滿。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間,每日優鮮給到供應商的付款週期分別為40天、55天、72天。供應商長時間收不到錢,更不願意陪玩。

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淨額為16.52億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億元增加了34%。

燒錢、欠款、撤業務、裁員……一系列連鎖效應環環相扣,曾經的“生鮮電商第一股”幾乎被逼到絕境。

02 燒錢無解,何去何從

曾有投資人評價每日優鮮,“這是一家迷之難以描述的公司。”

每日優鮮融資能力極強,上市前,共獲得了11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連投5輪的騰訊投資、中金資本、聯想創投、高盛中國、老虎環球基金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累計金額超過11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資本寵兒”。

每日優鮮能讓資本接連砸錢的優勢,就是其開創的“前置倉”模式。前置倉是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儲配送中心,在五公里範圍內建倉囤貨,用戶下單後商品直接從前置倉配送,從而實現30分鐘內送達的體驗。

表面上看,前置倉模式又快又好,解決了生鮮電商的“最後一公里”難題,也被眾多資本寄予厚望。對消費者來說好用,但對企業來說,加上引流、物流、租金、冷鏈、貨損等,成本居高不下。

“我不認為前置倉模式是生鮮電商的最優解或終極模式。”叮咚買菜梁昌霖在2021年年報後的電話會上直言。

盒馬CEO侯毅也曾直言,前置倉模式就是做給VC看的,從生意模式本身來講,前置倉是不可能盈利的偽命題。

但彈糧充足,每日優鮮開啟了瘋狂的擴張。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行業的用戶規模佔比超過50%;2019年,其前置倉數量突破1500個。

回頭來看,每日優鮮的轉折點和高點都在2019年。這一年,每日優鮮的營收實現了69%的高增長,達60億元,GMV 達到75.9億元。

每日優鮮的野心很大,除了及時達業務外,陸續推出過次日達、三日達業務,還孵化了社交電商“每日一淘”,以及全資子公司“每日拼拼”,主打社區團購業務。2021年6月,每日優鮮還推出了“零售雲戰略”,意在成為“中國最大的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曾表示,每日優鮮繼續做前置倉業務,最多也只能在生鮮和快消領域佔到 6%~7% 的市場份額。但切入零售雲和智慧菜場,發力無人零售等平臺型業務,則有望搶佔25%甚至是40%的市場份額。

不斷擴張之下,每日優鮮營收持續增長,但同時也開始連年虧損。不同的玩法,也都無功而返。

據財報顯示,2018年到2020年三年間,每日優鮮的淨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2億元和16.49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虧損30.17億元,4年累計虧損超100億元。

高成本難以轉嫁,長期流血經營且無解。瘋狂的燒錢,硬生生把入局的資本虧成了慈善家。

即便日前,每日優鮮宣佈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拿到2億元救命錢,但也難以挽回大局。

生鮮電商玩家並不止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也開始了大範圍鋪設。2018年,叮咚買菜的營收為每日優鮮的1/6。但到了2019年末,叮咚買菜的營收超越了每日優鮮;2020年,叮咚買菜營收113.4億元,是每日優鮮的2倍有餘。

據叮咚買菜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叮咚買菜GMV從7.4億元漲至130.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19.2%。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買菜也在收縮戰線,近期,河北唐山、安徽滁州、廣東珠海三地的叮咚買菜首頁顯示“停止服務公告”。 據2021年年報顯示,叮咚買菜去年淨虧損達64.3億元。

03 生鮮江湖還沒贏家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Fionna是每日優鮮的資深用戶,7年多來購買金額近萬元。但發現沒有及時達業務後,第一時間卸載了APP。她直言:“沒必要留著,這半年來每日優鮮品類太不全,用的越來越少,其他可選擇的平臺也很多。”

2016年7月,每日優鮮宣佈在北京實現區域性盈利。6年後的今天,北京已經沒有及時達的每日優鮮。

將老用戶吃透,是前置倉的關鍵。如今沒了即時業務,沒了補貼,用戶甚至不再打開,流量換GMV的神話也隨之破滅了。

中國生鮮電商可以追溯到2005年,第一家生鮮電商“易果網”成立,開啟了生鮮電商市場。但這一時期的生鮮電商僅將互聯網模式套用,整體的基礎設施都不完善,發展極其緩慢。

真正讓消費者感知到生鮮電商的是“褚橙”的出現。

2012年7月,本來生活上線,隨後推出的褚橙一炮而紅。接著,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接連發力生鮮電商,盒馬鮮生、每日優鮮、7FRESH、蘇鮮生、易果生鮮、百果園等等相繼誕生。

大額融資、瘋狂補貼不斷上演。新概念頻出,巨頭入局,從線上到線下,行業加速了整合。

但一直找不到盈利解法的生鮮電商缺乏造血能力,2018年,行業洗牌,不少玩家黯然離場。據不完全統計,2018-2019年倒閉的生鮮電商品牌有36家。

2020年的疫情,又給了生鮮電商們“生機”。訂單激增、高復購、高客單,都為生鮮電商探索盈利模式提供了契機。

Mob研究院發佈的《生鮮電商行業洞察報告》則提到,隨著疫情的反覆波動,生鮮電商行業的GMV(總交易額)有望超4000億元,平臺滲透率將逐年提升至10%左右。行業經過洗牌,生鮮電商TOP10將涵蓋社區團購、店倉一體O2O和前置倉模式。

生鮮電商是一門難做的長期生意。如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早年所說,“零售行業是一個僅次於農業的由慢變量驅動的行業,所以人們往往會高估它一年的變化,而低估它十年的變化。”

每日優鮮從行業第一掉隊,後來居上的叮咚買菜虧損也十分嚴重。2019—2021年三年間,叮咚買菜營收353.16億元,虧損達到114.79億元。

十幾年前的一代生鮮電商,已煙消雲散;以前置倉為代表的二代生鮮電商,困在流血燒錢的泥潭中;甚至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三代生鮮電商,也不斷收縮、撤城、倒閉。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生鮮電商滲透率為7.91%,增速為32%,但增速逐年上升。是大商機,但一直也處於高淘汰狀態。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是生鮮電商行業血淋淋的現實。

都說生鮮賽道拼的是“剩者為王”,目前生鮮江湖還沒有贏家。

04 結語

徐正喜歡玩德撲,自稱水平不錯。他曾有言:“德撲初級選手才看輸贏,高手都看籌碼。”

2015年是資本狂熱期。互聯網巨頭高歌猛進,創業者瘋狂入局,只要有增長,即便是虧損,也會被認為“戰略性虧損”。

投資人帶著熱乎的錢來了,徐正不需要靠抵押房產all in,他帶著前置倉讓生鮮電商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

曾經的每日優鮮積累起豐厚的籌碼,但如今口袋空空如也。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徐正算得清賬,卻沒法算出每日優鮮的命運。

8年來,每日優鮮教育了市場、教育了用戶,也走到了懸崖邊緣。即便即時零售仍有機會,但似乎已經和每日優鮮無關了。

參考資料:

電商之家,《2005-2020:生鮮電商發展簡史》

最話FunTalk,《每日優鮮的今天,三年前已經註定》

新週刊,《曾經的第一買菜平臺,快涼透了》

11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懂酒諦週報︱釀酒指數大跌3%,加息週期白酒龍頭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