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導讀:10月16日,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釋出《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新經濟業態和新消費形式的崛起,中國的社會和商業環境正迎來深層次的變革。尤其是在廣袤的農村地區,在以電商為代表的新模式和新技術的推動下,農村地區的“上行下達”正經歷巨大變化,助力農村經濟擁抱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

據網經社(100EC.CN)"電數寶"資料庫顯示,2018年農村電商交易規模達17050億元,同比2017年農村電商市場規模的12448.8億元,增長37%。

資料來源:網經社“電數寶”

由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貝店等大型電商平臺帶頭進行的農村脫貧、扶貧行為,收穫了一定的成果,也引起了國家的注意並得到大力支援。此次國家釋出的檔案指出要“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說明國家認可多年來各地電商扶貧的成績並加大推行的力度,予以一定的政策方面的支援,加速推進電商對農村扶貧的努力。

《報告》分析認為,電商將從三個維度推動中國農村的各類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尤其是近年來,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創新農貨上行模式,有望破解中國農業現代化之路上所面臨的難題,走出一條完全不同於現有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之路。

(圖片來源:人民網)

《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指出,農貨上行正推動中國農村的深層次變革

農貨上行對中國現代化具重要意義

截至2018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提高到59.58%,但鄉村常住人口仍有5.64億,中國農村的生產和消費主體仍然是約2.3億小農戶。從生產和消費的空間格局來看,中國農村仍屬於數千年來“內卷化”發展所形成的自給自足型小農社會的延續。

《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基於農貨上行的歷史發展脈絡、政策支撐環境、市場演變過程等研究和剖析,分析指出:繼工業品下行之後,農貨上行將成為農村電商的主要發展趨勢,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是農貨上行模式的主要推動者。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在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增長9.0%的情況下,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吃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累計增長率處於33.8%-57.3%的高位增長區間,顯示了長足的增長潛力

分析認為,受限於土地狀況、生產主體等客觀及歷史沿革,中國傳統農產品價值鏈仍面臨四大挑戰,包括小農戶經營、交易成本高、產業鏈過長、超時空交錯、資訊流失真等在內的經典難題,依舊是阻礙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矛盾。

分散的小農戶決定了中國農業產業鏈的基本狀態。該產業由高度分散的小農戶,加上千千萬萬的小商小販,再加上缺乏新式裝置的毛坯型批發市場構成,這是一個相對低效能、高損耗、高成本的產業鏈體系。

在冗長的農產品產業鏈條裡,各方參與者均感賺錢不易,消費者則感覺“越買越貴”。

以河南大蒜賣給北京消費者為例,傳統產業鏈中,一斤河南農民地裡的大蒜要到達北京消費者的餐桌,需要經歷農民—小商販—產地批發市場—商販—銷地批發市場—超市/菜市場—消費者等多個環節。

在各個環節中,由於物流和儲運的高損耗、上游環節傳導下來的以次充好等各類風險、下游環節的市場不確定性、再加上本環節高強度的勞動和資本投入,使得各個環節所增加的成本不斷累加,最終結果則遵循了完全競爭條件下超額利潤為零的市場規律,即所有環節賺的都是辛苦錢,沒有獲得任何超額利潤。

《報告》指出,該產業鏈條反映的是中國農業產業的核心問題:在全國範圍內將2.3億小農戶和超過10億消費者連線,是“天量生產者”對接“海量消費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這不僅使得農業“第一公里”的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更導致農業生產者無法通過品質差異化來獲得超越平均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因此,如何推動大規模農貨上行,對於農村地區擺脫貧困,助力中國在小農社會背景下實現國家現代化具有決定性作用。

拼多多創新農業“超短鏈” 構建全新價值分配機制

隨著新模式、新技術的應用,農貨上行逐漸取代工業品下行成為農村電商的核心,並且有效推動農村經濟實現穩定發展。

《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指出,農貨上行絕不僅僅是一個促進農產品流通便利化的簡單路徑,而是一場重配農業生產要素的革命,也是小農社會背景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

《報告》以中國最大的農貨上行平臺之一拼多多為例分析表示,基於創新的“拼農貨”體系,該平臺幫助千萬級小農戶和4.832億消費者打造出了農業“超短鏈”。

這種模式成功建立起了農戶+經銷商+消費者的鏈條,不僅解決了消費者出高價、生產者不賺錢的難題,更讓中國農業突破土地分散化制約,實現大規模上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全新的生產要素和價值分配機制。

《報告》顯示,在電商的推動下,截至2018年底,中國生鮮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預計超過1778億元,較2012年增長超過50倍。作為農貨上行的主要推動者,2018年,拼多多實現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653億元,預計2019年將突破1200億元。

隨著規模的擴大,以農貨上行為核心的新農業體系,有望重組舊式、低效、高損耗、高成本的體系,破解整個產業鏈無利潤、以及對於勞動力過度依賴等難題。

《報告》分析指出,無論是基於消費者定製的C2B和C2F模式,還是經紀人、批發商、零售商直接通過線上平臺銷售給消費者的B2C模式,以及基於體驗式消費的O2O模式,都能夠推動實現生產者利潤大幅增加、消費者消費體驗大幅升級這兩大目標,實現多贏的帕累託改進。

以拼多多農貨模式為例,在以技術為核心驅動的“農貨中央處理系統”和以供應鏈效率為主導的“新農人體系”的串聯下,拼多多為分散的農產品整合出一條直達4.832億使用者的快速通道,從而大幅推動產業鏈降本增效,讓價值迴歸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

推進農村生產要素重配 優化配置5.64億勞動力

依託農產品上行產生的強勁發展動能,拼多多在4年間迅速成長為使用者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受此影響,越來越多的平臺級企業開始投入農產品上行,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對此,《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指出,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農貨上行模式,都能大幅降低整個產業鏈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解放大量勞動力,從而為原價值鏈增加了更多附加值,並由此吸引新的才能型生產要素。

比如,網紅+網路直播的模式,就吸引了更多有稟賦的人才加入到產業鏈中,同時節約出大量非技能型勞動力到製造業或服務業。

截至2018年底,中國鄉村常駐人口為5.64億,絕對值數量超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人口總和。從綜合素質來看,鄉村的常駐人口主要是在飛速推進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沉澱下來的非技能型人口,以老人、婦女和兒童為主(俗稱386199部隊)。

新型的農貨上行模式,正在對涉農勞動力要素進行跨時空、跨地域重組。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一方面要求大量“有技術、懂管理”的“新農人”迴流農村,另一方面則節約出大量非技能型勞動力投身製造業或服務業,為原有產業鏈創造出更多附加值。

《報告》指出,阿里巴巴主推的以農村再工業化為核心的農村淘寶店已吸引了海量的“新農人”返鄉;而拼多多所力推的“拼農貨”體系則以農產品為核心,為“新農人”返鄉、做大“農貨上行”的產業蛋糕提供了巨大的舞臺。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已累計帶動62000餘名新農人返鄉,在全國農產區建立分揀、包裝、物流的分散式中心,直連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預計超過700萬人。其中,在國家級貧困縣,此類新增產業鏈預計帶動當地物流、運營、農產品加工等新增就業崗位超過30 萬個。

▲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已累計帶動62000餘名新農人返鄉,在全國農產區建立分揀、包裝、物流的分散式中心,直連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

《報告》總結指出:在超短供應鏈、特色物流網、新農人、線上線下結合等發展因素的作用下,新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將構建農村地區新型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係,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平臺將加速中國的農業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貢獻。

溫馨提示

淳化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專案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明日雞蛋價格預測:2019.10.22全國雞蛋價格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