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雙節期間的網上,天南地北的網友晒著各色美食,其中有道殺豬菜,引得網友好奇:這是什麼意思?好吃嗎?

那個時代:殺豬是村裡的大事

想弄清殺豬菜,得先從殺豬說起。

我的記憶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一年到頭,吃不上幾次豬肉。

吃肉是稀罕事,農村裡養豬也就不多。趕上一家要殺豬,絕對是村裡的一件大事。

殺豬,一般會逢年過節,買肉的集中些;或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需用肉,就會物色誰家的豬該出欄了,會上門商量。

殺豬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因此,要提前一天準備,關鍵是找殺豬匠,再配三、五個本家的壯勞力。

第二天早飯後,首先上場的是壯勞力,先把豬趕出圈,然後三、五人圍上去,抱頭的抱頭,抓腿的抓腿,把豬放到,然後用粗繩子把豬的四條腿牢牢捆住。

豬足足二、三百斤,要制服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一人不給力,豬就會掙脫開,尖叫著瘋跑,往往會上演一出搞笑的人豬追逐賽,也會引來很多看熱鬧的。

我小時候幫家裡餵過豬。豬圈曾建在家裡院牆角,的確不衛生,特別是夏天,臭氣熏天。後來就移到了村頭,也常擔心夜裡被人偷走。

豬是雜食動物,基本上家裡人一日三餐吃剩的湯湯水水,再配上麩糠、切碎的地瓜秧,或花生秧等,即可,一天也要喂三頓。

看著這個黑黑的、溫順的小傢伙一天天長大,心裡也會產生別樣的感情。看到大人們把它放倒後,我就不忍在現場直視了。

殺豬匠:村裡的小能人

這時,殺豬匠出場了。他配有全套的工具,首先抽出一尺來長的專用殺豬刀,待壯勞力們手腳並用,把豬牢牢地摁在案板上後,在豬的嚎叫聲中,照著豬脖頸的血管紮下。

那時,殺豬匠也是村裡的小能人,不是人們想象的五大三粗的樣子,我村裡的還顯得文文靜靜,卻有著一刀奪豬命的功夫。也聽說有新手,或二把刀,出洋相的,動了刀後,還能讓豬掙脫了跑的。

殺完豬後,還要分解豬肉。

老殺豬匠絕對有庖丁解牛的水平,對豬的內部構造了然於胸,用刀也恰到好處,開膛,掏內臟,切肉,剔骨,三下五除二,就成了人們想要的樣子。

在忙活這些的同時,一口鐵鍋裡始終翻騰著開水,灶裡燃著旺旺的木頭火,不斷給忙碌的人們續茶。後來,骨頭、腸等放入鍋裡煮著。

很快會飄出誘人的肉香味,且飄得很遠,成了散發著香氣的廣告。

手頭寬裕的會乘機買上二斤肉,給家人改善下生活;囊中羞澀的會反覆掂量,買,還是不買呢?成了個問題;實在忍不過的,會笑嘻嘻的說:先賒一斤,過兩天再給錢;還有派孩子端著糧食來換的。

殺豬菜:脂肪美味的深層記憶

忙活半天后,就要進入招待環節了。

奇妙的是,殺豬匠也多是四里八鄉有名的大廚。稍加休息後,大方的主家一般會請殺豬匠親自主勺,鐵鍋裡煮的物料也足夠施展的。

記憶中,會上一碗巴掌大小的豬肉片,一般按一人一片來配,碗底會墊些其它菜,上面的大肥肉片子突出碗麵不少。

其它的會用時令菜,如肉絲炒山芹,豬肉塊燉山藥等。印象最深的是用鐵鍋裡煮好的濃湯,切入些肥肉丁,再甩進幾個雞蛋,做成香噴噴的肥肉丁雞蛋湯,至少一人一碗的量。

還有就是煮好的豬肝切片,加入青辣椒爆炒,飄散的油煙味,當場就會讓人流口水。

開席了。入座的有殺豬匠、幫忙的本家壯勞力,如看到旁邊有來回走動的本家或左鄰右舍長輩的,也會大方地拉著入席。

這個場合一定少不了酒,多是地瓜幹做的散酒,大人們滋滋啦啦喝著酒,吃菜時嘴也吧嗒得格外響。

小孩是不上桌的,但也會有肉吃,真幸福呀!

總會有同村不願離去的孩子,或站,或坐。人數會越來越少,最後剩下兩、三個,意志很堅定。這時,主家會給孩子們分點肉吃,然後,孩子們就歡快地,蹦蹦跳跳著離開了。

還記得老人說,吃豬尾巴能治孩子流口水。現在想想,那時村裡多有愛流口水的孩子,胸前的衣襟上讓口水浸得明晃晃一片。

現在,很少見愛流口水的孩子了,想來,那多半是饞的。

有人說,殺豬菜是東北特色。只要有殺豬是村裡一件大事的場景,再出現殺豬匠這個重要人物,配上一口滾著肉湯的鐵鍋,就會有殺豬菜。

實際上,殺豬菜是中國人對脂肪美味的深層記憶,也是對早已遠離我們、熱熱鬧鬧殺豬場景的回味。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剎不住車了,玉米大漲!能漲到多少錢?附:10月15日玉米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