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稻鴨共生農法”就是在稻田裡養鴨,最早的稻鴨共生要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渭崖文集》裡記載了廣東地區稻田裡蟛蜞(淡水產的小型螃蟹)氾濫毀壞莊稼,人們利用鴨子旺盛的雜食性和不間斷活動,吃掉稻田裡的雜草、害蟲、按摩、疏鬆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櫱,產生渾水肥田的效果,生產出純粹無公害的水稻。近百年的“稻鴨農法”被近代冷落,當人們開始意識到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帶來的環境汙染影響到自身的健康,21世紀開始,“鴨稻農法”在我國掀起了一個創新發展高潮。

“稻鴨農法”起源於中國,完善在日本,發展在亞洲,2003年此技術由黑龍江洪南水稻開發所從韓國引進,在此基礎上實踐摸索出一套實用技術,實現水稻的綠色生產,一畝地稻田放20只鴨子,在稻田裡讓鴨子發揮“解毒禽”,“殺蟲禽”,“除草禽”的作用,這種模式是根據生態位和食物鏈等生態原理,以水稻田為鴨子的棲息地,以水稻生長為中心的生態農業系統。

這套生態系統鴨子的糞便為肥料,鴨子會踩踏和覓食去除雜草,捕食降低蟲害,鴨子撥動的流水刺激水稻生長,無需施用除草劑,可大幅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有利於改善水體環境和土壤質量,這一套生態系統,帶來收入也是相當的可觀,以水稻500畝面積來計算,一畝水稻放養20只鴨,一畝水稻產粳米300斤,收入大概2萬元,一畝地投入成本為5000元,剛放入的鴨苗當年無法下蛋,到了秋天可賣鴨子,一隻售價60元,20只鴨子收益1200元,一畝有機稻頂上10畝田的效益。

“稻鴨農法”聽起來是好處多多,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但這種生態有機種植模式並沒有大規模推廣,原因在於一畝稻田放鴨子的數量,選用什麼品種的鴨子,鴨稻共生的時長和水稻栽培等關鍵環節均無統一標準,從各地報道的新聞來看,廣東省每畝水稻田放養的鴨子為25-35只,河南信陽市為18-20只,江蘇省響水縣每畝15-20只,建湖縣放養12-15只鴨子,就連鴨子品種各地也不統一,有“鴛鴦鴨”、“金定鴨”和“本地鴨”,考慮到成本還是以“本地鴨”居多。

稻鴨共生到底多長時間也是眾多網友們關心的問題,在這裡一定要注意插秧期和放入鴨子的時期,農業專家們認為稻田放鴨子的時期是插秧10天后比較適宜,5月20號結束插秧,6月中旬緩苗後放鴨入田,稻苗返青後生長旺盛,田地水深保持在10釐米以上,稻苗不會受到鴨子侵害,水稻出穗後,要把鴨子歸舍飼養,鴨子雖吃雜草,但不吃稻葉,這也是“稻鴨農法”的神奇之處。

11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梔子花買回來總是不長,黃葉落葉?只需注意這幾點,開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