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青崗鎮按照“三項標準”整治撂荒地
荒地再“逢春” 閒田變“糧倉”
7月25日,在射洪市青崗鎮鹿子山村的高粱地裡,一穗穗即將成熟的高粱飽滿挺立,映紅了整個鄉村,也映紅了村民的笑臉。
去年以來,射洪市青崗鎮按照各級安排部署,務實探索丘區撂荒地整治新模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據青崗鎮黨委書記廖成明介紹,在撂荒地整治中,該鎮嚴格按照“三項標準”執行。一是連片化整治。引導群眾打破以前“條條塊塊”的土地界限,在保障好群眾土地確權的權益前提下,對撂荒地進行拉通連片整治。二是宜機化整治。在整治中,要求一臺土要基本實現“三通一平”,二臺土及以上要積極改善農業機械通行和作業條件,提高宜機作業能力,目前已完成5000餘畝撂荒地整治,宜機化率達90%以上。三是全域化整治。全鎮建立網格化管理模式,確定鎮、村、組三級網格對全鎮撂荒地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排摸和登記造冊,要求各村建立工作信息臺賬,實行掛圖作業、全域推進。
青崗鎮還創新撂荒地整治“村企合作”新模式,積極引進“金土地”“農得利”等專業化種糧企業開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並根據地塊實際,靈活確定土地流轉模式。對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塊,議定每畝400元左右/年的土地流轉租金,並同步建立逐年遞增機制和集體經濟增收機制;對基礎條件較差、開墾難度較大的地塊,議定前三年免費承包給開墾企業,由開墾企業免費進行開墾種植,第四年開始收取土地流轉租金,並同步建立逐年遞增機制和集體經濟增收機制。
通過撂荒地整治,土地由“小塊變大塊、多塊變一塊”,荒田種上了糧食,農田變成了良田,土地也逐漸得到增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