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9年1月14日,賈莊外,蒿水橋。盧象升和他的數千軍隊正被清軍死死圍住,炮彈和弓箭在長時間的拉鋸戰中已消耗殆盡,盧象升看著四周越來越多的清軍,他知道,這片土地將會是自己最後的歸宿。
“有死無退!”這是盧象升衝陣前說的最後一句話。言畢,盧象升飛身上馬,拔出佩刀,死死地盯著四周密密麻麻的清軍。“殺!”隨著身邊總兵虎大威一聲怒吼,明軍所有將士奮不顧身的朝數倍於自己的清軍殺去。
殘陽如血。
在亂戰之中,清軍冰冷的刀刃刺入盧象升的身體,他只覺得腹部一熱,渾身失力,隨後便一頭栽了下去,盧象升躺在地上,睜著眼睛,看到那像是被血水染紅的天空。恍惚間他好像回到了過去,他想起那些因戰亂無法吃飽穿暖的黎民百姓,他想起崇禎帝對他的期望,他想起自己死去不久的父親,他想起混亂的朝堂,他想起了和自己抗清平賊的天雄軍的弟兄。
“就到這結束了吧”盧象升緩緩閉上了眼睛。
初露鋒芒
盧象升,字建鬥,號九臺,萬曆四十八年生人,史料記載,盧象升自幼膚色白皙,身形瘦長,力大善射。
天啟二年,二十二歲的盧象升中進士,出任戶部主事。
七年後的崇禎二年,皇太極率軍繞過袁崇煥駐守的寧錦防線,取道喜峰口,直指京師。時任大名知府的盧象升聽說後,自發招募了一萬兵馬進京協防。
崇禎四年,農民起義軍流竄至京師南部,盧象升率部力戰將其擊退。崇禎六年,起義軍再次湧入京郊地區,盧象升在賊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大敗起義軍。此戰後因功受到推舉,升任按察使。
且盧象升作戰時極其勇猛,常常身先士卒,也因此,起義軍內部都稱其為“盧閻王。”
奇謀
崇禎八年,盧象升看著手中的尚方寶劍,此時的他心中比激動更多的憂慮,是的,幾年來自己對戰起義軍連戰連捷,但起義軍像是永遠消滅不了一樣,全國各地流寇盛行,此時的汝州城外賊寇更有三十萬之眾,留給盧象升的時間不多了。
在短暫的觀察與詢問後,盧象升制定了一套相對冒險的戰術。
半日後,汝州西。盧象升帶領數百精銳率先對立足未穩的高迎祥發起攻擊,起義軍沒有想到他們還敢率先出來進攻,但盧象升打的就是一個措手不及。幾輪弓弩發射後,高迎祥部眾損失近萬人,此次被突襲使得高迎祥和李自成更加估算不準對方人數,他們選擇先行撤退進攻光州,而在他們拿下光州,將兵俱疲之際,盧象升又在確山設伏,以逸待勞,再次大敗起義軍。
這次起義軍徹底被搞懵了,彷彿無處不在的盧象升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一時間,幾十萬部眾的起義軍竟停滯不前,盧象升大勝而歸。
抗清
從種種跡象看來,盧象升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崇禎九年底,朝廷發現堅固的山海關防線並不能完全阻止清軍,清軍完全可以憑藉超乎想象的機動騎兵轉攻薄弱的宣府、大同,於是崇禎任命能征善戰的兵部左侍郎盧象升總督宣府、大同、山西的軍事,要他務必將清軍擋在關外。
這是比防衛汝州更為艱難的任務,這次盧象升面對的,是可怕的滿清騎兵。
正常的將領到此地應當是選擇集齊這片貧瘠之地的資源去興土木,挖戰壕固守。但他們也許大都忽視了一個地理知識:山海關到大同,足足有514公里。500多公里,還是直線距離,算上山地,清軍到此地就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盧象升不一樣,盧象升更重視農業,他開始搞屯田,他明白兩線作戰不是一個好選擇,要擺平內部的饑民最重要的還是糧,有了糧大同後院才不會失火,甚至高待遇還能從側面吸收相當一部分兵源。
這一招不可謂不絕,本來相當脆弱的大同防線在清軍到來竟已變得固若金湯。
但全國的危急形勢不是改善大同就能解決的。
決死戰
崇禎十年,國內形勢急轉直下,皇太極分兩路大舉攻明,兩路大軍分別從兩翼毀長城而入,並於一個月後成功會師北京郊區,後劫掠而走。
崇禎十一年冬,皇太極再次分三路大舉南攻,形勢已十分危急。
崇禎緊急召見盧象升,讓他總督天下援軍,並賜予他尚方寶劍。
但崇禎的戰意並不堅定,他已經產生了與滿清議和的想法,並派遣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清軍接觸。
除此之外,盧象升也是舉步維艱。楊嗣昌和高起潛本身就是主和派,同時作為崇禎的近臣,自然處處刁難,盧象升為了行動方便,只能請求分編軍隊,分編之後,盧象升雖然還有總督天下援軍的名頭,但實際上自己手中的軍隊數量只有不到兩萬。而協同作戰的楊嗣昌,高起潛還與自己不睦。
崇禎十一年底,盧象升進駐賈莊,派人去尋求援助未果,一個月後不得已進軍至蒿水橋,遭清軍包圍。在彈盡矢絕之後,與滿清精騎近身拼殺,後身中四刀三箭,力戰而亡。
後人評價說:明之亡,始於孫高陽之退休,成於盧忠烈之死敗。
後人評價說:明之亡,始於孫高陽之退休,成於盧忠烈之死敗。”
比起清末數不勝數的賣國求榮,大明末年孫承宗,盧象升等名將的戰場雄風更讓人熱血沸騰,但這些戰場天才,在明末近乎瘋狂的黨爭下,或多或少都淪為了黨爭的犧牲品,卻又怎麼不令人惋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