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起,俄羅斯經濟再度陷入低迷。這幾年,俄羅斯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上漲了0.6%,而通貨膨脹率卻上升了16%。同時,俄羅斯大陸內需降低,對外資吸引力也急劇下降。
除此以外,俄羅斯國內的物價、失業率、銀行體系以及許多工業領域的數據都不容樂觀。俄低迷的經濟形勢雖然在2017年有所好轉,實現了低速增長,但在西方制裁不斷加碼,如何維持經濟向好態勢是擺在俄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經濟結構不合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轉變,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在這一過程中,俄羅斯政府一方面致力於發展私有化,打破國家對經濟的壟斷,努力營造私營、合資、國有經濟等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多元化局面;另一方面,俄羅斯政府也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試圖扭轉這一局面。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前一目標已經實現,而後者卻依舊收效不佳。
如今的俄羅斯經濟結構依然不平衡,這首先體現在工業結構上。根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開始,在俄羅斯工業領域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的比重始終維持在66%上下,而製造業則佔33%左右。同時,俄羅斯企業規模的發展也存在著隱患。大型企業佔絕對主導地位,中小企業在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根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俄羅斯中小企業數量佔企業總數比重的33%,對GDP的貢獻率尚不足15%。可以說,在俄羅斯經濟中,不論在數量還是經濟比重方面,大型企業都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
此次美歐制裁正是針對俄羅斯的大型企業,且集中在能源、金融領域,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儲蓄銀行、俄羅斯油氣公司銀行、俄羅斯國家商業銀行等。
俄國內大型企業連年在本國股票市場上佔據絕對優勢。美國、歐盟的針對性制裁使得這些公司均遭受了不小的打擊,由於其在股市所佔市值比例頗高,俄股市不免受到衝擊,進而使本已脆弱的俄羅斯金融市場雪上加霜。
二、經濟增長方式存在隱患
俄羅斯地大物博,能源豐富,特別是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其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儲量和年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然而在出口能源為俄羅斯換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得其逐漸形成了過度依賴能源的經濟增長方式。
直至今日,俄羅斯依靠能源的經濟特點還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在2014年俄羅斯聯邦財政收入中,石油和天然氣的相關收入佔到了51.3%,超過財政收入總額的一半。油氣資源的貢獻在聯邦預算中超過50%的比重,在俄羅斯出口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二。
而此次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正是集中在能源和軍工領域。根據美聯邦第13661號行政命令,美國財政部指定封鎖了俄羅斯八家國有的軍備物資技術公司在美國的資產和輕武器。美國禁止與俄羅斯一家名為費奧多西亞的企業進行任何形式的資產交易行為,而這家企業是克里米亞半島石油運輸設施的核心生產研發廠家。
同時還禁止向俄羅斯能源公司輸出特殊物資和部分核心技術。2014年3月,歐盟宣佈禁止歐盟成員國與俄羅斯進行武器進出口貿易和運輸。歐盟成員國內的公司不得與俄羅斯進行股權債券或相似形式的金融流通,其中包括多家俄羅斯主要的銀行和他們全球範圍內的子公司,俄羅斯主要的能源公司,以及俄羅斯主要的國防軍備公司。
西方的經濟制裁無疑給俄羅斯能源領域造成嚴重影響,根據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俄羅斯的對外貿易額整體下降5.2%,其中石油出口量下降了6.2%。可見,作為支柱型產業,能源行業的受挫對俄羅斯總體經濟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三、在國際經濟秩序中受制於美國等西方國家
不可否認,當今世界經濟秩序仍舊是由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主導,國際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元體系限制。因而在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常常受到西方的諸多限制,總體來說,在世界經濟中並未獲得與西方國家平等的地位,俄羅斯也不例外。
這一問題在八國集團中就有很明顯的體現。八國集團的前身是七國集團。在上世紀70年代,為協調政策、應對危機,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組成七國集團,也常被人們被稱為“富國俱樂部”。
從戈爾巴喬夫執政後期開始,蘇聯與七國集團進行“7+1”會談。蘇聯解體後,七國集團和俄羅斯延續了“7+1”會談的模式,1998年俄羅斯成了八國集團正式成員。
2014年,因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遭到七國的聯合抵制,原定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最後被迫取消,改為在布魯塞爾舉行七國集團峰會。
由此可見,在當今依舊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中,俄羅斯仍處於被動的地位。因而,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特別是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在面對西方制裁時顯得尤為脆弱。
結語
綜上所述,俄羅斯當前的經濟困局確實是由油價下跌與西方制裁的雙重打擊所引發的,但其根本癥結還是在自身經濟的問題上。正是由於經濟結構不平衡,增長方式落後,使得俄羅斯經濟受外界因素制約過多,能源價格的波動以及西方的經濟制裁才會對其造成如此嚴重的影響。
對比俄羅斯,中國政府在中美貿易戰中顯然要主動得多,正是由於中國政府在經濟快速發展進程中宏觀調控能力強,經濟結構佈局合理的背景下優化產業結構,使得農業、工業、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化工、金融等多領域平衡有效增長。
以製造業為例,其實美國過去30年執行的經濟政策,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鼓勵美國公司將勞動密集型的制進業外包到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但現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根本不懼怕與美國短期內的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