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從薄弱村到“明星村”,周寧坂坑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範、村民自治,持續推進環境整治,發展“美麗經濟”,讓村民過上生態、富裕、文明的“三好”生活。

如今的坂坑,處處鮮花處處美

“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呀!”坂坑村黨支部書記宋玉春感慨地說,曾經的柴火堆變成了微花園,垃圾遍地被幹淨整潔取代了,短短几年間,這個提起來曾讓人直搖頭的薄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僅僅今年,便有建甌、政和、蕉城等地10多個村先後登門“取經”。

“看看別人,比比自己,太難為情了”

坂坑村位於周寧縣西北部,四周群山環抱,本應風景秀麗,但過去因村民缺乏生態保護意識,村中木柴、垃圾隨意堆放,汙水橫流,蒼蠅蚊子老鼠到處都是,十足的“髒、亂、差”。

“每年回村,就看到路邊垃圾堆、雞圈、豬圈一個接著一個,臭氣熏天。”回憶起以前,常年在外經商的村民宋祖端坦言,曾經的坂坑村,如非必要,他是不願意回去的。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本村人不願意回,外人不願意來,投資者望而卻步……髒亂差及其帶來的種種困頓,讓坂坑村幹部群眾開始自省。

村莊發展,轉變思想是關鍵。於是,坂坑村黨支部牽頭,帶領黨員幹部、群眾代表分5批次共150餘人次,先後到福鼎市赤溪村、政和縣石圳村等先進村莊學習好經驗、好做法。

“看看別人,環境乾淨、漂亮,產業如火如荼;比比自己,不僅髒亂差,產業上更是一無所有,太難為情了!”村民代表黃琴說,多次考察後,先進村的事蹟在村民中流傳開來,改變和發展成了全村人的期盼。

人心思變。坂坑村趁勢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對村莊今後發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好生態才能引進好產業,村莊發展必須從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入手。”這是大家的共識。

先從“減法”入手,將主街道、三條次幹道兩側和群眾房前屋後的灰樓、柴火堆、違章搭建、農具堆放點作為整治重點。黨員幹部帶頭宣傳政策、作出承諾、化解糾紛、自拆違建,共拆除茅房35座,整治危房16棟,清理亂堆亂放90餘處。

再從“加法”添色,帶領群眾在房前屋後打造“微花園”“微菜園”,扮靚山村。同時,村裡爭取專案資金320餘萬元,實施治水改廁、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專案,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一聽到音樂聲,就知道垃圾分類車來了”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每天傍晚5點,伴隨著樂曲,一輛垃圾清運車緩緩駛過大街小巷,村民們循音而來,將廚餘垃圾倒入清運車中。

“一聽到音樂聲,就知道垃圾分類車來了。”坂坑村村民黃琴說,“現在我們村,垃圾分類成了新時尚,左鄰右舍都願意比一比,誰家垃圾分類做得好。”

2019年9月,坂坑村出資35萬元,建設垃圾分類廠房,購進垃圾漚肥處理機、垃圾運輸三輪車等,試水“戶分類、村收集、溼垃圾生態處理、幹垃圾回收清運”的治理模式。

垃圾分類啟動初期,村民們參與意願不高。坂坑村便將村兩委、小組長、六大員等與全體村民“捆綁”,進村入戶,手把手指導教學,及時糾正容易碰到的分類誤區。“村書記、主任各包10戶,村兩委成員包5戶,黨員一帶三,村民代表及小組長、六大員一帶一。”宋玉春說,這樣一來,形成了家家戶戶有人教、有人管、有人監督的工作機制。

實行垃圾分類是坂坑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如今的坂坑村,亂搭亂建少了,原來的“垃圾堆”被休閒廣場、休憩亭等替代,路旁的臭水溝變成了人行道,處處鮮花吐露芬芳。

“建設美好家園要持續呵護,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這是坂坑村兩委的目標。該村積極探索“三聯”管理模式,透過“組織聯治、黨員聯戶、黨群聯心”,全力呵護綠水青山。成立環境衛生治理小組,召開環境整治座談會,總結經驗,探討新方法。

“曾有村民將死雞丟在小溪裡,按照《村規民約》,罰了他300元。”宋玉春說。

將全村劃分為4個片區,每個片區由3至5名黨員負責,每名黨員監督聯絡5至8戶,同時聘請縣人大代表作為衛生監督員。每月開展網格環境衛生評比,獎優罰劣。

“屋子周邊乾淨整潔,我們住著舒服,再不願意回到過去亂糟糟的生活環境。”村民宋金香說,現在大家不僅改掉了很多壞習慣,還主動當起監督員,共同維護村莊環境。

綠色產業發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整治環境是第一步,把綠水青山轉變為生態福利,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宋玉春介紹,坂坑村立足空氣質量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優勢,探索“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高山農業產業,做足“綠色”文章。

“這一款‘伊豆之蛹子’主幹彎曲很到位,出枝點也很多……”在坂坑村的天藍藍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直播間內,主播王永光直播帶貨,短短几個小時銷售額便超2萬元。

在外創業黨員王永光返鄉創辦天藍藍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精心培育了上百個杜鵑花品種,依託線上銷售、線下花海旅遊節等,年銷售額達200多萬元。

“透過土地流轉,讓荒地變花園,每年來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宋玉春說,天藍藍公司還成立黨支部,以黨建引領該村7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今年初以來,坂坑村黨支部進一步探索村企共建新模式,投資50餘萬元入股天藍藍公司,開闢“微拍堂”線上直播銷售平臺,拍賣杜鵑盆景、小型盆栽和泗橋特色茶葉、鴛鴦果等,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截至目前,王永光已經進行了上百場直播,售出7000多棵杜鵑,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花卉產業“綻放”的同時,坂坑村還積極引進高山水果、漁業等綠色產業,發展集體經濟。與福安市虎頭村支部聯建,技術共享,種植高山水蜜桃50畝;透過招商引資,引進龍翔漁業公司,養殖鱘魚、加州鱸魚、軍魚5萬餘尾。

綠色產業發展讓村民腰包鼓了起來。據統計,2019年,村民依靠種養業獲得土地流轉費和勞務費100餘萬元,村裡32名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11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2021年家電下鄉廚電能成主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