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19世紀,農業飛速發展:更合理的輪作制,產量提高,使用了新機器,以及對牲畜品種與農業技術的改革。與城市化相關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於是人們便進行集約耕作,甚至擴大耕種面積。這些變化往往來自荷蘭或英國,被稱作“農業革命”,然而這些改變並不像工業上的變化那麼迅猛,所以,稱之為“農業變革"較為妥貼。在英國,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廣闊耕地被用樹籬圍住的耕地所替代,這便是圈地運動。
田野上可以看見新的農業機器,出現了蒸汽脫粒機。在英國,傳統農民已經消失,從此土地由農業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種。
在19世紀中葉,大不列顛的農業勞動者所佔的比例,與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要小得多。在其他的大多數國家,由於鄉鎮的權利,由於經營極端分散,廣大的農村人口對土地的權利極為有限。有些農民越過英法海峽來英國學習新農業技術,購買牲畜或機器,或向英國人求教。革新運動遍及全歐。在法國,農民生活並未像在英國一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在德國,當水路、公路、鐵路出現以後,農民的生活才開始改善。
1848年的革命、自由主義的傳播、對人民起義的恐懼,這一切大大影響了中歐的地主們。1850年左右,將農民繫於土地之上並迫使他們耕種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歐已基本上消失,然而,封建制雖被消除,普魯士和波蘭的地主們仍擁有權力。在俄羅斯,農奴制在1861年才被廢除。農民們不再依附於土地,從此他們為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勞作。工資很低,往往以實物形式支付。
如果說城市是工業革命的矛頭的話,那麼歐洲仍然以農村為主:1900年,大部分歐洲居民仍然生活在農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