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在睢縣平崗鎮張井村有一處冬棗採摘園。走進園內一排排的棗樹上,紅的、綠的、紫的,磨盤型、子彈型、辣椒型等碩果掛滿枝頭,讓人大開眼界,興奮不已。

棗園的主人劉勤廷開口便說:“我現在對棗已經入了迷,棗類不管是啥品種,在我這裡都有。”據他介紹,該園有辣椒棗、葫蘆棗、皇貢棗、冬棗等17個品種。

邊走邊談,劉勤廷說目前棗園種植面積達200餘畝,已成為睢縣遊樂、採摘的田園風光,是秋天田野上的一道亮麗風景。隨行的該鎮副鎮長王德生興奮地介紹:“目前棗樹產業已成為平崗鎮的品牌,該棗園產出的產品,口感純正,甜脆無渣,入口清爽,吃著蜜甜蜜甜,真是一種享受。”

據劉勤廷介紹,他 2002年開始發展棗業種植,但是由於缺乏科學技術管理,連續8年掛果率低、經濟效益差。但他卻不肯就此輕易放棄,後來他便親自到新鄭棗科所去向專家請教學習。回村後,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摸索,找到了棗樹掛果的關鍵技術,且收穫了滿園的碩果累累。每畝地收成近2萬元,他又流轉50畝土地,擴大了棗樹種植面積。

2010年,劉勤廷成立了睢州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又以每畝地1100元的價格流轉了110餘畝。並時常到新鄭、山西、陝西、山東等地考察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種植知識,悉心研究種植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全縣範圍內近百戶農戶發展種植棗樹,並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成為了農民致富的“帶頭人”。為拉長冬棗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他自籌10多萬建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冷庫房,可容100多噸的鮮棗儲存。

對於今年的大豐收,劉勤廷滿心喜悅的心情,也有淡淡的無奈,他說,今年雖然豐收了,但由於天氣原因,落果較多,“你看地下到處都是,損失較重”,一是天氣降溫早,沒有大棚;二是為了保證棗的品質、甜度和棗園的聲譽,不能提前採摘。他還說,現在雖然無奈,但他很有信心,這點損失更能激發他創新創業的動力,“你看我這棗樹,4棵樹就能收穫320斤,每斤平均按10元計算,頂上群眾2畝地莊稼的收入,況且棗樹一畝地栽植110多棵,你算算這個賬,效益好類很。”

作為村委主任、一名黨員的劉勤廷,致富不忘帶富的使命,他在自己創業的同時,給該村群眾提供種苗、技術和服務,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同時讓村民獲得租金收入的同時,提供就業崗位50多個。“我年紀大了,來這施肥、除草、摘棗比在家裡坐著強多了,既鍛鍊了身體,也能掙錢今年我在這裡已掙了1萬多塊。”現年70歲,正在忙著採摘的張青蓮老人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接下來,我準備繼續擴大棗樹種植規模,成立一個特色水果市場,將客戶引進來。帶領群眾們一起發展村裡的棗業,把它幹得紅紅火火。”嚐到發展種植棗業甜頭的劉勤廷,信心更足,幹勁更大了。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天微涼,品柚香!為何百年柚樹結的梁平柚這般甜?答案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