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這四個字當中“衣”字排在首位,可見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國內服裝行業零售額將達2.7萬億元。不過,如今國內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優衣庫、ZARA、H&M等國外的服飾品牌所佔據,而班尼路、堡獅龍、佐丹奴等風靡一時的曾經的潮流服飾名牌,在市場上早已淪為了三線的品牌。
2019年8月份,佐丹奴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集團銷售額約25.42億港元,同比下降11.1%。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到:“當年佐丹奴代表著時尚與潮流,分店遍地開花。然而現在的風光已大大不如昔日,甚至被年輕人所嫌棄。”
公開資料顯示:佐丹奴集團成立至今已有38年的歷史,旗下擁有Giordano(佐丹奴)、Giordano Junior(童裝)、Giordano Ladies(高階女裝)、BSX(年輕潮流)等品牌,集團旗下全球的銷售點超過2400個。
上世紀80年代,該企業在香港銷售休閒服裝。起初主要做的是批發貿易,不過隨著公司業務的轉型,轉而專門從事批發經營,並開始建立自己的零售商店,還在新加坡開了第一家分店。
當時的佐丹奴只賣男性休閒服裝,生意並不是太理想。後來開始模仿時尚服飾GAP將店內佈置得富有視覺衝擊力,從而吸引了不少女性消費者。從而促使企業做出新的改變,開始銷售打折的中性服飾,目的是使銷量最大化。事後證明這一做法非常成功,讓規模不斷擴大。
在服裝業當中還有個小插曲,當年柳井正(優衣庫創始人)對自己企業的未來感到很迷惘,於是到香港拜訪佐丹奴管理層,希望雙方能進行合作。雖然最終沒有達成合作,但他也學到了不少新的品牌經營理念,這為日後優衣庫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進入90年代,佐丹奴開創了國內休閒服零售連鎖店先河,門店開遍全國各大城市的繁華地段,還成為年輕消費者心中的知名時尚品牌,增長非常迅猛,一度成為全亞洲最暢銷的休閒服飾集團。
這樣的輝煌,持續時間近二十年。不過,隨著外國快時尚品牌進入大中華市場後,佐丹奴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究其原因,還在於自身搖擺不定的品牌定位。集團曾將重心轉移至高階市場,結果定位高階的副品牌EULA,運營兩年就關停下架。還嘗試過推出廉價品牌Beau Monde,卻陷入無止境的價格競爭中。高不成低不就,款式缺乏個性且跟不上潮流,很快就被對手給超過。
近幾年,集團的業績逐漸走下坡路,甚至連續三年營收持續呈現負增長。近兩年稍有起色,原因是佐丹奴深知在一線城市競爭不過H&M、Zara、優衣庫等服飾巨頭,轉而到那些競爭較少的三四線城市尋求發展機會。
資料顯示,去年優衣庫銷售收入為1.76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100億元)。而佐丹奴呢,只有55.09億港元,要知道的是兩者差距達到一千多億。有業內人士表示:相比起其他沒落的服裝品牌,佐丹奴目前的處境雖然不算是最糟的,但品牌要想重回往日輝煌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