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Dior創始人的設計有多好,以前是通過圖片了解,確實是好,但只有在見到實物,並聽過老師在版型方面的講解之後,才理解這種好的高度是多麼的望塵莫及。

不是指讓某個人、某個品牌望塵莫及,而是指當下這個時代。

先看圖:

“法蘭西玫瑰”出自Dior1947年秋冬高階訂製“花冠”系列,“玫瑰”這一名字既指出了這件裙裝的色彩,同時它也是Dior先生最喜愛的花卉之一。

下面這件叫做“維納斯”的舞會禮服為美國時裝製造商Nanty Frocks經迪奧授權複製的產品,來自1949年秋冬高階訂製“中世紀”系列。

致敬了義大利著名畫家波提切利創作於1486年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亮片裝飾的前後不對稱下襬造型模仿了貝殼的形狀,貝殼也是該高階訂製系列的一個重要主題。

我特別喜歡的是下面這款1951年的“奧地利”,胸部結構如同花朵一樣實在太漂亮了。

這件禮服起初設計為亮粉色,在最終釋出會上調整為綠色絲絨搭配灰色羅緞,而實際款式的顏色則是根據北美市場的喜好修改而成。

來看看後來不同時期在胸部做這類小動作的設計,首先是John Galliano設計的Dior2007春夏系列——

另外還有Raf Simons設計的Dior2012秋冬高階定製——

1952年秋冬的“巴爾米拉”也很經典。“巴爾米拉”是位於今天敘利亞境內的一座古城,是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之一,藝術與建築受到了古希臘羅馬、波斯設計與手工技藝的影響。

許多名媛都擁有過這款,包括多倫多社交名媛多蘿西·博林,還登上過1953年《多倫多電報》刊登的“最佳著裝”名單,溫莎公爵夫人和查理·卓別林的第四任妻子奧娜·奧尼爾也擁有同一款式。

Raf Simons時期設計過幾次類似廓型的高階定製禮服,比如來自2013春夏高定。

下面這件名為“加拉加斯”的午後裝連身裙出1957年春夏高階訂製“自由”系列,面料採用雙宮綢,上面有一些凸起的小點和短節。義大利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曾穿著過這款。

下面這款名為“諾言”,來自1957年秋冬高階訂製“紡錘”系列。

為了保證廓型如此穩定,採用了帆布襯料塑形,還在內部隱藏了鬆緊肩帶維持肩部位置。

這些資料都來自中國絲綢博物館正在舉辦“迪奧的迪奧Dior by Dior(1947-1957)”,展出的全是設計大師Dior 先生生前在自己品牌11年創作的100餘件高階訂製時裝、配飾、面料、刺繡小樣和設計手稿,配以印刷出版物及影像資料。

這個展引進自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克里斯汀·迪奧”,能在國內看到,真的是觀眾的幸運,尤其看過之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配合這個展覽,中國絲綢博物館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舉辦了【“走進東方:迪奧時裝藝術和當代中國設計的對話”學術會議】,很有幸成為對談嘉賓,其他嘉賓全部來自知名藝術院校的專家、教授,向來臉皮厚的我有點小緊張。

我這組的對談主持是臧迎春老師,她給的題目中第一個是關於那個年代為何誕生Dior。

其實關於Dior的歷史大家都比較了解,在準備這次對談時想說點不一樣的,從幾個歷史細節中找到了一個線索,現場跟大家分享了一下,這裡也記錄下來。

“四月(Avril)”的兩件式花園聚會禮服出自Dior 1955年春夏高階訂製“A”系列

newlook與“美國夢”的祕密

人人都知道Dior的newlook,而newlook這個詞並不是他本人說的,是美國時尚芭莎的主編看完秀後對他說,您的長裙帶來了“newlook”。

這裡隱藏了一個關鍵資訊:美國。

“巴蒂諾爾”的外套出自1949年春夏高階訂製“錯視面”系列

巴黎本土的時尚刊物超強,但顯然在Dior的首場秀上,美國芭莎主編是很重要的人物,因為他說完這句話後,被一旁路透社的記者用筆記錄下來,然後將小稿子從窗戶扔出去給外面駐守的通訊員。

據說,以高效出名的路透社當日就將稿件發到美國(暫且估計這名通訊員屬於美國,路透社屬於英國),所以,秀後第一時間Dior在美國爆紅。這個新聞在法國當地爆發竟然是一個月以後,因為當時法國罷工......

“採米爾”的雞尾酒會禮服來自1955年秋冬高階訂製“Y”系列

Dior在美國有多火,其實可以從後來的一些細節推匯出來。因為品牌成立的第二年,1948年就在美國開了高階成衣店,而且是設立了分公司的,每年Dior先生本人都會帶領團隊去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如果他在美國不夠香,是不會有這樣的安排。後來Dior也進入了英國,但是是在1952年,比老遠的美國晚了好幾年。

“十二分之十二”的兩件式晚禮服來自1951年春夏“自然”系列

就是去美國開公司那年,紐約一家公司表示希望向他的秀提供絲襪和一定資金,從而銷售被選中的襪子,並在自己的商標後加上Dior商標。Dior覺得可行,但要求除了一次性付款另外要分紅,所以1949年他們就開始銷售襪子了。

“A”的三件式日間套裝來自1955年春夏高階訂製“A”系列

還有個事情也非常有意思,同樣關於美國商人。

當時美國人拿了他的領帶授權,而且是自行設計和生產。有次Dior看到了其中一條領帶,覺得醜到不能忍,就想取消這個款,但是領帶商一再央求,告訴他這是艾森豪威爾總統經常買的款式。無論哪個年代,總統可都是帶貨能手。

“A”的三件式日間套裝

如果按照今天的雞湯文,這個故事的走向應該是在金錢誘惑面前,Dior先生決不妥協堅定選擇審美素養高於一切。

不過實際上,他妥協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地治裡”的晚禮服外套出自1948年春夏高階訂製“飛行”系列

當時本來高階定製行業就在衰退期,很多高定設計師還是認為做成衣low,Dior是法國時尚圈的頂流,毫無疑問,他這麼熱衷於搞授權,做高階成衣,對其他設計師是有影響的。

“埃及”晚禮服來自1951年秋冬高階訂製“修長”系列

再看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發展非常快,整個以成衣業為主的時尚產業發展也相當好。有組資料,1955年,美國95%的女性穿成衣,法國只有40%穿成衣。

1955年,美國商務部邀請法國的考察隊去美國考察成衣生產商,同去的有媒體和商家,了解美國如何通過商業方式推廣成衣,媒體在其中承擔的角色。

再怎麼覺得成衣low,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到50年代末,法國的成衣業逐漸穩定有了自己的位置,美國無形中起了作用。

“金登納格爾”的舞會禮服來自1947年秋冬高階訂製“花冠”系列

那麼問題來了,Dior的商業頭腦這麼好,好像甚至為了生意會放棄高貴血統,為啥他在高階定製界還是很穩?

那是因為他真的是設計天才啊,初代Dior真的是神作呀。

“戴爾菲”的雞尾酒會禮服出自1956年秋冬高階訂製“深情”系列

這種感受在看過絲薄的展覽後,會更明顯,因為以前看圖,感受更深的是太美了,看實物並且聽老師講解後,才知道美麗背後有多需要複雜的製作工藝來支撐。

這次展覽中包含復原的一款服裝,還有一些款式結構的解析,由東華大學的王朝輝教授帶領團隊完成。復原的下面這款——

復原的這款1949年的“吉格瑪”的兩件式日間套裝

王老師在8月份受到趙館長的邀請進行復原,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還是很緊張的。四五十年代的衣服型跟現在不一樣,因為人體就不同,導致人臺也不同,所以製作起來特別難,需要先做胸衣再做其他部分,這個也是在反複製作過程中才明白的。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袖部非常複雜,靠內側的衣片與後身和袖子相連,為同一片面料,袖子的肘部位置左右各有一個橫向省道,左右腋下各有插片設計。光看一兩張圖根本搞不懂,我看到實物也不太懂。

不過,王老師也表示復原的衣服做不到百分百與原件一樣,因為Dior當時在比例的精準、對審美的要求是現代難以達到的。

“30-50年代是時尚製作的頂峰,尤其是50年代,後來製作水準下滑嚴重,這個時代缺乏工匠精神,根本不會再這樣去做一件衣服了,全世界都做不了”。

王老師講座時用的PPT區域性

直到這次會議,我才確切知道原來大師年代的製作工藝是現代工藝完全達不到的,太可悲了。

1948,伊莎貝爾

這次講座,我特意穿了一件Raf Simons時期的Dior西裝(感謝Anita從廣州飛來給我送衣服),恰好清華美院賈璽增教授提到了1948年的Z系列,發現我身上這件的源頭就是Z系列。

可惜沒有拍我身上這件的背面

現在的品牌太多都在做裝飾主義,各種印花、圖案,而完全忽視了剪裁,即便像Dior這種擁有強大歷史和資料的品牌,也疏於在結構層面進一步探究,設計的倒退嗎?還是審美的崩塌?想不明白。

在公號回覆商務合作檢視相關明細

是本人,不接受反駁

最新評論
  • 1 #

    以前大寫加粗的優雅端莊,現在滿滿的網紅風

  • 2 #

    過去是時尚,優雅,精緻,現在是潮,不可同比。所以已經基本不看現在的秀了

  • 3 #

    woc我一直以為名牌就是我接受不了的潮流,以為我不會審美,看了這個才明白原來不是我的問題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56歲章小蕙撞上44歲蔣勤勤,終於見識了什麼叫真正的風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