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頭一直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朋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禿頭這件尷尬的事,分為好幾個門派:豪爽型,挽尊型,掩蓋型。
豪爽型:脫髮一點算什麼,我來幫你脫光光。
挽尊型:你想遮擋什麼,我就更關注你什麼。
掩蓋型:我不說,沒人猜的出來。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說:我這一頭白頭髮,每次用手一撩就掉一大把,現在都幾乎戴不住髮簪了。
古代像杜甫這樣的人應該很多,那麼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禿頭不可怕,就怕禿頭有文化。
束髮
古代男性到了15歲,就要開始束髮了。當然在這個年紀是不會禿頭的。
但是到了三十以後,基因就開始慢慢顯現出來,結果頭髮束起來,四周往中間這麼一提。地中海髮型完美掩蓋。就像一個鳥籠一樣。
它禿任它禿,反正你看不出。僅適用於地中海髮型。
方巾
那麼前邊也禿了怎麼辦,總不能把前邊留出來吧,那不成了。。。
那不成了小日。。。小日子過得挺好的那邊人的髮型了嗎。
先彆著急吐槽,據說這種髮型當時還是日本從中國學去的,當時學習中華文化,估計是那邊脫髮比較嚴重,引進了這種髮型。
當然我們是不會繼續用這種“二”的髮型的,因為我們有方巾。
百姓就用布的
當官的就用高階點的。
哈哈可以想象,方巾的下邊有可能是一顆顆禿了的腦袋。
到了夏天,沒有空調風扇的日子,帶個不透氣的方巾肯定熱,帶一頭痱子多難受。然後就發明通透的透明方巾。
古代對於美的追求也是不遺餘力,畢竟女性多在家不出門,男性出門就是家裡的代表,外表更為重要。
但是到清朝時候,陰陽頭的施行,可謂髮量稀少者的福音。
有頭髮就行,帶辮子就不砍頭。外貌已經跟髮型沒有關係了,長相成為了好看與否、帥不帥的硬指標。
沒有脫髮的不要得意啊,熬夜、不運動、亞健康都在等著薅你的頭髮。健康生活的生活習慣需要養成,等禿了追悔莫及。
一個自信的人,禿頭就是聰明絕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