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手上則戴著只有一個大拇指的護板手套,兩隻手套之間連的繩子也掛在脖子上。褲子一律是大襠褲子,不分前後,沒有反正,兩面都可以穿,女的褲子也沒有偏開門一說。頭飾不同的是女人不再戴馬虎帽,她們都是把頭髮綰到頭把上,用網子網住,橫著別一個簪子。再勒一個三角的圍巾,或灰色的或黑色的。年輕的是綠色,後來換成了紗巾,她們的頭髮不綰了,一般扎的都是辮成三股的一尺來長的羊角辮,辮梢扎著紅頭繩。後來實行了燙髮,就是把原本直順的頭髮故意燙成彎彎曲曲的捲髮,就像喜羊羊的髮型那樣,那時候對燙髮頭有兩個評價,一個是洋氣,說洋氣的人就像是五四時期的現代女性向封建思想挑戰一樣,有清朝剪辮子意味。一個是不正經,不正經就相當於東北的辣妹子,人們把燙了發的女孩叫瘋使閨女(潑辣,開放),破小子(男孩)。不過現在已經變成了披髮。整個頭髮不辮不扎,完全自然地披在身後,但是已經有染成棕色、黃色、紅色、甚至花白的,和國際接軌了。

而年輕人大多流行一種大氅——軍用大衣。其實也不是什麼軍用,也不是所謂的部隊轉內銷,都是冒牌的,是一些服裝廠仿製而已。因為部隊對服裝是有嚴格規定的,即便是轉業復員也要上交,不能帶出的。小孩也是棉褲棉襖、叉襠或叫開檔褲,頭上戴的是一個老虎頭的帽子。前面沒有帽簷,上面有兩隻貓耳朵,周圍帶一圈穗子,穗子頭還綴著皮錢(銅錢),像羊脖子裡的鈴鐺一樣,一走路或搖頭四周的皮錢隨著搖晃叮鈴作響。腳上穿的是貓頭鞋。胸前戴一個圍裙一樣的兜兜,能把上衣罩住,避免吃飯或流鼻涕弄髒了上衣,而這個兜兜卻時常髒得像剃頭的比刀布子。所以,那時候過年什麼不買,也要給小孩買個花兜兜子。春天脫去棉衣他們會換成夾襖,夾襖其實也就是褂子,只不過是雙層,有表有裡,和棉襖的區別就是中間沒有棉花。而年輕的男人一般都是貼身穿一件白棉布荒褂子,有的穿一件有領子或沒有領子的針織秋衣,因為沒有領子顯得有點禿,就穿一個假領子,就像現在的白襯衣,但是沒有下襬,領子以下只有一拃來長,七八十年代這種假領很流行了一陣子,後來消失了。褲子也開始時興了開門,男的是前開門(正開門),女的是偏開門。有的綴著拉鎖,有的是綴兩個釦子。左右褲縫中間專門做了兜子。如果能在屁股後面再縫上一個兜子,那就更洋氣了,誰見了都會羨慕,呵!屁股後面還帶兜呢?真洋氣!在哪做的?趕明(將來,有機會)我也做一條。主人一定會洋洋自得地說: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為了褲腿不拖地,不被鞋子踩,下面特意捲起兩層,露著厚線襪子。年紀大的能卷很多層,當褲頭穿,露著內褲或腿肚子。這種打扮一直到八十年代以後,開始實行城衣逐漸改變。城衣,顧名思義就是城裡人穿的衣服,或者是現成的衣服,也就是不再用手工一針一線縫製的衣服,而是用一種叫縫紉機的砸衣裳機子砸的、又用鎖邊機鎖了邊的衣服。鞋子也從布鞋變成了人造革和皮鞋,很少再穿手工做的鞋子了。

不過在八十年代前後,流行了一種鉤鞋,這種鞋不是用布做的,而是用毛線和鉤針一針一針像鉤毛衣一樣鉤出來的,底子也不是衲的布底,而是買的一種白色的泡沫底,很軟很輕,初開始都當拖鞋用,漸漸的也有人鉤出一種全鞋穿,還特意撇上菊花瓣子樣的小洞,還用幾種顏色的線搭配,既美觀又舒適,很是流行了一陣子。我就有一雙鉤的拖鞋,好像也沒有丟,放到床下了,不知道現在漚爛沒有,如果還健在,現在可以當成收藏品了。這時候的女人比男人多了一個胸衣,羽絨襖,燈桃絨,栽絨襖。而男人也有了褲頭、褲衩子和喇叭褲。夏天也可以買到汗衣(學名叫背心)了,是針織的,純白色,很薄很光滑,上面是兩個二指寬的襻子,下面是一個圓桶子,穿的時候要分前後面,先找到前後面再從脖子上套下去。女的也有了汗衣,是圓口的,和男人的區別是用的布多,帶兩個一拃長的短袖子,女的就不是純白色了,有白色,有淺綠色,上面密密麻麻地印著無數淡淡的小碎花,有的是不規則地排放著無數的小點子。直到眼下,出現了白襯衫,拉鍊服,風衣。羽絨服,羽絨鞋,鴨絨服,駝絨服,牛仔褲,緊身褲,超短裙,打底褲。而男的女的在搭配上翻了個個,男人成了長袖長褲,女士穿起了兩頭露,短褲短裙,有的短到什麼也沒有,只顯示一個上衣。有的印著圖案或文字元號:我愛你,一帆風順,千萬別惹我。有的把一條新褲子特意磨出幾個大洞,露出膝蓋或大腿,說是乞丐褲,有的特意在新上衣上面補一個補丁。短褲本來應該穿在長褲裡面,而卻偏偏穿在長褲外面。衣服變少了,鞋底變高了。至此,城裡人和農村人的服飾差別逐漸減小,已經很難判斷和分辨了。

作者簡介: 張啟超 男 網名 彳亍齋公1965年4月生於河南沈丘鄉村文明忠實的堅守者和記錄者

11
最新評論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女星失去鐵劉海,Lisa成熟,段小薇有氣質,楊冪無懼髮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