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衣櫥裡有件大學的衣服。
很舊了,一直沒捨得扔。
印的奢侈品logo,是我爸在夜市幾十塊錢買的。
那段時間媽媽身體很差,掏空了家裡絕大部分積蓄,吃食住行,能省就省。
我穿到學校一段時間,有同學暗戳戳地告訴我:
“你的衣服是假貨。”
那天之後,把衣服藏在了衣櫥裡,卻被我爸發現了。
他說:“沒什麼好遮掩的,你並不是愛慕虛榮的人;
沒錢不可怕,但你不能心窮,你得學會接受它。”
這句話我記了很久,也給了我「接納」的力量。
後臺經常有讀者傾訴:生活難熬,很討厭現在的自己。
我的回答是:接受它、喜歡它、享受它。
在消費主義浪潮下,年輕人越來越不敢說“買不起”了。
包包太貴,信用卡刷刷就有了;
旅遊太貴,先出發玩一趟再說。
以前很多人是月光族,現在都升級成月欠族了。
2017年《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顯示:
中國近1.7億90後中,有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
相當於每四個裡,就有一個在用花唄。
而到了2019年,資料顯示:
90後的債務與收入比例極高,人均債務超過了17433。
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沒錢,而是虛榮和物質慾望。
在公司聊起怎麼看待超前消費,有個姑娘說從來不會。
“買東西量力而行,看著餘額比較安心。”
電影《活著》裡的富貴,原來是地主少爺,家底殷實。
他顧著賭博,沒錢就賒賬,就拿家裡的產業抵押。
一夜之間,他把家裡的房子輸得精光。
花錢的時候別光顧著開心,多對餘額掂量。
厲害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不會貪圖短暫的舒服。
通過“買買買”釋放壓力,價效比太低。
通透一點,別在意別人的臉色,多在意自己好不好過。
領導最怕什麼?
不是下屬做不好一件事,而是做不好藏著掖著,不懂得求助。
公司有個員工,他沒有特別出眾的能力。
每次挑選的任務都不是最難的,獎金也是偏少。
但是他一定就能將這項任務完成到最好,所有細節做到完美。
但有些能力出眾的員工,總把目標定得太高。
問他有沒有什麼情況,回答是:“沒問題。”
結果卻是事情沒做好,還給其他人留下個爛攤子。
自我認知明確是通透的表現。
與其搞砸一件事情,不如將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做到最好。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有個著名的理論叫「刻意放棄」。
意思是,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有意放棄一些看似有利的機會;
才能排除干擾,保持專注,實現收益最大化。
我從開餐廳到寫書,有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問我願不願意再進行跨界。
他的專案很好,在業內也做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考慮了幾天,還是拒絕了。
“感謝信任,但我不太懂,還是不麻煩您了。”
坦然接受達不到,不僅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負責。
能做的事情有了橫向的界限,才能將擅長的事情做得更好。
前幾天北海爺爺發了一條抖音,火了。
其實一直以來,我從未隱瞞過:
我的家庭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沒有出生就自帶光環。
我爸在直播的時候也告訴大家,自己是退休的工人。
因為這些多年我們始終相信:
無論是怎麼樣的職業,都有其價值所在。
網上有一個10歲的女孩,因為媽媽是環衛工人而被同學嘲笑。
女兒沒有覺得難堪,而是回懟:
“沒有我媽媽,哪來這麼幹淨的路。”
這一幕,大概讓每一個母親都能感到欣慰。
同樣都是工作,從來沒有哪一樣工作是丟人的。
每個人都有被生活碾壓的狼狽的時刻,誰又比誰高貴呢?
通透的人,能夠正視每一份工作;
尊重自己的勞動,也尊重他人的。
有期《十三邀》,陳沖對話許知遠:
“中國最好賣的一個軟體是修圖的,美圖秀秀。
現在一切都可以P圖,失去了生活的質感。”
太多人都缺乏直面的勇氣了,卻忘了只有真實永不坍塌。
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拎得清,看得明,想得透。
不會刻意去忽視自己的弱點,把自己硬撐得很完美。
更多的時候,是接納包容自己的一切。
還是怎麼舒服怎麼活吧,自在、真實一點。
最動人的戲,不是那些最完美的人生劇本。
而是那些認真演繹自己人生的人。
-
1 #
-
2 #
關注好久了 但確實是第一次讀你的文章 感覺寫的真好
-
3 #
每篇文章都很優質
-
4 #
那你買件幾十的白短袖不行?
馬雲說他的衣服是在淘寶上買的,幾十塊的都有,我覺得他愣是穿出幾千塊錢一件的風度了,沒人會相信他的衣服買幾十塊錢啊,人啊,走出去讓你高貴的是自己本人,不是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