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在二戰爆發前後,日本已經正式進入到了總體戰體制下,在這個體制中,無論是男女老少,都將是是作為戰爭中的一部分服務到戰爭中去,甚至在總體戰的要求下,日本男女老少的穿著也被要求的進行規範。在戰爭爆發的前昭和年代,日本男女的穿著也逐漸從戰前的百花齊放,逐漸變得形式化和模板化.

因此在這一時期的日本男女老少的穿搭都帶有濃濃的“招核”味。

戰爭開始後,普通的日本家庭

那麼這個時期的他們的穿搭都有什麼?接下來就和雨田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男生:從西裝到國民服

戰爭前流行西裝。

日本進入昭和年間之後,經過明治和大正的改革,實際上已經在全面西化的路上越走越遠,除了在一些必要的場合和節日之外,日本的男子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不太會穿和服。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歐美引進過來的西裝,特別是30年代以後西裝更是昭和男兒的標配,無論你是軍人,還是販夫走卒,都要有一件得體的西裝。

明治時期喜歡穿西裝的伊藤博文

本身西裝就乾淨得體,顯得正式和有儀式感,而這也符合當時日本人嚴謹,注重細節的特點,整體而言與日本人的氣質也很搭。甚至西裝文化在現在日本也愈演愈烈,注重職場神聖性的日本人在工作期間都是離不開西裝。

20年代身穿西裝的日本人

戰爭爆發後,全民“國民服”。

不過在地進入到了40年代以後,因為二戰的爆發,一方面是要對布料、紡織品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則是西裝帶有很明顯的西方色彩(敵對勢力)。因此當時的日本政府,根據國民政府的中山裝結合日本的軍裝款式進行調整,創造出了“國民服”,板正、修身和很有精神的樣式特點,也符合前昭和時代日本社會嚴肅較真的社會風格,以及東亞人特有的體型特點。

《紫日》中的日本國民服

“國民服”共分為兩種樣式——甲款和乙款,總體而言這兩種款式都是差不多,區別之處在於甲款是帶有美式的西裝領的,而乙款則是翻領款式(和立領的中山裝有點類似)。一般來說,中老年多穿著甲款,青年人多穿著乙款(而且甲款可以當外套,乙款只能是當單衣)

甲款和乙款國民服對比

不過雖然有“國民服”有點像中山裝,但實際上兩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除了領口和袖子的差異之外,日本的“國民服”顏色是和九八式軍裝一樣的淺綠色或者卡其色,而且“國民服”是要配帽子和的綬帶的,並非單一的簡單服飾。

總而言之,在二戰爆發之後,全民國民裝,已經成為日本當時男性的標誌了。

影視劇中的日本國民服

戰爭中的男學生。

在戰爭中除了成年人之外,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的穿搭這是延續了自“明治維新”以來的“詰襟”(中文翻譯為“學蘭”),實際上襟制服自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在日本開始作為學生制服而採用之後,逐漸在日本全國普及。到了昭和年間,普通學生的制服依然延續著爺爺輩的這種款式,甚至這種服裝還被的朝鮮和4v等地區引進,早期的國內的民主運動時候,學生們也是身穿類似的服裝(國內衍生出白款)。

《假如愛有天意》裡面的韓國“詰襟”

在二戰開始後,隨著前線兵員損失殆盡,日本的很多學生都要上戰場,而在上戰場之前,有一個男生將自己制服中的第二粒紐扣摘下來,留給自己心愛的女子,當作紀念……久而久之這粒紐扣,也成了很多上戰場的學生兵們對於親人和心愛女子的信物。

陳真穿的就是經典款“詰襟”

有意思的是在1940年以後,在舉國“國民服”體制下,日本男生的“詰襟”顏色從浪費染料的黑色,變成了土黃色,也就是我們在宮崎駿《螢火蟲之墓》中看到男主角穿的那一身土黃色的學生裝。

哥哥身穿土黃色的“詰襟”和白色的布帽

女生:從和服到JK

在明治維新之後,洋裝就逐漸變成了日本女性的成人衣裝,洋裝最初的普及卻是日本的中層女性的,貴族女子還是循規蹈矩的身穿和服,不過在1929年的關東大地震之後, 動盪的日本社會讓很多女子成為一些不法分子劫掠的物件,特別是身穿和服的貴族女子……

上個世紀穿和服的日本女性

因此也是這個偶然事件,也會催生了新式的西式服裝在日本的普及。不過戰爭開始之後,隨著戰爭對物資需求的增加,日本的女裝中也出現了類似“國民服”之類的樣式,大量的婦女進入工廠後,他們的穿著則偏向於男性的工裝,板正,但卻失去女性美感。

身穿偏男性服裝,在工廠工作的日本女性

而位於農村的很多婦女則是的依舊是身穿舊式的日本和服(日本農村和服)位於田園裡面種田,以棉麻為主的粗布,基本上毫無美感可言。

在田裡幹活,身穿兩段式和服的日本婦女

除此之外,日本的很多女性在戰爭中實際也是需要為戰爭宣傳站臺,而她們身穿的服裝則是傳統日本和服,且前面還是加上“愛國婦女會”“愛國挺身隊”之類的綬帶,可以說日本軍部在總體戰體制下,對於這些日本女性的控制得非常徹底。

日本愛國婦人會,會身穿和服

除了成年女性的穿搭之外,日本女學生在戰爭年代的穿著也是一波三折,明治時代日本女性已經可以正常上學,在明治和大正年間,日本女學生們的制服是的“行燈袴”這種款式就是我們熟知的李連杰版《精武門》,陳真的女朋友山田光子在一出場的時候身穿的校服。

身穿行燈袴的山田光子

而到了昭和年代,日本西化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從大正年間開始流行的水手服(JK)在昭和初年,就被正式定性成正規校服樣式。日本福岡女校在1922年正式普及水手服。不過早期的JK還是保守的長裙襬,並不像今天這樣類似的百褶裙樣式,30年代,小洋鞋配長款水手服則是日本女學生的標配。

初代日本女學生的JK

不過進入1940年,在近衛文磨的“舉國一致”的國民服改革中,日本女子的JK制服者發生了改變,在戰時體系下,很多日本女生都要加入到勞動中,所以日本的女學生就出現了——出現了上半身水手服和下半身土裝的殊異搭配,下身土裝也被人稱之為的工裝褲,是以前日本東北部以及關東女子在下地幹活的時候進行改編而來。

上圖中的“5”就是40年代後期的學生裝

所以在戰爭時代,日本女子服裝是經歷了和服、洋裝和國民服改進而來的。

雨田君說

戰爭年代,在日本軍部所謂“總體戰”體制的影響下,日本的男女性的穿搭服裝逐漸變得呆板和嚴肅化,很多土布製成的服裝也逐漸取代了洋裝,這一方面是洋服主要衣料纖維製品被徵用于軍事用途上,造成洋服成衣進一步短缺,另一方面這也是日本在戰爭年代,去西方化的體現。

總而言之,日本在二戰時候的服飾穿搭,確實是“土出了天際”……

10
最新評論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看了劉曉慶才明白女人為什麼要打扮,65歲像20歲般甜嫩,好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