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哪一個行業最容易隨市場浪潮沉浮,那一定非“時尚”莫屬。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時尚的話語權掌握在不同群體手中。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零售去中間化,過去站在時尚營銷金字塔上的買手企業,也只剩下大浪淘淨的悲涼。
近日,有訊息稱香港買手店鼻祖Joyce Boutique載思集團因連續四年虧損,獲大股東溢價約91.78%提出私有化。曾經的載思集團,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高階時裝零售店,是首家為香港引入國際設計師品牌的時裝集團,也被稱為奢華零售業的先驅。1990年載思集團在香港上市,而在1997年金融危機後便跌成1元以下的仙股。今年6月,載思集團在上半財年錄得收入增長後,下半財年遭遇風雲突變,仍未扭轉銷售頹勢,同時繼續維持虧損。有人說,載思集團迴天乏力了。
然而,這還不夠,今年以來香港零售市場的低迷對泥潭中的 載思集團又是意料之外的打擊。 載思集團釋出的上半年財報,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集團收入同比大跌18.4%至3.38億港元,淨虧損則擴大1.26倍至5492.4萬港元。這個曾經霸佔了中國時尚話語權、紅極一時的港資買手店鼻祖,在時代的潮流中束手無策。
其實,不僅是 載思集團,全球的買手企業都遭受到了打擊。2017年,巴黎地標性知名買手店Colette關店,在業界引起了一次巨大的震動。同年,義大利知名買手店10 Corso Como關閉了北京SKP門店。今年五月,10 Corso Como上海門店也隨著店鋪租約和母公司協議到期而告終。不僅中國市場,近5年來米蘭的10 Corso Como也不斷傳出經營不善的負面新聞。這些時尚圈中曾經的明星店,在光芒褪去後讓人無盡唏噓。
與買手店落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奢侈品線上零售電商的瘋狂增長。 業界認為,過去的時光,市場渠道單一,零售方式不靈活,也讓很多類似買手店的中間商有利可圖。十年前,中國消費市場復甦,激發了一批買手店、中間商,這種角色類似於今天的”代購“。但是,隨著線上零售的快速發展,去中間化、去差異化等新零售模式層出不窮,也讓消費者可選擇的餘地越來越大。
有人說,是時代賦予了買手店“資訊中轉站”的紅利,也是時代讓他失去了昔日的輝煌,逐漸沉靜下來。曾經,在消費者對時尚的需求支撐下,買手店甚至不需要費腦筋就能獲得原始積累,而現在要在資本浪潮中生存下來,要依靠的不僅僅是市場本省,還有本身的生命力。
-
1 #
-
2 #
還是最重要的是人們的需求 只要跟著需求走 總會做好的
-
3 #
其實要自己能看準市場的動向,也才能更好的發展,轉發了
-
4 #
要了解市場 了解消費者需求吧 線上發展還是要去發展的
-
5 #
現在的生意太難做了,深有體會。
-
6 #
最重要的還是要適應市場的潮流,才能夠生存下去,轉發了。
現在我個人認為這個實體店沒有這個網上銷售火爆逛街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