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到中年,臉下垂!
少女時代,女性的臉常常是膚如凝脂,吹彈可破。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中年我們會發現,女性臉上的面板逐漸失去了美麗。為什麼會這樣?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這裡說的就是女子,到了三十五歲,面板變得焦黃,頭髮大量脫落,最明顯的一點是,臉會開始下垂。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是裡面提到的陽明脈衰。
陽明脈,即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女子三十五歲時後,陽明脈的功能會開始“衰退”。
要知道,這兩條經脈都直接經過人的臉部,而且與人體營養消化吸收直接相關,隨著經脈功能衰退,臉上執行的氣血減弱,面板肌肉得不到滋養,於是發黃下垂。
另一方面,脾臟與胃密切相關,陽明脈衰時,“脾”也會開始走向虛弱!
而脾主肌肉,脾主升提,脾虛則肌肉鬆弛,幹皺,死氣沉沉。臉部的肌肉得不到支撐升提,自然就顯出“下垂”之象。
當然,三十五歲是相對而言,比如有些脾胃功能一直很差的女性,往往不到這個年紀,臉部就開始下垂了。而脾胃強盛者,吃好喝好,也許40,50臉都不會怎麼下垂。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女人的臉下垂的晚一點?
二、艾灸為何能提升下垂臉?
女性十分關愛容顏,發現臉下垂時,許多女性會選擇美容化妝,掩蓋臉部下垂的線條。其實心知肚明,這些東西只在表面功夫,甚至還會加速臉部衰老。
相比之下,艾灸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調理數百種疾病,不用打針吃藥,往往灸到病除!
其實除了克服疾病,艾灸還能給人“美容”,緩解女性下垂的臉部。
艾為純陽性,能夠疾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而中醫以為人之所以生龍活虎,離不開血和氣兩種東西,以氣帶血,以血養氣,氣血均衡,身體安康無疾。
堅持艾灸相應穴位,可以給與兩條陽明經脈以良性刺激,恢復它的功能,延緩它的衰老,強壯脾胃和大腸,肌肉也就不容易下垂了。
三、每天這樣艾灸,迅速提升下垂臉!
女人與艾灸天生是一對,艾灸與一般化妝品美容,一個改善本質上,一個是表面遮蓋,甚至可能是在損害健康額前提下,孰優孰劣一眼明瞭。
而臉部下垂艾灸的思路,主要是健脾調胃,運化氣血,昇陽舉陷,直接關係部肌肉的鬆弛,女性調理脾胃還可以減少許多婦科問題的發生。
古代名醫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勝衰論》中講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又說:“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病。”蓋脾胃為血氣生化之源,為統血之髒,具運化之功。
若脾虛失統,往往發生血證。《校注婦人良方•暴崩下血不止方論》雲:“暴崩下血不止……大法當調補脾胃為主。”無論從生理、病理或治法上,脾胃與婦科都有密切關係,具體穴位如下:
艾灸脾胃、提升下垂臉
1、脾俞、胃俞
2、中脘、神闕(肚臍)、天樞
3、足三里
4、衝陽(或太白)
艾灸方法:迴圈取穴艾灸,每天艾灸3-4穴,大約一小時左右,一週休息1-3天。(此外還可以適當溫灸頭部穴位,頭為諸陽之匯,頭部、有許多陽經,頭部氣血旺盛,臉上經脈氣血相對暢通,人會顯得精神,面部面板富有彈性。)
四、艾灸的其他美容效應!
1、艾灸黑眼圈
中醫認為,腎水不足、虛火上揚、熬夜等習慣,容易導致黑眼圈的形成。此時艾灸以滋陰補腎、清降虛火為主,取穴如下:
艾灸黑眼圈穴位:阿是穴、脾俞穴、腎腧穴、水分,三陰交。
操作:黑眼圈處閉溫灸3-5分鐘,其他穴位20分鐘左右,一週休息1-3天,堅持灸一段時間後,能改善黑眼圈、眼瞼下垂等現象,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使眼部恢復光彩。
2、 艾灸眼袋
眼袋是所有人的公敵,人的眼角面板又薄又嫩,裡面還有很多血管,而一些好的習慣就容易使得多餘的水份及血液積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腫脹,看起來相隔口袋。
中醫認為眼袋多由於脾失健運,水液運化不利,使得肌膚浮腫,艾灸以健脾利溼、運化水液,濡養肌膚為主。
艾灸眼袋穴位:眼袋處、脾俞穴、足三里、三陰交,艾灸方法同上。
3、艾灸色斑
艾灸具有清除面部寒氣、溼氣、排除毒素,消除色斑,黑頭、斑痕的作用。
中醫認為色斑多與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有關,而絕非僅是面部面板區域性的病變引起。需要艾灸內外調理、使氣血充盛、臟腑功能正常、色斑斑才會消失。
艾灸取穴:斑點處、中脘穴、肚臍、足三里,艾灸方法同上。
五、這些美容穴,看到就不虧!
人身穴位成百上千,其中一些對於改善氣血,調節人的臉色氣色尤其擅長,比如下面這些:
1、血海
血海是足太陰穴位,意為人之心血匯聚的海洋。血海穴在脾經上,善於運化脾血,活血化瘀、引血歸經、補血養血。
除了調理氣血,女性如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血液問題,均可找血海。
2、三陰交
取穴: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
臨床上,很多女性患者的婦科病和不孕都是跟胞宮受風寒溼邪侵犯有關,這種患者多見於環唇的面板有暗青色,因三陰交跟肝脾腎三條陰經相通,常按此穴能調經通絡,顏面部恢復紅潤。
3、太溪穴
《九針十二原》雲:“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
太溪穴為腎經原穴,即腎經原氣經過並留止的地方,腎氣會在這裡停留,所以十分適合養陰填精。
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及腎陽虧虛者,都適合灸太溪。另外每日17~19點是腎經流注時間,此時按揉太溪穴也有益處,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感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覺。
4、太沖
肝經有一穴,既養肝陰,也助藏血,養肝柔肝,最是適合女子,這個穴位就是太沖。
它是肝經原穴,專業調理月經不調、頭痛、目赤、小兒驚風、腹脹、遺尿等一系列疾病,艾灸太沖,艾灸太沖能夠養血柔肝,對月經不調有著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