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非常高頻的問題,時不時就有圖片丟過來,問我:“冷叔,我這臉上是啥斑啊,咋個整嘛?”
今天集中說下面部常見的斑是怎麼樣的,看完之後,各位對自己面部的斑應該就有大概的認識了。
我們一個個的來~
雀斑雀斑是面部非常常見的斑,好發麵部的臉頰和鼻部。其表現是褐色點狀色素沉著斑。
所謂的點狀就是像芝麻粒那樣一顆顆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針頭到米粒大小,淡褐色到黑褐色點狀斑,形狀是圓形、卵圓形。
特別強調的是雀斑是不會融合的一片一片的,因此,就這一點,就非常容易和黃褐斑鑑別。因為黃褐斑是一片片的。
雀斑,既然是斑,那麼就不會凸起來,這個和混合痣、皮內痣是不一樣的,後者是會凸起來的,伸手去摸能感覺到。
雀斑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很小的時候就有了,3-5歲就開始出現,而黃褐斑是青春期以後才出現的。雀斑也是女生要多一點,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日曬會加重。
雀斑臨床案例圖
雀斑的治療,避免日曬和使用防曬劑。目前臨床上推薦的治療方法,是鐳射,脈衝染料鐳射、調Q鐳射、皮秒都可以。不過複發率比較高。
咖啡斑咖啡斑的顏色,和咖啡差不多,淡褐色到深褐色,而且是均勻的顏色。
從顏色的角度說,有時候和前面的雀斑差不多,但是塊頭要比雀斑大得多。直徑通常是2-5cm,可以是單個存在,也可以是多個。如果超過6個,要注意可能有神經纖維瘤存在。
咖啡斑是不會惡變的,如果希望治療的話,外用藥物,如氫醌乳膏或避光。達不到治療效果,可以考慮調Q鐳射。可能需要多次治療,治療不徹底。
需要提下的是:鐳射治療的風險是造成色素沉著、色素減退、輕度瘢痕。
咖啡斑臨床案例圖
黃褐斑黃褐斑是女性多見,90%都是女生。它的特點是對稱的,形狀不規則,兩邊臉都會有的色素沉著斑。
典型黃褐斑案例圖
黑子指的是面板或者粘膜上褐色或黑色的斑點,又叫雀斑樣痣。理論上說,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
典型臨床表現是:顏色一致的褐色或黑褐色斑點,米粒至豌豆大小,通常直徑不超過5毫米。和雀斑一樣,也是融合的,可以單發、散發或者多發。
和雀斑不一樣,黑子在日曬後不加深,冬天也不消退。從嬰幼兒到成年人都可以發病。如果要治療,也是可以用鐳射的。外用美白劑也可以嘗試。
黑子臨床案例圖
顴部褐青色痣這個病也比較多見,發病比較晚,多在25-45歲,也是女生多見一點。好發在顴部、顳部,少數也可以發在眼瞼、鼻翼,形狀是圓形、橢圓形,邊界也比較清楚,表現為粟粒到黃豆樣大小的斑點,也是孤立的。
這點和黃褐斑不一樣,顏色是灰褐色、黑灰色或黑褐色斑點。數目從數個到數十個,平均有10-20個,絕大多數也是對稱的。治療方面,目前也是鐳射為主。
典型褐青色痣臨床案例圖
太田痣太田痣又叫眼上顎部褐青色痣。聽名字可能知道跟前面的褐青色痣有點淵源。可能與遺傳相關,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主要臨床表現是大概幾釐米大小的色素斑,顏色可為灰藍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或紫色,斑片的顏色不均勻,像斑點樣,或者呈網狀,邊界不清晰。
顏色可隨年齡逐步加深。通常是單側的,少數情況下也可以雙側都發生。治療目前主要也是建議鐳射。
典型太田痣臨床案例圖
炎症後色素沉著炎症後色素沉著,是指面板急性或慢性炎症後繼發了色素沉著。比如說大家常說的痘印,就是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
色素沉著一般侷限於出現炎症的地方,色素斑為淡褐色、紫褐色、或深黑色不等,界限較清楚。治療方面可以考慮外用藥物,刷酸也可以,光子嫩膚也可以考慮。
條狀色素沉著臨床案例圖
色素痣色素痣通常分三種,混合痣、皮內痣、交界痣。前兩種是凸起來的,而交界痣可以不凸起來。交界痣可以在出生時就有,也可以出生後不久才有。
通常都比較小,直徑1-6毫米,一般是平滑,沒有毛,扁平或者略微高出面板。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疹。治療方面建議鐳射,方便快捷。
交界痣臨床案例圖
早期脂溢性角化這裡需要強調下,是早期脂溢性角化。因為只有在早期的時候,脂溢性角化,是小而扁平,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淡黃褐色或茶褐色。
一般發生在30-40歲。治療方面,早期的脂溢性角化,用鐳射,很方便,輕輕一掃就沒了。
典型脂溢性角化臨床案例圖
好,今天就說到這裡,一共介紹了臉上9種常見的沒有突出面板的斑疹或斑片,對照圖片,也許大家能夠明白自己臉上的斑,究竟是什麼斑了。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臉上出現色素改變,肯定不只是這9種,還有其他的,這裡介紹的是常見的。
內容僅供參考,具體面板問題還需及時問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