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個來講講古人頭上的那些事兒!
其實我們都被誤導了!古裝劇裡面,帥氣的男主們清一水兒都長髮,還都一個款式哪兒朝代都那樣!
即使古人雖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隨意處置”這樣的諄諄告誡,但也太小瞧古人的審美情趣了,我們隔三差五還想換個新發型呢,更何況男子都有屬於自己炫酷的梳妝盒呢?其實,男子髮型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審美,上古時期,男子的髮式很像迪克牛仔,不是讓他們想放飛自我追求個性灑脫,而是倉廩足而知禮儀,食不果腹,一睜眼就是要和豺狼虎豹搏鬥吃飽肚子,心思都在怎麼活下去,哪裡還有心思琢磨什麼髮型,故而男人的頭髮長了都披散在肩上是“披頭散髮”,圍火穴居!
上古時期人類畫像
到了周朝,情況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個朝代,開國便將禮作為治國之本,為此建立了一整套繁瑣、複雜的禮儀制度,以規範、人們方方面面的日常行為,直到如今嗎,咱們誇一個人,還經常說“很好周全、周到”,體現著就是周朝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男子的髮式也在這個時候有個統一的標準!根據出土的周朝的玉、石、陶等製作的中原地區的人物造型來看,周人都是將頭髮梳到頭頂,挽成髮髻束起來!原本髮髻是以小麵糰狀,後來逐漸變成了錐子狀,是為錐髻!
男士髮型變化圖
當時的貴族男子,都是頭頂上有髮髻戴上冠並用笄,即簪子穿過固定的!史料載,男子二十,而冠!這是上層男子成年後的標準髮飾,要由之前頭髮都是垂下來的垂鬢換成髮髻,古人極為重視,一定要挑選黃道吉日找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為男子戴冠,標誌著男子成人可以娶妻生子步入社會了! 而庶人田間勞作日常生活時,挽成的髮髻只是要用巾包起來!這體現了身份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冠與巾的普及。
古代成人禮
也就是在這時,誕生了上古五刑之一的髡刑!其實是周人假託堯舜禹依據前朝刑法創制的!分別是墨、劓、剕、宮、大辟!墨就是臉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刺刻符號或字跡,恥辱的象徵;劓就是割掉鼻子;剕,斬削犯人的腳;宮,就是破壞生殖器官;大刑,就是死刑!你會問,髡刑呢?周朝規定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髮為短髮。至秦時,成為一種古人看起來殘忍的刑法,剃除受刑者鬚髮!古代蓄髮留須是男子的正常狀態,強行剃除,會對罪犯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換個社會歧視,比死刑還殘忍!當然,髡刑擱到現在,來,給我剃光,我還涼快呢!反而是一種常見的髮型呢!
髡刑
秦漢時,在之前的基礎上,男子的髮髻略有不同,請參照秦始皇兵馬俑,便可知道當時男子流行的髮型啦!正前面看,沒劉海,類似中分,頭髮向頂端束起,但是頭上的髮髻略向左偏,是中分歪髻,以凸顯男子陽剛之氣。個人覺得這個時期的古代男子髮型蠻帥!
後來髮髻又變正了,基本就定了成年男子的髮型了!
秦兵馬俑
南北朝時期,受鮮卑胡服影響又出現了“幞頭”,一種包裹頭部的紗羅軟巾,特徵就是腦後披拂兩條長巾,因幞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也稱“烏紗”,俗稱為“烏紗帽”。
鮮卑服飾
一聽那就是達官顯貴們戴的,而平頭版型多戴幘這種冠飾,說白了,就是束髮的包頭布和頭巾差不多!但是為了讓髮型更加美觀,正確包法是一塊巾布從腦後向前把髮髻捆住,再由前額處打好結,讓巾布的兩角翹在前額作為自然的裝飾!
唐朝的幞頭是圓頂的,兩腳下垂,越來越像兔耳;而宋朝的幞頭卻為平頂,兩腳平直很長。都讓中原男子看起來更加有氣度!
唐代男子冠服
甚至宋朝男子,還想了不少招想在平淡無奇的髮型上找突破,開始流行起了簪花。文人雅士聚會,百姓郊遊,都會隨手摺下鮮花花朵插在頭髮上!像是蘇軾,曾在牡丹盛放的時節賞花飲酒會友歸來,特賦詩一首。
宋代男子插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是不分年齡,老人家也可以鮮花插滿頭!那四月牡丹花盛開,插牡丹!五月玫瑰花期插玫瑰、以此類推,九月菊花,插菊花!
宋代幞頭
這樣的髮型你喜歡不?
值得一提的是嗎,古人留髮髻,絕對不會跟電視劇裡演的那樣,為了飄逸,是有髮髻,但是後面個耳朵兩邊頭髮散著長髮飄飄!一定都得梳上去全部梳好!這才是正宗中原發型!
遼金時期
不過呢,也有非主流的時候!比如遼金元清契丹男子跟漢人頭頂聚發完全不同,人家要將頂發全部剃光,僅在兩鬢或前額部分留少量餘發作為裝飾。
清代髮型
清朝更別提了,清宮劇裡男子都梳著“瓜瓢陰陽頭”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但是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陰陽頭是清朝末年像同治光緒朝,才慢慢出現的。
轉音訊、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