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毯時裝挑戰”Calvin Klein禮服,艾瑪·沃森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晚會穿著
©迪米特里奧斯·卡布利斯/蓋蒂圖片社
“服裝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休慼相關,我十分讚賞V&A博物館主辦的這個展覽,它嘗試引起我們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事情的關注和質疑:是誰、在哪兒、以怎樣的方式來為我們生產製作服裝?無論在何種社會背景與經濟狀況下,我們或許都應以更審慎的心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著裝和購物。當下,重新定義著裝、消費以及時尚的內涵,無疑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
——艾瑪·沃森
設計互聯、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呈現的跨年大展《源於自然的時尚》已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啟幕,以跨越2300年曆史的400件全球時尚珍品,呈現一場前所未有的東西方時尚之旅。
這是V&A英國國寶級時尚館藏首次集中亮相中國。展覽揭示了全球視野下紡織與服裝的前世今生,生動講述了數代手工藝人、設計師與製造商的傳承與創新,探究時尚如何從自然汲取靈感,對自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以及設計如何推動消費轉變,探尋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開幕現場
01源於自然的豐富材料與設計《源於自然的時尚》中的眾多展品都採用了自然材料或是從自然獲取靈感創作的衣飾,講述了人與自然共處的故事。近400件國寶級館藏涵蓋服裝、帽飾、珠寶、鞋包,五花八門的織物與面料:從以蠶絲和金線織造的仿雍正海水江崖九龍妝花緞龍袍,繡有俏皮獼猴圖案的1780年的男士馬甲,一雙赫哲族用魚皮製成的短靴,到用5000多片虹彩吉丁蟲翅膀裝飾的19世紀裙裝,完全由珠串製成的“豹皮”高定禮服,都實屬難得一見。
手套,英國,1600-25,皮革和真絲,蠶絲線與金屬線刺繡,金屬彈簧絲;邊緣綴有蕾絲和亮片
緞扇,英國,1880年前後,真絲緞和珍珠母(大概是真珠蛤屬)
緊身胸衣,英國,1780年代,亞麻、蠶絲和鯨鬚(“鯨骨”)
頭飾,加茂克也(生於1966年)為Undercover設計,日本,2016,玫瑰樹枝,丙烯酸塗料,鋼絲,紙和棉紗線
裙裝(後期有修改,腰帶為複製品),英國,1868-9,棉、鍍金金屬絲和印度綠點橢圓吉丁(拉丁學名:Sternocera aeqisignata)
半身裙與拖尾,法國或英國,1895-1905,真絲梭織
“鳥巫”鞋,串野真也(生於1982年),日本,2014,符合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尼羅河鱷魚皮,鍍金金屬和小公雞(拉丁學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羽毛
短靴,赫哲族,黑龍江省,2018 魚皮
02古今中西時尚對話設計互聯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全世界最大的以絲綢為主題的博物館合作,特邀紡織專家張西美老師聯合策劃《源於自然的時尚》全新展中展《衣從萬物:中國今昔時尚》。透過材料、色彩和圖案,從歷史中的中國服飾及紡織品探索“自然”。繼而進入21世紀,反思當今時尚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開拓回收利用、迴圈經濟的可能性。這也將與西方古今時尚展開一次前所未有的現場對話。
宮廷禮服(曼圖亞式套裙),倫敦,1760-5,修改於19世紀,法國真絲,銀和鍍銀線,銀線棒槌蕾絲(銀絲裡裹有亞麻)和白鼬(拉丁學名:Mustela erminea)
海水江崖九龍妝花緞龍袍,中國,2016。複製品,原物為清雍正帝(1678-1735)龍袍,蠶絲,98%純金線
甲基藍紫色(合成苯胺染料)染色的緊身上衣,英國,1876年前後,真絲,機器製造的絲綢蕾絲和“法國黑玉石”玻璃珠,棉襯裡,以鯨骨加固
晚清甲基紫染花蟒緞,中國,19世紀末,蠶絲,金屬線
藍色連環條紋襯衫(及短裙複製品),英國,1860-80,印花棉
素羅上衣 中國,1950年以前 絲綢,貝殼鈕
03知名設計師品牌璀璨獻展展覽匯聚了Dior、Gucci、Burberry、Stella McCartney等國際一線時尚品牌。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德里斯·範·諾頓 (Dries Van Noten)、譚燕玉、鄧達智等國際知名設計師精妙的服飾作品都將展示時尚設計不可抗拒的魅力。
讓·保羅·高緹耶(出生於1952),巴黎,1997,塔夫綢和珠子,仿豹紋皮草和水鑽制獸爪,高緹耶巴黎,讓·保羅·高緹耶高階定製
裙裝,“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系列,亞歷山大·麥昆(1969–2010),倫敦,2010,真絲
晚禮服,羅伯託·卡瓦利(生於1940年),義大利,2007,印花真絲雪紡
譚燕玉,印花亮片流蘇連衣裙,中國,2011,真絲,壓花亮片,人造絲流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資料館借展
手袋,亞歷山德羅·米蓋萊(生於1972)為古馳設計,義大利,2017,絲網印小牛皮,金屬,水晶和竹子
“花卉頭盔”,菲利普·崔西(生於1967年)倫敦,2016,棉,天鵝絨,真絲和蠟花
04可持續時尚:科學制衣&傳統復興《源於自然的時尚》展覽從高新科技與傳統技藝兩個維度,探索了歷經考驗與創新實驗的解決方案,從而構建更清潔、少浪費的時尚未來。展覽呈現了大量設計師在材料與技術領域的重要探索,從洗水牛仔布、迴圈利用的羊絨,傳統植物染與小型織造坊的復興,到農業廢料合成的新材料,蠶桑業的生態迴歸,都展示了時尚產業的可持續趨勢。展出的作品包括Bolt Threads x Stella McCartney用合成蜘蛛絲製作的上衣和長褲,以及Calvin Klein x Eco Age的一件由回收塑膠瓶和金屬製成的禮服。
由葡萄皮革做的“葡萄”裙子 ©Vegea
“盤根錯節2號”連衣裙,2017 ©戴安娜·舍勒
束腰外衣,褲子和鞋子,斯特拉·麥卡特尼,英國,2017,Bolt Threads微絲(束腰外衣),滌粘和粘膠(褲子),聚酯和聚氨酯(鞋子)
裙子和外套,須藤玲子(b.1953)為NUNO設計,日本,2017,生絲和基比索絲
關於策展人張西美,特邀策展人
張西美老師是紡織領域的研究專家,現任中國絲綢博物館女紅傳習館特邀顧問。她在1980年代後期活躍於香港的電影服飾設計,1989年以「滾滾紅塵」獲金馬獎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獎。後來,她成立了自己的紡織工作室高呼希雲(Cloth Haven),還曾領銜金澤工藝館的紡織部。她從2010年開始在香港《明報週刊》連載「布頭布美」專欄,其後結集出版,細說日常生活中古今中外紡織品、服飾和時裝背後的故事。
科妮·卡洛爾·博克斯,V&A博物館助理策展人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科妮·卡洛爾·博克斯是英國V&A博物館時裝與紡織部助理策展人,一名紡織與時裝歷史學者,尤其關注可持續實踐。她是展覽《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英國V&A博物館,2019)的助理策展人,《源於自然的時尚》(英國V&A博物館,2018)的研究助理。此前,她曾聯合創辦倫敦衣物公司,一間採用古老機器的小型織造作坊。
展覽現場展覽空間設計呼應“源於自然”之主題,選取被稱為“第三自然”的園林空間作為展覽設計概念主線,試圖對於東方和西方、古典和當代的自然觀及園林空間形式演變進行抽象地解讀和詩意地詮釋。
展覽現場呈現了難能可貴的東西方時尚跨洋對話
V&A展區的設計是一座高度概括、抽象的“西方古典園林”,空間幾何化且理性,整體強調軸線和一覽無餘的單點透視感。
源於自然的時尚-V&A巡展部分展覽現場
源於自然的時尚-V&A巡展部分展覽現場
源於自然的時尚-V&A巡展部分展覽現場
相較於 V&A展區的抽象、理性,中國展區空間則充滿詩意。設計師嘗試以現代的語言再現東方造園“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整個空間呈散點透視,自由浪漫,不對稱,也無明顯軸線。展中展空間以9米高的半透明織物圍合,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空間所追求的“藏”。
源於自然的時尚-展中展衣從萬物-展覽現場
源於自然的時尚-展中展衣從萬物-展覽現場
源於自然的時尚-展中展:衣從萬物-展覽現場
全文圖片除特別標註外 ©設計互聯、英國V&A博物館及中國絲綢博物館,攝影:Leo Zhang
展覽日期:2020年12月19日一2021年6月6日
展覽地址: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一層主展館,深圳市南山區望海路1187號(地鐵2號線海上世界站)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9:00,週六至週日10:00-21:00(展館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場)
觀眾須知:
1.請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出示健康碼、接受測溫並佩戴口罩。
2.展覽允許拍照,但禁止使用閃光燈及自拍杆。
3.為保護珍貴展品,展廳燈光嚴格控制,如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4.場內禁止吸菸、飲食。請勿大聲喧譁、翻越隔離設施、觸碰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