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70年代之前腕錶工藝中,除了特殊環境使用的腕錶,幾乎大多數腕錶是沒有特殊防水裝置的(除了特殊用途的專用腕錶),直到現在,很多高階製造的腕錶,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等名錶仍然有的可以輕鬆用手直接開啟後蓋進行機芯執行的欣賞。
作為精密製造,防水不是腕錶的基本功能,也不是腕錶工藝的必須價值,腕錶的30米防水(生活防水,也就是可以承受3個大氣壓)的這個基本效能,也是1993年由中國的飛亞達在深圳的全球鐘錶業會議上起草並制定並執行的。
腕錶防水取決於三個部位:玻璃與錶殼的結合;後蓋與錶殼的結合;把頭與錶殼的結合;這三個結合部分都是用塑膠膠圈有效促使兩個部分融合,所以防水的主要附件就是膠圈。我們明白一個基本原理,就是膠圈的本性就是熱漲冷縮。
我們做的防水實驗是在腕錶靜止不動,接近體溫的正常水溫下,且壓力承受內的實驗,實際我們在腕錶佩戴當中遇到壓力及溫差會遠遠超出其實驗場景。
比如:防水圈長時間佩戴缺乏保養出現老化變硬情況會導致進水;
遇到熱水熱氣出現熱障現象,一旦遇到冷空氣立馬萎縮,導致進水或霧氣;
冬天遇到冷水或冷空氣,夏天遇到山泉水都會導致萎縮而進水(可能當時不顯示,在手上遇熱就出現蒸汽現象);
有的進入洗浴後,當時沒有發現進水現象,但是過了不久以後出現手錶走停或不準現象。是因為,雖說因為膠圈比較好並沒有進水,但是機芯裡面由於遇熱導致的各個零部件的潤滑油散發,磨損到機件的問題。
建議:表友不要用防水功能的高低去評價腕錶的層次及效能,這是片面的。
還遇到有人說:我就沒有接觸或者僅洗下手就進水了,首先沒接觸本身就是悖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