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到了老佛爺Karl Largerfeld去世兩週年的紀念日。
感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眨眼兩年就過去了。
當時聽到老佛爺去世訊息的我,泣不成聲的樣子似乎還歷歷在目。
但這份悲傷其實是留給我自己的,因為老佛爺對死亡這件事豁達無比。
“我不喜歡喪禮,我也不想要任何人來我的喪禮,骨灰任憑你們處置,丟到垃圾桶裡也行。”
儘管厭惡死亡帶來的那些儀式感,但並不妨礙全世界都為他悼念。
復興CHANEL
說到CHANEL,我們都知道,它是和Hermes、LV並列的三大頭部奢侈品牌。
好像它天生就是這麼牛逼閃閃。
錯。
科普一個冷知識。
Coco Chanel一開始的確是革新了很多時尚觀念,走上神壇。
但是到了職業生涯的後期,卻被詬病設計俗套,在香奈兒女士去世後,品牌更是一落千丈。
當持有CHANEL的Wertheimer家族找上門來時,身邊的人都在勸說老佛爺別去上任。
他多年後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才明白當時自己的處境是多麼驚險。
當我接手香奈兒的時候,她是一位睡美人,甚至還不美,而且已經睡到打鼾了。所以我等於是要復活一位已經死去的女人。
怎麼才能將這個睡美人叫醒?
老佛爺的方法是,埋頭研究CHANEL的品牌檔案,深挖品牌創始人的價值,並把它們不斷擴充套件。
不妨大膽地說,今日我們認為的那些CHANEL經典元素,和老佛爺的關係,可能要比和創始人Coco Chanel的聯絡更緊密。
“如果你看過往 50 年代系列,很少鏈子、沒有雙 C logo、沒有山茶花,但到了 80 年代我們不得不全力以赴,否則 Chanel 永遠只是帶著蝴蝶結的軟呢套裝。”
老佛爺所言非虛。
比如現在大名鼎鼎的雙C logo,就是他上任後第一個強調的品牌元素。
儘管Coco Chanel本人並不是一個大logo主義者,相反,她還很討厭把logo印在衣服釦子上。
但從1983年接手品牌後,老佛爺就迅速把雙C logo用在了各種各樣的產品上。
因為他知道,logo就是一個奢侈品牌得以現代化的基礎。
而且老佛爺很懂得把logo效應最大化。
當年他就把雙C logo印在了各種各樣的產品上,什麼籃球、衝浪板、拳擊手套……
比把logo印在磚頭上的Supreme可要早太多了。
老佛爺也曾很坦然地說——
“我所做的香奈兒女士或許會不喜歡,我會做她從未做過的事,我必須找到我的標誌,我必須從 Chanel 的可能性中尋找,它必須是不一樣的東西。”
除了雙C logo,他還提取出了很多CHANEL的元素加以發揮。
比如白色山茶花,這種花原本是別在貴族男性西裝領子上作為裝飾用的,Coco Chanel則將它別在了自己的布列塔尼外套腰帶上。
老佛爺延續了她對白色山茶花的喜愛,不僅在時裝中反覆運用這個元素,甚至還把它融入了珠寶設計、化妝品設計。
在他的不斷詮釋下,白色山茶花已經成為了CHANEL的經典元素,去年還拿下了“山茶花”化妝品類的商標申請。
還有經典雙色鞋。
這雙鞋是Coco Chanel1957年設計的,本意是想要它能夠搭配所有的日裝晚裝,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百搭。
為此,她使用了和人體膚色相似的米色,以及褐色,加上低跟,簡潔優雅。
從1983年始,老佛爺就不斷地對這雙鞋進行改良和創新。
他把它變成芭蕾舞鞋、靴子,讓雙色鞋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眾所周知,包包是奢侈品們的現金奶牛。
在這方面,老佛爺可謂是經典制造機,搶錢第一名。
他到CHANEL推出的第一個經典包包,就是Chanel Flap Bag。
這隻包的原型其實是Coco Chanel1955年設計的2.55,她的原版設計是金屬鏈條、小方扣和菱格紋。
老佛爺深諳人們買包的心理,就是要足夠有辨識度,才能看得出是大牌。
於是他把儉樸的方扣改成了雙C logo,又把金屬鏈改成了舒適度更高的皮革金屬鏈交織肩帶,保留了菱格紋,無數人渴望的Chanel Flap Bag就此誕生。
而且你會發現,老佛爺有一種奇特的能力,那就是剛設計出來的包就能讓人奉為經典。
比如它家的經典包包Chanel le Boy,其實是2011年才誕生的。
老佛爺以Coco Chanel背挎的狩獵子彈夾為靈感,運用了菱格紋、雙 C logo,鑄就了這款新經典。
也正是因為老佛爺的設計元素非常重複,總讓人以為,他不就是天天炒冷飯嗎?
那些幾十年如一日的菱格紋、粗花呢和黑金,讓普通看客覺得視覺疲勞。
但只要你想一下Coco Chanel的經典名言,就知道老佛爺是實實在在地在傳承CHANEL的精神好嘛——
“流行稍縱即逝,只有風格永存”。
當你看到山茶花、粗花呢和菱格紋等等就想起CHANEL,這已經是對它高度濃縮的風格的一種肯定。
新舊皆美
何況老佛爺還很擅長將流行文化絨融入到高階時裝的設計中。
這件來自1992春夏高定系列的長裙,因為Lily-Rose Depp的重新演繹,和被扒出是《美少女戰士》同款,這幾年又重新火了一把。
你猜這種全身上下掛滿大金鍊子的設計,靈感來自哪兒?
沒錯,是老佛爺受到了嘻哈文化的啟發,把品牌經典的2.55包包鏈條的進行變種,運用到了自家時裝身上。
但你完全看不出原本嘻哈文化的那種炫耀感,反而是高貴的、典雅的。
他甚至把皮革金鍊條變成了衣服的鎖邊設計,低調又奢華。
還有現在流行的騎行褲,老佛爺早在1991年的秀場上就玩過了。
高階時裝混搭潮鞋的方式,1993年也被他搬上了秀場。
你以為CHANEL總是一成不變,實際上是老佛爺的手法太過高超,他就是有辦法融合古今,舊的元素加入新的形態,創造出一種極度均衡和雋永的美。
他的有些設計 ,剛推出的時候或許你無法理解,但只要你多看幾眼,就會完全被它虜獲。
比如背法奇怪的Gabrielle流浪包和Chanel Side-Packs Bag雙肩包,誰現在看了不說一句“真香”。
你很難用一個風格來劃分CHANEL,在當今的時裝世界裡,它完全是自成一派的。
正是在老佛爺的堅持下,CHANEL即使不跟風潮流,也能一直屹立不倒。
他革新CHANEL的方式,還給時尚行業帶來了啟示——
原本一個品牌如果失去了創始人,那它面臨的命運可能就是關停。
而有了老佛爺的示範,大家發現,原來不關也可以,只要請來創意總監,在挖掘創始人價值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就可以讓品牌生存下去。
當然,現在品牌換一個設計總監就換一個風格,已經是後話了,畢竟像老佛爺這樣有手腕有堅持的設計師,百年難得一見。
提到CHANEL,炸炸還會想到一個詞:高度統一性。
什麼意思?
在時尚成為一門全球生意後,廣告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展現品牌就是一門學問了。
但有些品牌,廣告風格和品牌明顯不搭。
我印象中最車禍的就是CK 2018春夏這個廣告,和秀場的畫風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因為營銷根本不歸Raf Simons管。
但CHANEL不是,它始終保持著非常統一的視覺形象。
那是因為老佛爺不管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廣告拍攝也不例外。
說起這個還有個小故事,1987年時,CHANEL要為當季的高定拍攝大片,結果因為老佛爺吹毛求疵,沒人要接這個活。
他乾脆就自己下場拍了。
儘管他很喜歡攝影,但他此前並沒有涉獵過,只是憑藉著一股熱情,誰知道拍出來的效果竟然不錯。
於是從那之後,他便包攬了CHANEL每一季的廣告大片。
我超喜歡2012春夏的這個大片,模特們在海邊的雙槓上展現著挺拔優雅的身姿,那麼輕盈那麼動人。
品牌的各種宣傳物料,他也會插一腳。
他甚至還會為《VOGUE》、《Numero》等雜誌拍攝大片。
老佛爺不僅設計才能過人,商業手段也相當厲害。
CHANEL秀場的創意也幾乎都被他包攬了。
在他之前,秀場設計的想象力簡直是無比匱乏,只求能夠讓人近距離地看衣服,所以空間設定基本都很簡單,幾排椅子、一條通道就是秀場的全部了。
但老佛爺不這麼覺得,在他眼裡,秀場的氣氛也是組成整個服裝秀的一部分,沒有了它,故事就會不完整。
於是,他開創了把秀場和設計主題相結合的先河。
2008的早春度假系列,以“飛機”為主題,於是老佛爺直接將CHANEL號太空梭開進了機場,模特們一個個從舷梯上下來,無比壯觀。
遠的不說,說近的。
2018秋冬系列,主題是“秋日森林”,老佛爺直接把森林搬進了巴黎大皇宮。
虛無縹緲的薄霧,滿地的落葉,讓人想到秋冬清晨的森林,祥和安寧。
2019春夏這一季,是以海灘為靈感的,老爺子又把一整片海灘搬來了巴黎大皇宮,恍惚間宛如楚門的世界,亦真亦幻。
還有當年的火箭、CHANEL超市、這些秀場哪一個不是讓人印象深刻?
秀場不僅服務於時裝秀,同樣也能引起話題度,將原本高高在上的時裝秀傳播給大眾,成為了奢侈品廣告營銷的典型案例。
後面這種做法被整個時尚行業所沿用,可以說老佛爺開啟了時尚娛樂化的新時代。
雖然在現在的環保主義趨勢下,很多人會批評他這套做法鋪張浪費。
但在老佛爺眼裡,時尚是用來造夢的,它甚至可以起到撫慰人心的作用。
相比之下,他的繼任者Virginie Viard,在設計上採用了更為實用的女性視角,秀場設計也趨於平淡。
當然,不是說現在的CHANEL不好看了,只是它缺少了一種卓越非凡,我已經很少能被touch到。
除了攝影師、秀場設計師,其實老佛爺還是插畫家、室內設計師等等。
同時,他還身兼多個品牌的設計師。
他生前每年要為Chanel、Fendi、Karl Lagerfeld三個品牌一共設計17個系列,Raf Simons一直都想問他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天分,老佛爺的這些成就,是以對時尚全身心的投入換來的。
他曾經這麼說過——
“為什麼我要停止工作?不工作我可能會死。”
這種樂於創造的精神從他小時候就存在了。
“我小時候的問題就是無聊到很想死,我好想要長大,從 8 歲到 18 歲感覺度日如年,今天的家長真的太過關心小孩,他們就應該要待在角落,我常這樣,自己一個人待在角落看書或畫畫,我喜歡自己在那,這就是我想做的一切。”
他享受孤獨,他覺得一個人可以忍受孤獨的話,那真是莫大的幸運。
為此,他把自己的生活進行精簡。
比如他最典型的造型,墨鏡、馬尾、露指手套、黑白西裝,全都是為了便利。
孤獨讓他可以潛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那就是創造。
他大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畫草圖,新的釋出會剛結束,他就開始下一場秀的研究。
甚至去世的前一天,還在為Fendi的大秀作準備。
他不是不知疲憊,他只是覺得,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應該盡全力做到最好,別說那麼多廢話:
“拜託千萬別說我很努力工作,沒人逼你去做這份工作,如果他們不喜歡,那就換一份吧。如果覺得工作壓力太大,那就去做其他的,但別又做了又在喊『噢,事情也太多。”
他既是天才,也是地才。
這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用更飽滿的激情去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