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各位護膚人!你們有計算過自己一天會使用多少種護膚品嗎?

一個2016年對2400名女性消費者(20-30,31-45兩個組別)的問卷調研表明,一箇中國女性每天平均使用7.7種護膚品。

168種??

但是各位小主,只要看一眼自己的洗漱臺、化妝桌上,再看看成分表,隨便做個加法,就知道這樣的數字並不誇張。

問題來了,這麼多成分堆在面板上,真的可以嗎?是不是需要選擇安全性更高的純淨護膚品呢?

一.非純淨護膚品是否會累積毒素?

先回到文章開頭的資料:“一個美國女性平均日常使用12種不同的個護產品,或平均暴露於168種來自於個護產品的不同化學物質下。”

可能使用量並不大,大部分成分的透皮率並不高,但是這裡有一個嚴肅的問題——這是你每天會用在自己身上的產品,所以日復一日累計的安全性及生物效應仍然是不能無視的。尤其當大家追求高功效產品,各種黑科技都追求高透皮率、高吸收的時候,更要非常小心你的產品裡含有什麼。

同時,市場上有些宣稱可以促滲的匯入儀、美容儀宣稱可以和任何產品搭配使用時,其實是有風險的,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泥沙俱下”而引起面板的致敏反應。

因為,護膚品單獨使用耐受時,只能說明在完整的面板屏障下,其成分透皮率是可以接受的,不代表它搭配儀器使用時足夠安全。我人生第一次過敏爛臉的經歷,讓我深深地記住了這個教訓。

當我們說到產品的毒性或者有害性時,至少有兩個方面要考慮:

| 短期來說:

主要會表現在對面板的刺激性上,在消費者認知中主要表現為發紅、刺痛、發癢等。這個雖然很讓人煩惱,但是很直觀、不可忽視,你會注意到並開始小心產品的選擇和使用。

從產品開發角度,有很多測試方法可以去發現和避免的,只是一味追求某些成分的高濃度、而不注重原料品質或產品的使用方法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

近年來敏感肌不可忽視的增多,這當然與環境汙染、飲食、壓力、作息不規律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是在年輕人群中,過度護膚,加上使用的產品良莠不齊,也是不容小覷的原因。

還是回到前面那個最簡單的問題,你計算過每天塗在自己臉上的成分有多少種麼?

動輒上百吧,且不說有多少隱藏成分根本沒出現在成分表中。

為此,我們曾專訪過面板專科醫生,他們對這樣的現狀也很是無奈。所以,減少這樣“人為原因”帶來的敏感肌需要行業和消費者共同的努力,需要更安全的產品、更理智和正確的護膚方法。

| 長期來看:

因為研究本身的時間成本高、變數更難以控制,常常更難獲得有效結論,但也的確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尤其當今天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自己的飲食健康、關注自己的食物裡究竟有什麼時,護膚品就是我們每天“餵養”肌膚的“食物”。

我們應該更加小心究竟裡面都有什麼,不僅僅是關注“有什麼”—— 那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明星成分,也應該開始關注“不能有什麼”,把安全意識提上來。而這,正是一個合格的純淨護膚品牌應該為我們的消費者做到的。

二,談談純淨護膚品

首先,純淨護膚品是否比其他的護膚品更有效,因為沒有具體的對照體系,這個問題還真沒法回答。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功效”和“安全”一樣,是消費者最明確的追求,那麼也會成為一個成功的純淨護膚品牌絕不能忽略的需求。

而事實上,大家也會很明顯看到,幾乎所有的新興純淨護膚品牌都是“成分黨”品牌,都是追求功效的。如果同時做到純淨護膚所要求的更高的安全標準,它們的確也能做到對面板更友好。

如我們上次所說純淨護膚是一個新興的護膚理念,其首要特點是“安全無毒”。而功效則是另一個維度的事情,是不同品牌依自己的定位做出的追求。(複習上一篇純淨護膚文章,請戳 護膚到80歲,你臉上的“毒性”會累積多少?)

我們常說護膚品作為美護品類的一個分支,是科學和美學的結合。

有些對“科學”的功效表現追求更明確些,比如功效護膚品類;有些對“美學”的美好體驗要求更極致些,比如奢侈品類。雖然因為定位不同會有所取捨,絕對沒有一個品牌是會完全割裂兩者的,因為兩者都是我們要滿足的消費者需求。

可以明確的是,伴隨著近年來消費者對功效日益強烈的需求,純淨護膚作為這些年火起來的新理念,衍生出的產品也會結合這些不會忽略的使用者需求。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新興的純淨護膚品牌大都是典型的成分黨品牌,但同時遵從更高的安全標準。

三,再談“理性護膚”

近年來,大家常常會提起“理性護膚”,而說起這個就不能不提“成分黨”的興起。其實伴隨我們新一代“成分黨”的不斷進階,消費者對理性護膚也提出了越來越高、越來越明確的要求。

從最初關注護膚成分出發,引爆了一批明星成分,但努力“理性”消費、追求高“價效比”避免割韭菜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眾潛在的問題:是否單一功效、單一路徑就能實現強功效呢?片面追求單一成分的極端濃度是否真的給你帶來了夢寐以求的強功效,還是引發了更多安全隱患?

這裡,我們且將這一類主打單一成分的護膚品牌稱為“成分品牌”,也被認為是“理性護膚1.0”的產物。

與之對應,從護膚機制出發,用復配成分實現多路徑協同功效,並能夠提供明確功效背書的品牌,稱為“功效品牌”,這就應該是升了段位的“理性護膚2.0”了。

而純淨護膚呢,從“安全”和“功效”兩個維度入手,應該是更高階的“成分黨”追求了。若能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話,是有希望成就“理性護膚3.0”的,即在追求功效的同時、保證安全、並實現更高的價值感和綠色環保。

當然,每個品牌各自能做到什麼程度,要看品牌自身的功力和追求,我們還得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了。

四,關於動物實驗

除了飽受爭議的動物保護的倫理問題之外,我們更需要客觀地看待動物試驗,作為最早被採用的毒理試驗方法,它本身也存在諸多方法科學性的問題。

舉個栗子:

比如動物的面板及角膜無論在生物學構造還是生理功能方面,都與人的面板和角膜存在著很大差異,其結果並不能直接對等人體反應。

自2004年歐盟透過第一個化妝品動物測試禁令以來,全球已有39個國家/地區實行了檢測和/或銷售禁令,還有一些國家正在立法的議程中。這樣的大趨勢下,大家應該看到,除了人道對待小動物的道德標準在提高之外,更是因為進入21世紀以來毒理測試的科學方法也在不斷進步或獲得認可,尤其是體外測試方法體系的發展與不斷成熟。

再舉個栗子:

美國在“21世紀毒性試驗:遠景與策略”報告中指出:“未來的毒性檢測策略將以研究毒性機制和靶向測試為核心,方法逐漸由當前的體內試驗轉變為體外試驗”。

事實上,我們也可喜地看到,近年來,我國相關職能部門也已經在積極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體外替代方法研究,並且應用到化妝品安全性評價體系中:

自2016年起,我國先後將《化妝品用化學原料體外3T3中性紅攝取光毒性試驗》等6項替代毒理學試驗方法納入了《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

2019年4月在上海召開的“2019化妝品風險評估及非動物測試新技術方法應用研討會”更是非常鼓舞人心,讓我們看到了業內專家們這些年的努力和對未來前瞻性的預見。

“如何將國際最新風險評估及非動物測試新技術方法應用於產業發展和監管是毒理學學科的一個新命題。”正如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毒理學會毒理學替代法與轉化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及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毒性測試與替代方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雙清研究員所說。發展動物替代方法,尋求更經濟和符合動物保護原則的毒理學檢測方法,將會助力化妝品產業發展和我國技術法規的完善。

所以我們可以期待,國內替代動物實驗的體外測試在不遠的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多說兩句,如果非動物測試方法能夠完全替代動物試驗獲得監管認可,中國公司未來將無需進行動物測試即可完成化妝品註冊,這意味著中國公司可以將產品出口到禁止對化妝品進行動物測試的海外市場,例如歐盟。

這將對中國美妝品牌的全球化意義深遠,也意味著會有更多堅持零殘忍的外國品牌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意願。正向競爭最大的受益者應該就是我們的消費者了。

最後,想和大家說,作為新一代的護膚人,面對這股“純淨之風”,我們跟風的同時,要保持理性,科學地看待。

3
最新評論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黑色大衣+3種顏色,不僅能夠打破沉悶感,還能展現高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