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最近Blackpink又頻頻上熱搜,話說BP是真的紅,四個女孩風格各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美。

除了音樂作品之外,她們在時尚界也颳起了旋風。

她們的衣服、配飾、妝容,造型,每每都給我們驚喜,無數少女跟隨她們,爭做BP女孩。

雖然如此,Blackpink新穎的造型卻常常是粉絲也不能理解的程度。

比如說這個毛線碎花套裝,這亮麗的顏色和網狀針織好像讓人想起小時候穿的手工織毛衣。

但是看久了,卻覺得這種大膽的搭配確實十分有創意,甚至也想自己嘗試一下。

土、醜?

不,其實這是酷,這屆年輕人正在審醜的路上越跑越遠,審醜成了新的潮流。

淘寶的“醜東西大賽”、豆瓣小組“醜東西保護協會”都訴說著年輕人對“醜東西”的獨特嗜好。

醜東西,才時尚?

不知不覺中,我們似乎已經進入了“審丑時代”。

短影片媒體中的各種土味音樂、舞蹈和情景劇,不僅可以獲得很高的關注,還催生了以此為基礎的各類“土味亞文化”

B站的影流之主相關影片已達9億播放量。

除了土味,當代人也發展出了“醜萌”“醜帥”等新流派。

美劇《曼達洛人》中,那位有著綠色的面板,超大號尖耳朵,皺巴巴的臉的尤達寶寶,誰會不說一聲可愛呢?

星戰電影中的尤達大師估計也想不到自己開了美顏的同族如此招人喜歡。

美顏後

美顏前

醜帥的金宇彬仔細看五官絕非大帥哥級別,但是整體的氣質卻讓人感覺十分有魅力。

只是欣賞“醜”還不夠,有人從各種醜元素中獲得靈感,經過拆解和再組裝後的新概念彷彿經歷了脫胎換骨一般。

《綠山牆的安妮》一書的主人公安妮經常為自己的滿臉雀斑感到自卑,不過今天的女孩子們卻在嘗試人工製造雀斑,以營造一種少女的俏皮感。

以高冷著稱的時尚圈也有誇張和媚俗的一面。

2019年的時尚盛典MET GALA以坎普(CAMP)作為主題,坎普風格是指崇尚壞品位和其諷刺性價值的一種審美傾向。

Lady gaga出席2019年Met gala

去年奢侈品牌巴黎世家更是主動“審醜”,以各種土味元素為靈感設計七夕廣告,引起極大爭議。

不少人嫌棄他毫無誠意玩弄刻板的中國元素,認定這是災難性的美學滑坡,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對大眾無法以輕鬆幽默的態度來體驗這種復古土潮而表示遺憾。

儘管慘遭翻車,但是時尚大牌的這種操作也表現出了對年輕人亞文化的接納和吸收。

當代“醜學”藉助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在“美”與“醜”之間反覆橫跳,有時是特立獨行,有時是譁眾奇寵。

不知不覺拓寬了我們的容忍度,創造出新的風潮,有了越來越龐大的粉絲基礎

我們自古就喜歡醜東西?

在西方文明的啟蒙古希臘時期,人們已經開始了對美和醜的探索。

柏拉圖認為,醜只存在於人類的感性。

亞里士多德則進一步指出,透過藝術和學習,醜也可以給人們以美的感受。

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美與醜是處於對立狀態。

而在基督教文明中,美就是上帝。

醜的存在即為虛無,或者是隻是為了整體秩序的和諧,就如光和影的對比。

受難的耶穌形象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那無與倫比的犧牲,殉道者在酷刑面前的安然則有了神聖的光暈。

魔鬼、地獄、死亡等等“陰間”的形象或者場景則代表著黑暗和恐怖,這也是為了加深人們對於獲得拯救的期望。

勃魯蓋爾《死亡的勝利》

在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世界對美醜的看法並沒有突破。

17、18世紀,隨著經驗主義的發展,美醜之間的對立關係不再那麼絕對。

《拉奧孔》的作者萊辛認為,藝術不僅能將醜變為美,還是“醜”的存在之所。

到19世紀,在康德和黑格爾的影響之下,美與醜的辯證統一關係得到深化,醜的獨立地位得到強調。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而中國文化中,則對醜有著很大的相容性。

受儒道文化影響,中國文化中體現出美與醜之間可以轉化,醜可以襯托美,美醜同一等思想。

比如老子曾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同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佛教也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

六祖曾言“明鏡本清淨,何處惹塵埃?”天地間的事物只是存在著,美與醜只是觀者自身的感受,而非事物本身。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的形象常常是美醜共存,明明是神仙,卻長著一副怪相。

“毛臉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相比於西方的醜學,中國文化中的美醜觀念顯得早熟並更加強調道德倫理。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中的鎮星

我們在經歷“審醜PUA”嗎?

在當代,人們樂此不疲地被“醜”所吸引,為醜助威,為醜辯護,這難道就是審醜PUA?

這種說法未必合適,但是審醜的流行確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審醜滿足了大眾的獵奇心理,是社交網路的強風勁吹下的一顆娛樂至上炮彈。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每天接觸和處理的資訊量過於龐大。

在同質化的密林中,出現了奇奇怪怪、醜陋惡俗等“反審美”的東西,出於本能難免會被吸引。

而當某個熱點被演算法捕捉到的時候,它會被傳送進各類媒介的傳播和運作體系,從而製造出更大的效應。

另外,審醜凸顯了自我意志,並反過來塑造了更多元化的“美”。

單一審美的統治無形中變成製造焦慮和恐慌的大網,對“醜”的表現和支援正是對這種話語權的質疑和顛覆。

將自己從繁重的“美的義務”中解脫出來,釋放自己本身的訴求和意志,可以說是個體反抗“審美PUA”。

大碼模特Ashley Graham

透過追捧被人們所鄙夷的東西,並賦予它們以新的內涵,個體匯聚成“審醜”風向並增強了其社會屬性,也反映出了當代美學更加複雜和包容的特徵。

“美的醜的自有他存在的必要

愛恨隨你各自喜好拒絕你的偽善擁抱想要活得顯耀迴應心中惡之必要誰說錯的對的說美的醜的若問我我說我呢怪美的”

----蔡依林《怪美的》

審醜也反映了當代人的敏感脆弱的精神特徵,大家在審醜中宣洩內心的矛盾和焦慮。

生活的壓力有多大,想必不需要說明,這就像是無形的追蹤武器讓人無處可逃。

而審醜則是一種低成本的解壓方式,不需要專業知識,也不需要很多錢,就能將人調整為輕鬆模式。

也許什麼是高雅什麼是藝術並不重要,普通人只想在上下班的間隙裡笑一笑而已。

那些搞怪、醜陋、滑稽的形象,接地氣而且親切,當我們被逗笑的時候是不是也曾覺得生活還是很有意思的呢。

過去的審美根基已經不再是不可褻瀆的神殿,人們認識到醜本身存在即合理,是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審醜應該被納入有著更廣闊的內涵的美學體系。

美與醜之間的關係是動態的而非絕對的,審醜其實也反映了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內心世界和對其生活環境的思考。

不管審美還是審醜,我們都有可能從中獲取靈感。

參考文獻:

《審醜—美學評價的逆向思維》,王伯男

《西方美學史視域中的波德萊爾審醜思想研究》,過嘉會,李志豔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審美?來30萬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這是你的專屬【文藝清單】這裡有你想了解的藝術故事審美常識分析

也有你想要的電影、音樂、書籍、紀錄片以下是這個號的近期推送: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燒腦電影清單》

《被“少女感”綁架的中年女人》

《中國女鬼為什麼漂亮又痴情?》

即可領取粉絲專屬福利!

可以參與抽獎贈書活動!

入選後可獲得豐厚稿酬!

8
最新評論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無袖連衣裙很優雅,尤其是改良旗袍的無袖連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