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獎後臺,袁泉和曾黎上演了美女貼貼。一黑一白,一淡雅一明豔,梨園cp鎖死我真的說膩了。
她們是同過窗的情誼,同樣來自荊州市沙市區,少女時期就相識相伴,一起學戲曲一起備考文化課,然後一起經歷了人均想退學的中戲96班。
連曾黎自己也說:“我們倆緣分其實不一般,小學剛畢業就相互認識,我們一起讀了7年藝校,然後回到了湖北京劇團工作不到一年,又考了中央戲劇學院96屆,我們又是同班同學,真是非常巧和奇妙的緣分。”
當時沙市一共有8個小朋友被選入藝校學習京劇,4個男孩,4個女孩,其中就包括袁泉和曾黎。
品品這緣分。
因為中戲96級實在太有名,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袁泉和曾黎是戲劇科班出身,但其實她們都是戲曲的好苗子,小時候一同來北京到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學習京劇,一學就是六、七年。
■袁泉童年照
袁泉學的是花衫,這是一個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特點發展而成的新旦角類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
它要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能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因此這種行當的訓練難度也極其高。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
不過這個經歷也為袁泉日後學表演打下了基礎,因為學戲曲其中一個非常重要也很基礎的部分就是眼神訓練。而做演員,也正需要通過眼神去傳遞、演繹出不同的情緒和內容,來呈現一個鮮活的形象。
所以現在袁泉精湛的眼神戲,大概有一多半都是學戲曲時打下的基礎。
她還曾在電影《大上海》中扮演葉知秋,這一角色的原型是京劇演員孟小冬。電影中不管是她上臺表演的鏡頭,還是脫下戲服後的模樣,都帶著十足的京劇韻味。
即便是不勒頭,眼梢也有被吊起來的感覺,極具神采。
曾黎主修的則是青衣,所以這麼多年過去她身上還是會縈繞著一種青衣的氣韻,沉靜、淡然,又有點清冷的正氣,這在之後的角色裡都給了她很大幫助。
比如她在《新聊齋志異之畫皮》中飾演的梅三娘,一位美豔的“女鬼”。紅唇的造型難免少不了風情,但是梅三孃的這一抹紅唇卻看著很有正宮的冷傲和氣勢。
下頜的稜角給人堅毅感,偏方的髮際線也與之呼應,增強了氣場;可五官卻指向秀氣,眼角、唇角和鼻尖都是以銳角收尾,側臉挺翹的瘦長直鼻增添了冷豔感,佔比又剛剛好,即沒有填滿的感覺也不會過多留白。
《人到四十》中她迴歸本行演起青衣,舉手投足間都透著遊刃有餘的自信風範。
看來年少時練過的功,吃過的苦,最終會變成美麗的加分項。
對於容貌可傲視群花的曾黎來說,這麼多年來即使沒有大爆也依舊能保持著自己的態度,不怨天尤人,這已經很難得了。
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她一直都深知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時候都閒雲野鶴,不爭不搶,甚至對於被搶走的角色還說“沒準這個戲找我演了,還火不了呢。”
袁泉與曾黎一樣也是淡然的性子,沒什麼功利心,在她們的臉上永遠也看不到俗氣。
在學戲曲的那段時間裡,袁泉一直很堅定自己做一名專業戲曲演員的目標,直到17歲的時候她看了徐帆主演的話劇《阮玲玉》,才萌生了學戲劇表演的念頭。
後來她如願考入中戲,每天一大早就出晨功,悶聲幹大事的性子讓她在大三那年憑藉《春天的狂想》在金雞拿了獎。
■《春天的狂想》
在電視劇大火的年代,她又堅持選擇了所熱愛的話劇舞臺,即便曝光率驟降,也無法影響她的決定。“樹林中有兩條路,而我,選擇了那條較少人走的路。”袁泉在《孤獨的花朵》中寫下這句話。
直至這幾年,她才回歸到大眾平臺。
所以從袁泉、曾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同一種雲淡風輕的特質,這是一種不被世俗影響的人格魅力,讓人一眼難忘。看似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通透,其實都是通過歲月千錘百煉出來的。
不僅生活態度,她們長相上也十分具有“gentlewoman”的特點。高顴骨,高鼻樑,大骨架,可以英姿颯爽,也可以嫵媚動人。
很多人認為袁泉這骨感分明的長相,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沒有親和力,但是見過她笑的人,應該都不會這麼想了。
輪廓的起伏使她看起來有一種分明的混血感,除此之外,她的眉心三角區也比較高,這樣上半張臉的高低落差感就會更大,立體度也會因此提升。
《藍色愛情》中一雙深邃的大眼睛好像會說話,乾乾淨淨的面容十分誘人,即使不刻意去欣賞也讓人不得不將目光聚焦在她身上。
這張臉留在戲劇舞臺上出彩,隔著一層樓的觀眾都能記住她,放在大熒幕上就更沒得說了,實打實的鏡頭寵兒。
而曾黎更是響噹噹的公認大美人,她具備中戲特別喜歡的標準大青衣臉:臉盤周正大方,五官端莊,自帶貴氣。
所以即使藝考時候沒發揮好,但老師還是不忍心放過這個好苗子,給她力保了下來。
相比之下,她的美是更直接的,讓人無法挪開視線。所以過了這麼多年,也鮮少再聽到中戲出過什麼能與之相比的大美人。
■圖源:微博@PearStation·曾黎
希望以後美女姐姐們多貼貼,讓我們養養眼。
新浪微博 /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