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前言

1837年危機嚴重地削弱了州銀行,即便是最強健之銀行也不例外。19世紀30年代美國最大之銀行之一賓夕法尼亞美國銀行也未能渡過這場危機,美國最大銀行之破產引發了廣泛之恐慌。如同政治自身一樣,國家恐慌也會造就臨時夥伴,賓夕法尼亞美國銀行破產前不久,先前就聯邦政府是否應該涉足銀行業問題而相互對立之批評家們開始站到一起,尋求銀行管理和銀行穩定問題之解決方案。雙方之合作催生了獨立財政法案。

到1840年,先前支持”寵物銀行”之人士加入了贊成獨立財政人士之陣營。在他們之共同努力下,獨立財政法案得以通過。這一法案創立了獨立之財政,以便更好地管理國家經濟,並將貨幣政策之管理當作其唯一目標。儘管由於反對創立中央銀行之輝戈黨控制了國會,於1841年廢止了這項法案,但在1846年又得以恢復。

聯邦議員阿爾伯特加勒廷強烈支持創立聯邦銀行,在他之一生中,為國民銀行之建立付出了大量之時間和努力,強烈支持獨立財政法案。再加上他在美國金融界非常有影響力,還是來自於賓夕法尼亞之參議員,在傑斐遜和麥迪遜總統手下做了13年之財政部長,擔任過紐約市國民銀行行長,創立了紐約大學。他之觀點備受尊重,也正是他之努力帶動了美國銀行業之集中管理。加勒廷認為,對於國家整體福利而言,國民銀行依然是十分重要之。儘管有著加勒廷之支持,許多美國人也同樣信奉集中之銀行業會有益於美國經濟,可是,一撮狂熱之政治家卻進行了阻撓。

詹姆斯波爾克總統(JamesP。lk)盡其遊說、施壓等所能,通過國會恢復了獨立財政法案。法案之恢復不僅重建了獨立財政,還修改和擴大了財政部之權力。新財政法案一旦生效,就會啟動美國銀行業迴歸國有。財政部建立起一系列之二級國庫,不再依賴傑克遜之”寵物銀行”。

這一朝向統一銀行體系之積極舉措也增添了財政部之職責,除監督國家貨幣體系外,財政部還要獨立開展銀行業務,並不藉助於國民銀行或中央銀行之協作。然而,這部法案並未帶來希望之中之經濟穩定。19世紀40年代,美國通過西進繼續著自己之增長,加利福尼亞之淘金熱增加了西部各州之財富和貿易,對銀行業之需求也同時増加。因為州銀行一直自行發行貨幣,紙幣之不同給偽幣打開了方便之門,這就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出乎當初規劃財政部責任時之意料。到50年代,上千種真真假假之紙幣都在流通,獨立銀行家和商人已無力承擔本已艱難之維持一個穩定貨幣體系之任務。 .

美國經濟從1837年恐慌復甦之後,銀行業之波動還在繼續。鐵路迅速增長引領之交通業之大發展催生了國家團結之意識,後者又繼而促進了州際貿易。然而,30年代鐵路之迅速增長及其帶動之投資削弱了東部銀行。受鐵路大發展之影響,因”過度投機”而簽訂之大筆”協議貸款”之東部銀行遭受到了嚴重之壓力。雖然經濟基本面良好,”微不足道之緣由甚或杯弓蛇影之擔憂所產生之恐懼”引發了1857"年恐慌。與1837年不同,此次恐慌產生了國際性後果,迅速地緊縮了整個國民經濟,引發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之一次經濟危機”。但是如果與1929年之危機相比,1857年的恐慌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週期性生產過剩危機。當危機來臨時,股價暴跌、利率急升,社會岀現流動性危機;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銀行破產、信用關係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於混亂和癱瘓。

1825年,經濟危機第一次在當時的世界工廠一一英國爆發。此後百餘年間,每隔8到10年危機就重演一次。當時危機的特徵是生產過剩的危機誘發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導致社會信用關係的破壞又進一步加劇經濟危機。20世紀80年代之後,則出現了金融危機爆發誘發經濟危機的新現象。

颱風、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人類幾乎無法防止、不可抗拒。但是,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導致的社會現象,因而人類依靠自身力量是可以解決的。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恰恰是利用人類的智慧分析問題,明白危機的發生機理,從而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來防範、應對與化解危機。文化金融學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和理解人類經濟金融困境的新思路,新觀照。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的大危機。要想利用文化金融學的理路,來很好地批評這個人類金融史上的大事件,就離不開對當時代的文化氛圍和政治經濟情勢的分析,否則對於具體事件的批評就變成了削足適履,探討學問的真精神就被教條主義的死腦筋給戕害了。

在有史以來的各種危機中,始於1929年的大蕭條,波及範圍最廣——捲入國家數最多;破壞性最嚴重一一無論是生產下降的幅度、失業的人數、倒閉企業和銀行的數目都創出歷史新高;而且危機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的時間也最長。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各國工業產量倒退30多年、降低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了2/3。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美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大蕭條導致各國政局動盪,使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激化,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最後從經濟戰演化為軍事戰爭,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蕭條真可謂世界經濟的大地震、金融業的大海嘯,也是人類經濟社會史上的巨大災難。

但是,在那場巨大的危機爆發之前,呈現在那個時代世人面前的卻是玫瑰色的未來——新技術的運用、新市場的擴展使企業經營效益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導致投資者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建立起了強大信心,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促"使股市持續上升,而不斷上升的股市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融資者,社會投資力度不斷增加,產品市場與股票市場的良好表現使社會大眾認為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釆礦工程師出身的赫伯特胡佛(HebertHver),在其競選演說中就大膽宣告,”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前夜,貧民窟即將從美國消失。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但是我們在未來8年裡實施的政策給了我們繼續前進的機會,靠了上帝的恩惠,在不久的將來,貧窮將在我國絕跡。”

結語

在被玫瑰色的朝霞所籠罩的白熱化的投機氛圍中,實業家為著滾燙的利潤巨流籌集資金,金融投機家大肆玩弄手段吸引大眾進入股市,大眾社會開始以不問手段的快速致富為時尚,人們失去了應有的節制,政府也未能承擔起監督市場運行、維護經濟正義和社會公平的責任,於是在一片狂熱的中災難來臨了……

5
最新評論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我震撼了:那一群古民居!我驚歎了:那一個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