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中國山水畫#

仇英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尤長於臨摹。他功力精湛,以臨仿唐宋名家稿本為多,如《臨宋人畫冊》和《臨蕭照高宗中興瑞應圖》,前冊若與原作對照,幾乎難辯真假。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體”畫,青綠山水和人物故事畫,形象精確,工細雅秀,色彩鮮豔,含蓄蘊藉,色調淡雅清麗,融入了文人畫所崇尚的主題和筆墨情趣。

/聆聽音樂 品讀文章/

仇英(公元1498~1552年)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久寓蘇州。因受家庭影響,仇英初以漆工為生,不到二十歲時,已開始著力于山水、人物畫的創作。年長於他的文徵明曾請他繪《二湘圖》。仇英曾求教於周臣,在嘉興(今屬浙江)項氏家族的府上摹寫了大量的先賢名跡,歷時十餘年,獲益良多。

仇英在項家獲得的聲譽為四鄰所望,聘請者和求畫者紛至沓來,如崑山(今屬江蘇)富豪週六觀為慶其母九十大壽,以千金請仇英花費六年時間精繪了《子虛上林圖》卷。當時的名臣如徐宗成、王獻臣、朱子羽、陳官等皆是仇英的訂戶,一些富商大賈也垂青於仇英的畫卷,因而保障了仇英的生活需求。

中年時期的仇英早已脫離了漆工的生活圈,廣泛交酬於文人墨客間,如王守、王寵和文徵明的長子文彭、次子文嘉及文家門人彭年、陳淳、陸治、陸師道等。長期與文人雅士的交往活動,給仇英的繪畫藝術注入了許多文人氣息,使他逐步從通過師法周臣而獲得的南宋院體畫格,逐步過渡到具有文人筆墨情趣的繪畫境界中。

大約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英辭世,享年五十五歲,可謂“盛年凋落”。他的死因,很可能與過度勞累於完成訂件和繪畫創作有關。他的《職貢圖》卷作於是年,精心刻畫的百餘人馬必定耗去他的許多精力。仇英死後,留下了極為豐富的藝術遺產,這些是在短短的三十年間苦心精繪的藝術精品,在古代工筆畫家中是頗為罕見的。

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是影響巨大的文人畫家。仇英雖一生都在汲取文人畫家的審美觀,在作品中注入筆墨情趣,但由於他自身的漆工烙印,始終保持了他脫胎於民間畫家的個人風格。然終與沈、文、唐齊名,被畫史列入明四家行列,可見他當時所取得的成就,已為偏愛文人畫的時尚所不可抗拒。其女仇珠,號杜陵內史,專承父藝,為仇英傳人中的佼佼者。

桃源仙境圖賞析

仇英的山水畫多學趙伯駒、劉松年,發展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的“院體畫”傳統,綜合融會前代各家之長,即保持工整精豔的古典傳統,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範,還有一種水墨畫,從李唐風格變化而來,有時作界畫樓閣,尤為細密。常作上林圖,人物、鳥獸、山林、臺觀、旗輦、軍容,皆憶寫古賢名筆,斟酌而成,可渭繪事之絕境,藝林之勝事。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圖》,絹本 ,青綠設色 ,縱175釐米 橫66.7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桃源仙境圖》右下款題“仇英實父制”,鈐“仇英實父”一印。畫上另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二方清內府藏印,並有“欣賞”、“靈石楊氏珍藏”、“楊曾之印”、“燕翼堂”、“潁川懷雲子圖畫”等鑑藏印。

《桃源仙境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天津博物館。此圖描繪的是一個遠離塵世的隱居環境。遠處峰巒起伏,白雲縹緲,樓閣在雲霧中半藏半露,把這裡點綴得如仙若幻。近處奇松欹斜虯曲,古藤盤繞,紅桃掩映,景緻幽雅。三個穿白衣的人臨溪而坐,一人撫琴,一人低首聆聽,一人身倚石巖,揮舞著另一條手臂,似乎是被樂曲所陶醉,就連提籃的童子也為琴聲所感動,靜靜地佇立著。作者通過描繪山水的美麗景色,人物的生動神態和優美造型,表達了無形的樂聲之美。

在藝術表現上,畫家勾勒精工,似學宋趙伯駒一派。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描繪的細緻入微,嚴謹工細。通幅青綠著色,色彩妍麗雅美。顯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錶現能力。

此圖在構圖上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佈局特徵,視野開闊清曠,境界宏大,疏密對比強烈。所繪高山、泉水、白雲、石礬、古木、樓閣等,筆墨均精麗豔逸,骨力峭勁,人物刻畫得生動而富有神采。圖中山峰設色濃麗明雅,勾勒、皴染細密。山間厚雲排疊,造成了雲氣迷濛的幽遠空間,展現出遠離世俗、虛幻飄渺的人間仙境。畫中人物是主體部分,畫家通過色彩襯托的方法使人物非常突出,充分體現了仇英在人物畫和山水畫上精深的藝術力。

仇英的《桃源仙境圖》取材於東晉隱士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描繪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此圖為重彩大青綠山水,深受南宋趙伯駒兄弟工緻一路畫風的影響,又兼取劉松年精巧明麗的用筆、用色。

全畫以豎幅高遠章法,分三層疊進,近景為深壑、小橋、流水,橋上有童子捧甌而過。板橋過處,青草鋪地,另一童子攜食盒亢於岸頭。隔小溪為山洞,內有鐘乳石懸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邊有一位仙者彈琴,兩位仙者於旁靜聽,傳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間,有山桃雜卉伴臥松而開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橫臥於洞頂,松皮龍殼,青藤盤繞,與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應,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屬,又怎能到這裡生存!這是作品的主題部分。洞頂清靄虛掩處,有小路自雲中顯現,繞過山樑及松林,瓊閣高築與松柏相輝映,山澗有清泉,挾亂石而流瀉,澗邊雜卉仙草益發,石上小亭別具,山間浮雲繚繞,斜暉之中,幾組遠山,一派雲海,更使畫面境界無盡。

仇英的青綠山水以“院體”筆法取“氣”,以文人畫墨法取“韻”,以青綠著色取“麗”。在他的畫中多以細勁的“院體”筆法勾皴,強調用筆的骨力,並以文人畫追求墨韻的擦染方法,把山的陰陽向背交待清楚。著青綠色時,以不傷墨色為主旨,儘量保留水墨氣韻,有一種清雅之氣。

圖中上半部分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白雲飄浮,廟宇時隱時現。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橋,奇松虯曲,坡上的桃樹林掩映于山石、樹木之間,景緻雅氣,一幅人間仙境景象。三位高士臨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著在金碧輝煌的山石、林木映襯下,顯得格外鮮明。

唐宋以後,盛極一時的青綠山水被水墨山水取而代之,直到仇英所在的明朝中期,稍有復興之勢。仇英青綠山水中,此圖堪稱代表。雲霧籠罩下更顯山之雄偉高聳,略帶皴擦的用筆鉤出山峰結構,石青石綠渲染;山間松樹茂密,樓閣隱現,流水潺潺;山腳三個白袍男人席地而坐,似仙似人。

雖然色彩明麗,卻不乏文人的高雅精美,與當時流行的市井青綠山水大為不同;近似於工筆的精描細畫,與流行的水墨山水也大異其趣。

仇英作品欣賞

仇英人物畫的主要技法形式為工筆重彩法,其淵源遠紹唐宋,近受杜堇和唐寅的沾溉。仇英的人物畫、歷史故事畫和仁女畫,有濃重的古典主義傾向,但處在商業經濟滋長和文人畫興盛的社會條件下,他的創作出現了走向通俗化和文化化的雙向衍變,從而造成他作品中蘊含著多重美學品味。

仇英擅人物畫,尤工仕女,重視對歷史題材的刻畫和描繪,吸收南宋馬和之及元人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於發翠豪金,綜丹縷素,精麗絕逸,無愧古人,尤善於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設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有別於時流的板刻習氣,直趨宋人室,對後來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成為時代仕女美的典範,後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細膩,神采飛動,精麗豔逸,為明代之傑出者。傑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漢宮春曉圖》、《供職圖》等。

聲 明:本平臺支持藝術、學術、文化傳播。發佈或轉載內容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往期珍賞:

白描|《西遊記》白描人物圖分享(二)

巨然山水畫賞析|“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

張銓:《中國傳統書畫基礎:花鳥線描》

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見深《一團和氣圖》

贊即是佈施 ▏分享傳遞智慧

7
最新評論
  • diod是什麼牌子香水?
  • 人靠衣裝馬靠鞍!你想要的“優雅+高級感”穿搭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