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則新聞,講的是去銀行存款,結果20萬存款變成了保險,想退保,卻頗有波折!
銀行算是一個比較權威的渠道,大家都是要到銀行去存錢取錢的。
而保險產品在銀行分支網點進行銷售就再正常不過,因為金融三駕馬車(銀行、證券、保險),保險就位列其位!
今天要說的這個例項就發生在銀行!
01案例回放2014年河南的王女士去銀行存款,業務員就和她說:有一款儲蓄型保險,儲蓄帶保險,收益也很好。
王女士聽完有點心動,於是王女士每年交了5年,每年交4萬塊錢;
等到今年8月份家裡需要用錢了,王女士就想把錢給取出來,結果拖了2個多月錢也沒有取出來。
王女士很生氣,沒想到什麼時候自己的存款變成了儲蓄型的保險了;
去保險公司一問才知道:王女士買的是終身的,帶分紅的,這份保險沒有到合同規定的保險期限,現在不能退;如果現在退只能退9.1萬;
而此時之前為王女士辦業務的業務員已經離職了;
現在王女士正和保險公司進行協商中;
這是一起典型的“存款變保單”案例,這也一直是銀行投訴的重災區!
02大白分析曾經在某乎上看到一個帖子,一個使用者吐槽自己對保險的壞印象就起源於家裡老人去銀行存錢的時候被銀行的兼業保險代理人員勸說買了保險,結果要取錢急用的時候取不出來。
因為這件事是雖然是今年發生的,但是投保卻在2014年;所以這件事還是很有警醒作用的;
人們對於銀行櫃檯人員的天然信任導致這樣的誤導事件很容易發生,所以現在已經不允許銀行櫃檯人員直接銷售保險;
現在,在銀行負責推銷保險的是保險公司的駐點銷售人員。
在銀行買的保險,我們一定也要留心!
不然就會出現王女士這種情況;
到銀行買保險,很多業務員會把理財保險與銀行定存做簡單的對比,過分地強調收益性,而很少提及產品的流動性。
當你需要提前把錢拿出來時,才發現會產生損失,這就難免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大白強調過,要買保險就去保險公司買保險,要買理財就去買理財。千萬不要,買份保險當理財使用。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保險姓保,所以保障和理財要分開,因此銀行賣的保險,也沒有你想的那麼靠得住!
03買保險,要注意什麼?今天和大家分享這個案例不是為了抹黑誰,也不是恐嚇大家。
每個階段都有陷阱和風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工具,尤其是長期險,一旦投保,就會伴隨我們很久很久,所以一定要想明白了再購買!
買保險前,先確定買的保險是否適合自己,比如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壽險,這些能保障自身的硬核保險是否配置了?
等基本保障做齊了,再去考慮理財類保險也不遲!
投保時,最好對保單的保險責任、保險賠償、給付辦法、除外責任等重要問題進行二次確認,再簽字也不遲。
買完保險後,也要記住去稽核保單真實性、檢查保單是否與投保內容一致;
收到保單後,如果想退保,猶豫期內退,保險公司最多收取10元成本費;猶豫期後退,則會扣除較多手續費。
最後希望大家都理性投保~~
近期大白推出了免費的保險分析服務,有健康問題不知道怎麼買保險的,不知道怎麼做保險規劃的,都可以來諮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