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長期以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辦法就是透過增加投資穩定供給側,達到保就業目標。但是,這個方式的後果也越來越明顯,即政府投資和消費比重越來越高,地產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房價出現了上漲,政府與家庭槓桿率也不斷增加。

增加政府投資和消費本質上是依賴信用擴張,有助於消化傳統過剩產能,週期性寬鬆會鼓勵部分企業借債運轉,而非主要轉向改革和創新;會刺激資產價格上漲,導致貧富分化;政府債務會不斷增長,制約了向民生領域與公共服務增加支出。同時,在政府信用擴張過程中,民間過剩資本會藉機湧向地產、大宗商品以及民生領域炒作,進一步抬高生產和生活成本。

所以,我們需要重估傳統上透過信用擴張增加投資以穩定供給側的做法,也要關注需求側,尤其在今年消費不景氣的情況下。一味依賴投資並沒有將資源主要輸入到創新領域,相反,對創新和分配產生了一定衝擊。

更重要的是,在居民工資收入中,用於繳納社會保障的比重過高,同時還有較高的居住成本,尤其是年輕人壓力更大。應該降低社會保障與居住成本,否則,即使工資增長,這兩部分支出的比重依然居高不下。事實上,2008年以來,週期性寬鬆導致房價剛性上漲,供給過剩提高了競爭壓力並增加了收入預期不確定性。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不僅要繼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導,還要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除分配環節外,還要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流通效率和生產效率同等重要,高效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絡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目前,中國流通體系的效率尚待提高,現在成本過高,條塊分割阻礙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還存在不少堵點亟待打通。

我們應該擺脫路徑依賴,強化系統性思維,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整個市場的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等才能暢通,經濟發展才能進入良性迴圈。目前我們透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創新戰略大力改善生產領域的質量和效率,也要同時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以及流通環節,才能最終促進消費,並由消費帶動生產,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13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上下游產業鏈年度對接會」中科類腦與繼遠電網現場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