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二“隱蔽”到什麼程度?沒人提起來,估計就不會有人想起。
作為對雙十一的消費延續,雙十二原本承載著將雙十一落下的“殘骨剩肉”徹底善後、邊邊角角的碎銀子全部吸收的重要作用,絕對稱得上“戲份十足”。奈何今年徹底淪為邊角料,不聲不響地跑起了沒有臺詞、更不可能露臉的“龍套”。
SO,今年擠佔雙十二市場份額、獨佔舞臺的是.......
沒懸念,肯定是“全民拼團”!
其實每天都在拼,全年3.54萬億元的體量,連雙十一也得甘拜下風。
但真正火熱到沸點的時節,就是年終歲末。全網都在撒錢發補貼,各巨頭動輒百億的鈔票不分晝夜在“燃燒”,空氣中都是金錢的“誘人氣息”......
全民在一摞一摞的鉅額補貼中瘋狂薅羊毛,這還不夠痛快,乾脆全網監控補貼,將“零擼法則”推向極致,東西南北雨露均霑,絕對不能漏佔便宜。
為什麼都在拼團?
拼團模式垂直服務於使用者與商家,雙向壓縮成本,有力促成“平臺有流量、商家有銷量、使用者得實惠”三方受益的共贏格局,模式價值從窪地到高地可謂毫不費力。
本就紅火的拼團消費,被疫情深度催化,成為當前最為活躍的消費模式。眼見決賽提前到來,巨頭們似乎尚未完全準備好就已經被推到臺前,於是索性火力全開,直接“拼了”。鏖戰到年終歲末“黃金消費季”,電商大鱷們為了亮眼的資料報表而集體拼刺刀的盛況,往後不僅會成為常態,更會加碼加量拼得更慘(痛)烈(快),讓消費者拼得血脈噴張!
另一方面,在政府提出雙迴圈總方針的指導下,受國際疫情持續惡化的現實影響,內迴圈的作用和意義則更顯重要,強烈刺激內需的趨勢十分明確,各大電商聯手奠定的拼購模式自然堅若磐石。
平臺差異
當然,由於競爭慘烈,各家平臺在“高質低價”的基礎上,無不竭力融入自身優勢,以形成差異。
淘寶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團業務主要集中在“聚划算”版塊,商品類目及數量無可比擬,使用者基數更是冠絕全網,這也造就了其成團率高的優勢。
“拼團專業戶”拼多多同樣不遑多讓,動輒祭出百億補貼的“重磅殺器”,真金白銀送出去,讓使用者“嗨到起飛”。
京東拼團主打“低價不低質”,並非一味對標價格,重點強調京東自己的物流倉儲來提供保障。
蘇寧以數千家實體店面為基礎,主打“線上下單線下提貨”,同樣強調“好物不貴”。
狂熱背後自然難免滋生問題,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1.質量與品控成為焦點
2.拼團模式的創新及改進
因此,模式創新+品質過硬的小眾品牌憑藉正品好物+品類差異+獨家優勢,得以在“火光飛濺”的拼團戰場殺出血路。換言之,體量比不上巨頭們的商家並非只能“坐看別家起高樓,慨嘆自家瓦破舊”。
優質IP資源+名優產品+滿滿誠意!
規則說明:
3人成團,必有一人中獎,可獲得等額紅包,還可獲得積分
中獎使用者即可獲得1000元積分和1000元名人時間
積分用途:積分可在積分商城換購冠軍品質、冠軍賦能的任意商品
試想一下,邊拼邊賺還能獲得世界冠軍錄製的專屬VCR,是不是既爽快又有牌面?
好物不等人,錯過悔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