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的時代,求變或死。
而十幾年前的張穎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光鮮。少年時,他跟隨父母住在車庫,曾在美國舊金山最破的學校裡讀書,一直是欺負鏈的最底層,他開始培養與各種人打交道的能力。他說自己是fatalistic,面對困境的心態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他喜歡越野摩托,曾騎著摩托遊歷非洲七個國家,他會為自己的越野摩托車技術不如世界頂尖水平而遺憾,但也會用“至少我在中國早期投資人裡,排名靠前”這樣的話寬慰自己。他常常提醒自己“老天已經對我夠好的了”,他懂得知足,但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極度認真。一切經歷造就了他複雜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在投資生涯中的特有魅力。
他在微博簡介中介紹自己說:“一頭特立獨行的豬;人衝傻孤僻一根筋”,張穎也再向外界展露著他真實鮮活的一面。本文整理了張穎近年來在公開場合的談話,包含他在經歷裡總結出對人生、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看法。
01過往的痛苦是殺出重圍的利器
我們當初上的高中是全舊金山的最爛之一,公立高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暴力事件,白人欺負黑人,黑人欺負拉丁人,拉丁人欺負亞裔,亞裔裡面再欺負abc,abc欺負香港人,香港人欺負廣東人,廣東人再欺負其他地方的人。我就是來自於中國的其他地方的人,屬於欺負鏈裡面的最底層。
這個高中給我帶來的,是能跟各個種族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這裡面你學會怎麼生存。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意義。
當初我們家在美國住的房子是在車庫裡面,非法的,華人買的一棟房子,兩層的,我們就住在地庫改的房子裡面,地板就是水泥,人家馬路上的一個咳嗽我都能聽見。看不到希望。
當初做投行的有些時刻非常煎熬,我並不是一個衝突性人格的人,有一段時間,在投行裡面做得非常憋屈,有幾個非常絕望的時間點。比如每到週五的時候,我都會像逃難一樣,想各種各樣的方法躲起來,不想被別人去分配工作。有時候躲到車裡面,有時候躲在廁所裡面,我曾經在廁所裡面站在馬桶上待過兩個小時。但是不管你怎麼躲,人家都會找到你給你安排工作。
但是這些東西加起來,我覺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後面做投資判斷人,判斷人性都有很大關係。跟創業者的互動過程中,不欺負別人,真正的讓他們認為你跟他們是平等的,日復一日地去做,就能產生巨大的優勢,就能建立很強的個人的口碑,建立起跟別人的差異化,在創業者心中孵化,就能夠真正地變成一個護城河。
羅永浩處於低谷的時候,我很疑惑,他怎麼能承受得住這樣的壓力?我作為一個見慣腥風血雨,在商場上經歷了很多的人,我都承受不了。他跟我說,這是一個脫敏的過程。他的每一分錢都投到公司裡,我對這種人很佩服,因為我做不到。
我更感興趣的就是持續的卓越,投到好的公司賺更多的錢,更多的錢變成更多的籌碼,影響更多的創業者,你跟他們很信任地交流,帶來的這個快感是無法描述的。
今天已經跟 10 年前不太一樣,10 年前遍地機會,你埋頭苦幹,能殺出重圍;今天創業難很多了,你要吸引到優秀的人幫助你,再去實現你的夢想。今天的 90 後、00 後,他們對人的這種認可,是要很多元化的,他不會對你盲目認可。所以我覺得作為創始人,你要提升自己魅力、氣場。
02把每天當作生命的最後兩年
2003年底我回到中國,然後靠著老天爺的恩惠找了一份工作,也許是因為過去被“暴打”的經歷,我慢慢發現自己非常適合做投資。
再加上中國TMT行業的爆發,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徐傳陞,我們的團隊最開始包括左凌燁、Harry,大家一起配合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不管是順勢而為還是老天爺的恩惠,我覺得今天這手牌變成了一副絕佳的好牌,我就應該把它給打好,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這次疫情的發生讓我覺得,不能因為疫情而改變生活跟工作方式。我從來不相信,要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那麼活,這簡直就是扯淡!你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活?你就在家裡面陪著家人,老老實實什麼都幹不了。但是我覺得可以把每天當做人生中最後兩年來活。因為最後的兩年,你可以想象你自己可以坐在馬桶上看美劇看兩個小時,你可以想象你呆在咖啡廳裡面,一下午什麼事也不做看看書,你可以想象你出去玩……當做人生最後的兩年,把它活得精彩,有意義
努力工作,拼命生活。這一直是我深信的價值觀。
工作方面,對投資這個行業來說,就是兇悍廝殺,搶到最優秀創始人。
而生活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是一件與工作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事情。
經緯是我職場上、人生中最重要的平臺,但我也喜歡紀錄片,喜歡越野摩托車,喜歡看世界,我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想去實現。
2019年1月11日上映的紀實電影《燃點》,經緯和我參與了紀錄的過程。創業是永不停息的人間戰場,我們認為這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這個時代可以被紀錄下來,也值得被紀錄,特別是在當下。
2017年3月,我把本來是在市場小組孵化的、一個每年帶CEO出去交流的事情獨立出來,做了一家公司——經緯出行。核心的模式就是,透過新經濟領域裡優秀創始人的高端出行,放大漏斗,認識更多的CEO。等這個量放到一定程度,我們會有自己的社群和生態,最終延展出一些商業的“撮和”以及一些跟投的可能性。
把高端出行、社群生態、商業延展等三項打通,形成一個三角型的商業模式,在今天,這是一個完全的藍海。
這件事本質上蠻重要的。現在一個創業者或者職場高管,工作壓力和環境都不叫惡劣,而是越來越極端,是需要一些東西去解壓的。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寬鬆一下自己的心態,安撫一下這種焦慮,然後充電,回來再去發力。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只有這樣子,創業這條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03優秀的公司,
最大的差異在於創始人的成長速度
如何降低未來最頭部明星公司的錯判率;我如何在今天見到10年後的下一個王興、下一個張一鳴、下一個程維。這在今天基本是無解,因此我從三個維度嘗試去解決。
第二,是行業小組的層面,如何去匹配好行業小組?從合夥人到VP到投資經理之間,匹配好最良性的組合,讓他們在量跟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同時錯過的東西又有一定的回訪機制,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最終抓住過去錯過的一些早期專案,降低錯判率。
第三,合夥人的個人成長。今天,在任何一家公司,個人成長的節奏都開始不一樣了。有些人開始明顯地撞到一些天花板,有些人在迅猛地提升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與產出。在這一層面,我如何幫助每一個單獨的合夥人取長補短,拽著他,一起成長。
關於這幾件事情,我每天都在努力思考,但是沒有明顯的效益。在我的腦海裡,我一直在想還有什麼大刀闊斧的方法,比如相信直覺去掉沒有價值的人,又或者大膽地放權給年輕人,但最終,我還是覺得要靠老天爺。
我非常清晰地認知到,我們每天已經篩選和提煉掉很多不值得見的人和公司。但於我的層面來看,每天80%的時間是在浪費的,所以才導致我現在的焦慮、失落。只有20%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這20%的時間大概能幫助我們賺超過75~80%的錢。只有在3年、5年之後的回訪,我才看得出來哪些是無效的,這就是真相。
一個優秀的公司,除了在運營上的優秀,核心業務上你看到的差距,更重要的一點是創始人在快速地發展過程中,他不斷地吸取外面的營養,與他人互補。
我希望你們是這樣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自己記錄自己,比如你是否可以每天、每週去記一下對輕重緩急事件的判斷,每週我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哪些,看看有沒有成長,真正的提升在哪裡,具體哪些事情推動了我的成長和進步,我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策,然後不停地反思調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方法,一方面從外部跟比自己強的人多聊天,吸收他們的能量。另一方面更多地還是來自於內部,自己對自己感性、理性、資料支援的判斷的總和。
04頭部的時代,求變或死
想要融資,創始人要證明自己有潛力成為行業巨頭,也要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公司具備相應的能力。我給經緯系的CEO們的建議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辦法變成行業的頭部。
每一位創始人都要從理性和感性兩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透過理性的資料和誠實的比較來分析,另一方面要透過感性維度,比如團隊迭代、自己的成長、打法策略來思考。
如果是頭部,怎麼保持這種競爭力,繼續拉開與第二名的距離?
如果不是,我怎麼調整方向變成頭部?
大家要知道,正確的變革一定是非常激烈和刻骨銘心的。但如果你能變成頭部,又能保持持續的執行力,這兩個元素加起來隨著時間的遷移,就會變成非常可怕的組合,讓你達到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創業者的基數有可能越來越少,但我覺得這是對的,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創業。可能在今天這個時間點,很多人會冷靜下來去思考,意識到我不適合創業,我現在也融不到錢,但是我能加入一個公司變成高管,能輔助創始人成長,同時也成就自己,也能賺很多錢,也能對家庭、公司負責,為什麼要每個人都去創業呢?
今天,像寒冬一樣冷的行業,我覺得裡面都還有巨大的機會,就看你能不能在別人放棄、別人失敗、別人關門的情況下,繼續堅持,然後把某一點給打透,耐心地去把它做好。
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大多數人會陷入“自我遮蔽”的狀態,放大失敗中客觀因素的比重。實際上,與自身努力與否相比,客觀困難不足以成為止步不前的藉口。所以成功的人往往是直面挑戰、長期堅持的行動派。
恐懼和痛苦決定了一個人的邊界。很多人面對生活的重擊,可能輕易就放棄了,但成功感最高的那批人選擇了接受痛苦,打破恐懼,因為這才是贏的真諦。
參考資料:
【1】微博動態,經緯張穎
【2】《經濟轉型期創始人如何破局》,張穎,混沌大學
【3】優秀的公司,最大的差異在於創始人的成長速度,經緯張穎,億萬學院
【4】極客公園張鵬、B站科技UP主半佛仙人對話經緯張穎,“Rebuild 2020 Move on!”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