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英國人格雷弗申請利用蛋白生產肉替代物專利,這也許是最早的“人造肉”專利(公開號:GB191503699A),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這款人造肉產品來自“國內首家真正上市銷售人造肉”的公司金字火腿,產品有牛肉質感,以非轉基因大豆等植物蛋白製成。
但是,問題也許沒這麼簡單。
金字火腿在10月10日投放“人造肉”產品預售訊息後,順利收割5個漲停板,本月11日至22日,股價區間漲幅已經達到37.96%。昨日晚間,金字火腿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擬減持不超5%股權。
這種疑似推高股價、套現離場的操作,令深交所於今晨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金字火腿核查說明:
一、披露植物肉產品預售資訊的目的和動機
二、實際控制人償還公司欠款的計劃及時間安排
三、補充披露股份質押明確細節
四、未來其他董監高和持股5%以上的股東是否有減持計劃和減持計劃內容
資本與市場共舞
今年以來,只要能套上“人造肉”概念的產品多是市場熱門。
9月4日,煙臺雙塔在電商渠道發售1000份以豌豆蛋白為原料的素肉月餅,每盒168元,當日售罄。
9月6日,珍肉食品上架 “首款中國產人造植物肉”的“珍肉”月餅,上市後6天即告缺貨。
在國外,多家公司紛紛推出植物肉炸雞、植物肉漢堡、植物肉三明治等產品,受到市場熱捧。
全球資本的熱情是推動人造肉市場的動力之一。多家人造肉概念公司獲得鉅額融資,賽道上大牌投資人云集,包括漢堡王、麥當勞、可口可樂、比爾·蓋茨、小李子、李嘉誠。
今年5月,美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暴漲163%,表現驚豔。另外一家人造肉領軍企業Impossible Foods宣佈融資3億美元,此前Impossible Foods 已經累計融資近4億美元。
A股市場亦為“人造肉”概念而狂歡,雙塔食品、哈高科和登海種業等相關個股一度迎來股價大漲。
資本、市場、技術紛紛到位、蓄勢待發,這也是今年以來我們頻頻接收到“人造肉”訊息的原因:產品銷售在即,配合獵奇心理、環保元素和健康概念,我們距離人造肉產品只需要一個點選“購物車結賬”的動作。
盤點“人造肉”專利
由於全球對肉食的需求上升,畜牧業擴張帶來資源佔用問題。推廣“人造肉“是解決溫室效應、碳排放量的方法之一,同時可以減輕環境壓力,減少動物屠殺。
因此,“人造肉”技術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大豆蛋白製成的植物肉和培育動物幹細胞使其分化增殖的培養肉兩類。
植物肉
1916年,英國人格雷弗提出利用蛋白生產肉替代物(公開號:GB191503699A)。
1953年,美國人波耶提出,將脫脂蛋白粉如大豆粕為原料,將其分散在鹼液中形成膠體溶液,然後用噴絲器噴絲,經過酸的鹽溶液淋洗,使絲凝固,再經過調味、成型製得替代物(公開號:GB699692A)。
1985年,長春市工程食品研究所提交了“植物蛋白纖維絲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實現了以純機械的方法直接加工全脂大豆粉成纖維絲。
隨後,該研究所又提交了“全脂大豆素肉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解決了以全脂大豆生產“人造肉”難以組織化的問題,避免了酸、鹼的使用,改善了產品的口感和外觀。
培養肉
1997年4月,KOBAYASHI發明了一項裝置,包括能夠支撐細胞和球形顆粒的基體、流動系統、迴圈系統和過濾系統,以血液和其他營養成分培養肌肉細胞獲得可替代肉的蛋白質(公開號:JPH10276772A)。
同年12月, 美國人艾倫、 庫頓、沃斯特霍夫共同提交了工業化生產培育肉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號:WO9931222A1),通過利用肌肉細胞、幹細胞等進行體外培養,誘導細胞在三維基體中生長增殖,呈現三維結構,製成“人造肉”。
新的製造方式
Modern Meadow利用3D列印來製作“人造肉”。
國內銷售情況有待商榷
由於培養肉造價高昂,更多的企業選擇發展植物性肉類,力圖降低技術成本,將其推向千家萬戶的餐桌。
但以金立火腿即將開售的產品為例,兩片淨含量為440g的植物肉餅售價105元,高昂的價格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質疑和觀望。
事實上,除了價格貴,目前國內的頭部豆類企業如北大荒、豐樂種業等均表示沒有發展人造肉產業的計劃。但確有素食食品公司接到投資機構的造訪及上市公司的調研。
寧波素蓮食品公司總經理張信良曾在採訪中表示,對人造肉的一夜爆紅感到驚訝,這個風口他等了十年。
受文化、社會等因素影響,中國消費者難以改變傳統飲食習慣,接受“健康”“環保”概念人造肉產品或許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金字火腿實際控制人減持股份的行動,結合之前一系列“賣殼”動作,人造肉產品依然難以擺脫“資本炒作”、“概念營銷”的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