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跟客戶用歐元結算,是在2002還是2003年,那時候美元貶值,匯率一路下行,外貿人心驚膽戰,開始謀劃別的避險手法。
Part 01 歐元的表面風光我第一次跟客戶用歐元結算,是在2002還是2003年,那時候美元貶值,匯率一路下行,外貿人心驚膽戰,開始謀劃別的避險手法。
比如用人民幣結算?那時候人民幣沒有國際化,不存在什麼離岸市場,對客戶而言非常不方便。用英鎊結算?估計除了英國客戶外,英鎊早已不是主流貨幣,其他國家客戶要用本國貨幣兌換英鎊也是麻煩事。
日元?加元?澳元?瑞士法郎?都是區域性的國際貨幣。
選來選去,就只能考慮用歐元,看起來挺像那麼回事,好像比較堅挺。歐元的價值很高啊,超過美元,甚至一度超過英鎊。
從歐共體到歐盟,到歐洲經濟貨幣一體化,聽起來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可事實上,這絕難辦到,幾乎不可能,成功率無限接近於零。
我當時跟歐洲客戶嘗試歐元結算後不久,歐元開始一路下行,因為伊拉克戰爭開打,大家透過新聞知道,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在聯合國掏出了白色粉末,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隨即美英聯軍發動了戰爭,徹底結束了薩達姆政權,掌控了伊拉克。
那為什麼,早不打晚不打,偏要選擇這個時候呢?更何況,事後也證明了,殺傷性武器、化學武器,都是子虛烏有,戰後並沒有在伊拉克找到任何證據。
一個莫須有的事情,就可以發動戰爭,但是話說回來,這跟歐元有什麼關係?原因就是,伊拉克當時宣佈,用歐元來結算本國的石油出口,這才是觸犯了美國的根本利益,必須殺雞儆猴,並且震懾其他蠢蠢欲動的傢伙們。
歐元的誕生,是1999年的1月份,當時的法國躊躇滿志,只要德法一條心,是可以凝聚歐洲的實力。而歐盟國家本來就是一群發達國家,內部經濟基礎不錯,而且有工業實力,在地緣上還有一定的凝聚力,所以歐元一發布,全球一致叫好,迅速進入了各國儲備貨幣的行列。
但是有兩個國家,對歐元釋出這個事情是非常不開心的。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英國。
美國,很容易理解,二戰後美國透過美元收割全世界,美元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國際貨幣。各國需要透過美元儲備,來維護本國金融體系。全球的國際貿易,絕大部分採用美元。黃金和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來完成交割。
可如今歐元釋出,等於是搶了美元的生意,歐元區本身都是發達國家,歐洲的經濟體量又超過美國,一旦歐元的使用量增加,勢必就減少了美元的使用。這是挖美國的根子,美國如何能忍?
所以歐元釋出後,美元暴跌,歐元一路升值,這還了得?歐洲國家想造反麼?不給你點顏色,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敢動老大的利益。
於是,兩個月後,科索沃戰爭爆發,戰場就選擇在了歐洲的核心地帶,有巴爾幹火藥桶之稱的南聯盟。這其中,不管是南聯盟內部的矛盾造成,還是美國帶領北約的推波助瀾,事實上,經過這一場戰爭,歐元開始大跌,因為投資人和國際社會都認為,歐洲並不安定,歐元並不安全,戰爭一觸即發,只有美元才是中流砥柱。
然後,就是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想繞開美元結算石油,採取歐元交易,這絕對是不被美國允許的。於是以殺傷性武器的藉口開戰,背後卻是劍指歐元,斬斷歐元的攀升勢頭。
第二個對歐元不滿、暗中下絆子的國家,就是英國。在歐洲,英國從來都沒放棄大國的美夢,儘管二戰後其殖民地紛紛獨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早已日落,但是英國人從來都想恢復昔日榮光。
所以英國儘管經過權衡,加入了歐盟,可從來都是遊離於歐洲大陸以外的。英國從來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本位貨幣——英鎊,一直以來都維護著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種情況下,對於歐元的出現,英國必然恨得牙癢癢的。
一旦歐元觸及了美國的利益,美國人開始動手敲打歐元的時候,英國人自然是推波助瀾,全力配合美國。因為英國人同樣打著小算盤,巴不得歐元完蛋,巴不得歐盟無法鐵板一塊,英國才能漁翁得利,英鎊才能繼續存在,而不被邊緣化。
Part 02 內裡的矛盾重重一個強有力的貨幣,背後一定是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這是歷史證明的。當年的荷蘭盾,後來的英鎊,再後來的美元,背後都是國家實力的象徵。
可歐元不同,歐元背後是一連串歐洲國家,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架構,而不是一個強大且統一的大國,這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這些歐洲國家之間,有各自的政府管制,有各自的產業結構,有各自的福利制度,有各自的價值取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是很難出現深度融合的。
法國人過去用法郎,德國人過去用馬克,義大利人過去用里拉,如今都開始用歐元了,貨幣如何兌換?大家都失去了印鈔權,這時候貨幣投放量的多少,債務的規模,都會受到各種管制,就一定會有矛盾。
舉個例子,你本身是一個小公司老闆,你一切事情自己做主,自己掙錢自己花,自己安排工作和規劃未來,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可如今你被一家大公司收購,變成大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你就失去了很多做主的權利。
你想給員工加工資加福利,都是追隨你打拼的老兄弟了,讓他們過得好點也很正常。可不好意思,總公司不允許,因為你的員工薪酬太高了,福利太好了,比其他幾個子公司還好,不能加。
你缺錢的時候,想找總公司借錢,渡過難關。但很遺憾,總公司依然拒絕,因為你開支太大了,你應該開源節流,如今要收縮預算,好好節約過一段苦日子。
當一個個國家失去了印鈔的權力,一切被歐洲央行所管制,很多國家就自然會有矛盾。因為有了管理者,就一定會有不平衡,會有各種不滿,是無法絕對均等的,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歐元的存在,既然是很多國家共同參與的,那做主的是誰呢?其實是德國和法國,他們才是歐盟的領袖,同樣掌握了歐元。
而其他國家,雖然需要加入歐盟加入歐元區享受技術、人才、資金、貿易等自由流動的便利,但是並不見得願意付出更多,依然會牴觸和抗議歐盟的一些政策。歐元是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也是國際結算貨幣,更是這些國家自己使用的本位貨幣,這裡就會牽扯太多太多利益,自然會帶來太多太多矛盾。
在一個擁有單一市場的大國,中央政府是可以在貨幣政策和金融政策上,從全域性來考慮,可以顧全大局,可以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譬如在中國,廣東是最發達的省份,GDP佔據全國第一,每年需要上交給中央大量的稅收。而中央可以統一調配資源,比如可以支援東三省,可以用來投入西部開發。
可是歐洲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無數鬆散的國家,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和矛盾,一定會存在,特別牽扯到利益問題,就更加難以彌合。譬如歐元區的經濟水平參差不齊,德國法國富裕,但是希臘一度瀕臨破產,那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如果救,德國法國的老百姓就不高興,憑什麼我們辛苦工作,他們都是吃福利的懶漢,要拿我們的錢去補貼他們?如果不救,歐元隨時分崩離析,整個歐盟的體系都會出現問題。
而德國和法國之間,也並非一條心,德法在歷史上就是天敵,長期以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德國人和法國人,會一心一意希望共同繁榮麼?我是持保留態度的。
所以歐元區只是鬆散的區域,並非一個強大的單一國家,所以鬆散區域內,各國之間的矛盾,各種內耗,勢必讓歐元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再說,還有英國這個攪屎棍的存在。不管英國留在歐盟也好,退出歐盟也好,英國一定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歐洲大陸,一種強有力的統一貨幣,這有違於英國一直以來的大陸均勢政策。
英國的利益,就是歐洲大陸越亂越好,矛盾越多越好,英國才有了從中調和的餘地,才有了自己超然於外的價值,才有了英鎊存在的空間。法國強大,英國就組織起反法同盟。德國強大,英國就聯合法國和其他國家對抗德國。
看明白英國的立場,就可以斷定,歐洲要同氣連枝,勁往一處使,那是多麼多麼困難。
Part 03 美國的謀劃另外,從二戰後,真正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並真正管理歐洲的,是美國。
透過北約,透過在歐洲各國部署的軍事力量,美國真正管理了歐洲的防務。而在經濟上,歐洲國家同樣是需要深度依賴美國的。
國際結算,需要透過SWIFT,就在美國掌控之中。原油和黃金交易,必須使用美元結算。就連歐洲國家的黃金儲備,大部分都需要存放在美國。一切的遊戲規則,都在美國的制定掌握之中,保持了美元的絕對優勢。
即便如此,歐元的出現,依然讓美國感到不放心,覺得歐元會挑戰美元的地位,是一個潛在的隱患。
怎麼辦呢?當然是讓歐元搞不起來,變成一個相對弱勢的貨幣,屈從於美國,能認清現實,這才是最理想的。具體怎麼做?美國採用了兩手策略。
一方面,很簡單,誰不聽話我就敲打誰。比如科索沃戰爭,在歐洲家裡開打,歐洲人只能乾瞪眼。比如伊拉克戰爭,打垮薩達姆政權,用歐元結算石油的歷史自然不復存在,開始迴歸美元,歐洲人同樣毫無辦法。
另一手,那就厲害了,就是在歐盟內部,在歐元區的核心,插上幾根釘子,讓你拔也不是,不拔也不是,暗中給你不斷放血。
比如希臘,就是一根很重要的釘子。在歐盟成立前,希臘非常渴望加入歐盟,但是它自身的經濟實力,它的債務情況,完全達不到加入歐盟的標準。德國和法國要求,歐盟成員國的債務,必須低於GDP的60%,這是一條紅線,達不到就只能先停下,以後有機會再加入。
希臘一看,自己的債務老早過100%了,按照正常流程,肯定無法混進歐盟,怎麼辦呢?希臘的福利太高了,比德國好很多,不工作吃福利也可以過得還算舒適,政府又維持了一個龐大的公務員團隊,也給予非常高的薪水,長期以來都是入不敷出。
沒錢怎麼辦呢?借錢唄,借錢發工資,借錢發福利。但是借的錢總要還啊,這個債務問題越來越大,如何解決?
希臘的做法是一個字,拖。因為民選政府,領導人為了選舉成功,會給出各種承諾,提高各種福利,反正上任後,扛幾年別垮就行,幾年後就交給下任政府了。
可長此以往,一直借新債還舊債,這個遊戲遲早玩不下去啊。所以只有加入歐盟,進入歐元區,使用歐元作為貨幣,來個深度捆綁,歐盟不會見死不救吧?德國總要想辦法借錢給我的。如今唯一的問題是,自己的背景不夠好,經濟資料太差,根本無法矇混過關。
這時候,美國人來了,高盛給希臘政府伸出橄欖枝,表示能給希臘解決賬面問題,達到進入歐盟的標準。
希臘可開心了,好啊,賬目的事情就交給你了,結果高盛做了一堆假賬,成功幫希臘拿到了歐盟的入場券,成為歐元區的一員。這一手,高盛從希臘這裡賺了一大筆佣金,數錢數到手抽筋。
但是你以為,美國人就此收手,賺一筆錢就走?沒那麼簡單,高盛跟希臘政府是有對賭協議的,簡而言之就是,高盛給希臘做假賬,這是暫時的,希臘需要在未來的一定年限內,自己解決債務問題,否則還要賠償給高盛鉅額費用。
當時的希臘滿口答應,因為當務之急是進入歐盟,背靠大樹好乘涼,到時讓德國人法國人幫忙解決債務問題。
到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逐漸引爆歐洲的債務問題,希臘的麻煩也實在蓋不住了,開始浮出水面。希臘只能向德國求救,要求歐盟借錢,幫助希臘度過危機。
救?還是不救?就是橫亙在德法領導人面前的大難題。美國人這時候添上一把火,高盛聯合評級機構,一方面降低希臘的評級,另一方面公佈希臘的財務問題,引爆歐債危機,再次讓歐元大跌。
而高盛早就在金融市場做空歐元,這一下再次賺得盆滿缽滿。歐盟能怎麼辦?德法有選擇麼?沒有,想要歐元不崩盤,就不能讓希臘完蛋,必須死死托住,這一託就是3000億歐元。
而美國插入歐洲心臟的釘子,還不止希臘這麼一根,還有義大利,還有西班牙,還有愛爾蘭,還有葡萄牙,一個接一個,債務問題個個嚴重,誰都別瞧不起誰。
然而歐洲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也沒有根本上的解決辦法,只能疲於應對,歐元還可能有前途麼?
Part 04 未來的波譎雲詭德國的製造業強盛,經濟上一枝獨秀,是歐洲的亮點,也是歐盟的增長引擎所在。而法國如今依然保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透過海外資源的輸血,加上國內不俗的科技和經濟底子,同樣不容小覷。
但是僅僅依靠德法兩國,是撐不起歐盟的架子的,還需要眾多國家的加入,大家一起出力。
可人一多,心思就多,小算盤就多,花花腸子就多,很難大家一條心,因為根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而美國之所以不徹底打垮歐洲,是因為沒有必要。地緣政治上,需要歐盟國家去對抗東邊的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上,也需要歐盟國家的支援和力挺。
所以歐元的適當存在,是符合美國利益的,這是多極化的需要,美國同樣不希望英鎊太強大,留著歐元在歐洲跟英鎊對抗,也是好事情。
而歐盟內部的矛盾太多,跟美國的糾纏又過於複雜,歐元這個根本就不應該出現的產物,雖然出現,但未來的路並不好走。
德國的強勢貿易順差,在積累了大量財富的同時,勢必要不斷給其他兄弟國家輸血。而混吃等死的歐盟國家也不少,吃福利也能過得很好,沒必要辛苦去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法國一心想爭奪歐盟的主導權,但困於增長乏力,國內失業率高居不下。瑞士本可以分擔德國壓力,但是人家是中立國,不加入歐盟也不入歐元區。還有個一直想加入歐盟而不得的土耳其,接下來會做出什麼事情,還是難以預測。
北歐四國雖然都是歐盟成員,但除了芬蘭使用歐元外,挪威、瑞典、丹麥,都繼續使用自己的貨幣克朗,經濟上的融合程度並不高。
所以綜合多種因素考量,未來的歐元走勢,只會更加蒙上一層陰霾,看不到任何好的前景。只要各國的財政沒有徹底融合,統一的貨幣根本無法執行下去。
你讓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老百姓開始放棄現有的高福利,開始努力工作,開始加班,開始996,這可能麼?簡直天方夜譚。發福利容易,收回福利那是難上加難。
再說義大利,別看人家是歐洲五強之一,義大利的負債率同樣奇高無比,單純福利一項,就超過了義大利財政收入的80%,哪裡還有錢搞基礎建設?哪裡還有錢提高教育?哪裡還有錢推動科技?福利問題,就已經足以讓義大利政府舉債度日,而且這個難題還在不斷擴大。
強行推動的歐元,一體化的歐洲經濟,在全球分工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更多是歐洲人的一種理想吧,但理想終歸是理想,不足以解決現實中的種種難題。歐洲時代早已過去,如今不是大航海時代,也不是工業革命時代。
因為歐元區國家內部,貧富差距實在太大了,這就註定了歐洲央行不管執行何種政策,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哪怕一次次“劫富濟貧”,富人也不會樂意。而歐元區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會在制定政策上,不斷影響歐洲央行的決議,各種對抗和抵制,這就註定了政策無法落實,無法照顧和平衡各方利益。
所以我的觀點是,歐元遲早分崩離析,大家各奔東西。未來的世界,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兩極增長,歐元也好,日元也好,加元也好,澳元也好,都不具備跟美元並駕齊驅的能力。或許下一次經濟危機,就會成為壓垮歐元的最後一根稻草。
誰知道呢?或許一切都要讓時間來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