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選擇在網上購物,因為網購不但方便,而且從價格上來說也實惠,一件相同品牌的衣服,在網上購買的話要比實體店的價格便宜得多。除此之外,在“雙十一”這樣的線上活動期間,網上產品的優惠力度較大,這也在不斷地吸引消費者選擇在線上進行購物。而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讓實體店面臨著一項“嚴峻”的挑戰。

早之前,馬雲就表示:未來幾年,我國的實體店的數量將會“減少”一半。然而在當今社會,馬雲的一番話似乎得到了“應驗”,現如今不僅有一些中小型的實體店“倒下”了,就連那些昔日經營良好的實體店也紛紛表示“生意”不好做。消費者較多的服裝行業近期也出現了“危機”,一些女裝行業的實體店都選擇關店。比如我們都熟知的、被稱為“中國版的ZARA”的國產品牌拉夏貝爾,據有關資料統計,該公司正揹負著73億的債務,其總部的大樓也被拿來出租。除此之外,還有美特斯邦威、瑪莎百貨等一些品牌店,都選擇關店或退出我國的市場。而就在最近,又有一個女裝品牌宣佈“破產”,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它在我國的門店數量一度超過了3000多家,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它是一箇中國品牌,但實際上,這一品牌來自於法國,它就是艾格。

據悉,今年11月10日,根據上海破產法庭的推送資訊顯示,目前艾格這一女裝品牌已經進入到了“破產”的程式,它旗下的資產也正在接受著“特殊”處理。但早之前,當我們一說到艾格這個牌子,相信大多數老百姓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吧,特別是那些80後和90後的女性,對這一品牌應該是非常熟悉的。

作為當時我國服裝行業的“領頭羊”,在很多大型的商場中,都有艾格的店鋪,曾經的艾格也是一件衣服售價上千的大牌商鋪,然而現在它卻走向了“閉店”的道路,旗下的衣服也只能通過幾十元的白菜價來“賤賣”。而艾格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國產”品牌,主要是因為它進入中國的歷史比較悠久,據有關資料統計,它在我國已經經營了26年的時間。由此可見,艾格這一品牌已經深深地在我國國人心裡“紮根”了,它在中國市場發展這麼多年,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粉絲,我國大多數的女性朋友應該都買過這一品牌的衣服。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1916年,艾格公司起初是憑藉襪業起家的。1994年,艾格公司正式地進入到了中國市場,並在一年後在我國的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艾格在中國有了快速的發展,在我國市場上更可謂是“遍地開花”。雖然在當時,這一品牌在很多女性的心目中都是高階和時尚的“代名詞”,但是並不是每個老百姓都可以買得起艾格的衣服。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在2011年的時候,艾格在中國市場的盈利額高達2540萬歐元,也就是接近於兩億元人民幣,到了下一年,該公司在我國市場上的門店數量為3460家,要知道在當時,艾格在全球的門店也只有四千多家。不過俗話說得好:盛極必衰,據統計,沒過多久艾格公司的總資產就下降到了150萬歐元,總收入“縮水”了將近94%,兩年之後,該公司旗下的門店數也減少到了3083家,2017年的時候更是降到了2442家,到了今年,集團旗下的門店全都關閉了,在中國“闖蕩”了26年的艾格公司也因此落下了“帷幕”。

實際上,早在艾格“破產”之前,它也苦苦支撐了多年。自打2012年以來,艾格公司的發展就開始由“繁榮”變得日益“衰敗”。據統計,2016年的時候,艾格旗下的服裝在我國市場的銷量就已經下降到了12.3%,從那之後,為了減少自己的損失,艾格關閉了不少的店鋪。如今看來,當時也是艾格在中國市場破產的“前奏”,經過幾年的支撐,它在今年最終還是走向了破產的道路。

對此,一些專家表示:艾格的失敗主要由於它“擴張”得太快,據悉,艾格公司一直是以加盟店的方式進行擴張的。實體店數量的增加確實給艾格帶來了一定的“利潤”,但也為它的長遠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除此之外,艾格里的衣服大多數價格都很高,再加上其門店裡的庫存很多,使得艾格的業績難以增長。為了“消化”庫存,艾格也對自己的服裝價格進行了下降,開始進行一些打折銷售,但是仍然沒有“挽回”消費者的心。

此外,同行的競爭壓力加劇再加上電商與新零售行業的衝擊,也對艾格公司的業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艾格作為一個傳統的服裝品牌,自身缺乏一定的創新,也逐漸的開始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與發展,所以自然而然的也會被消費者“拋棄”。而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正當各大服裝品牌都賣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艾格公司的女裝卻在網路上以一折價格進行“甩賣”,可以說是略微有點“淒涼”。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想上B站而不得的品牌,到底怎麼推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