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封面圖 | 吳軍

採訪結束是美國東部時間晚上 12 點,吳軍沒有絲毫倦意,語氣溫和地說了一句:「好,我去幹下一件事了。」惜時如金,勤奮認真,一如多年來外界對他的印象:

科學家, Google 中、日、韓搜尋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

投資者,活躍於矽谷,豐元創投創始合夥人;

持續不斷的觀察者與輸出者:著有《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等多部暢銷書,多次獲得「文津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圖書大獎。

但這些形象仍然略顯模糊。

1993 年,吳軍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3 年後,吳軍赴美留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2002 年,吳軍博士畢業,進入 Google ,成為早期員工。

這段經歷在《浪潮之巔》前言裡也有些影子,「對於一個弄潮的年輕人來講,最幸運的,莫過於趕上一波大潮。」進入 Google ,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上,吳軍得以感受技術和商業雙重浪潮撲面而來的震撼,他迅速跳脫象牙塔的侷限,在市場需求推動下搭建 Google 中、日、韓搜尋演算法,同時也受 Google 工程師驅動型文化的影響,研讀大量一手市場資料和公司財報。

如今他頻繁被人稱讚「跨界成功」,但唯有他自己知道,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底下是無數日夜不懈努力的結果,就像蓄水池,只有達到自己認可的水位,他才允許精力溢位,轉向下一個渴望探索的領域。

寫作更像是吳軍「蓄水」過程中,思考成果的集結輸出——按費曼學習法所說,習得某個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簡單的語言,講給小孩子聽,在這過程中不斷髮現自己的疏漏,最終完全掌握。《數學之美》科普數學原理,《浪潮之巔》剖析公司興衰、科技與商機背後的規律……一本一本寫下來,今年他完成了《資訊傳》,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最難說清楚的「資訊」為主線,串起半個多世紀以來,資訊發展與商業進步交相輝映的歷史。

趁著《資訊傳》推出之際,風馬牛採訪了吳軍博士,請他聊聊對風險、謠言、長期主義和教育焦慮的看法。

以下是與吳軍的對話。

01

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比政治家大得多

風馬牛:目前全球疫情還很嚴重,您也是在這期間完成了《資訊傳》。這本書裡您多次提到夏農,他也生活在一個劇變時代下,所提出的新思維給人類帶來了很大改變,您覺得這次疫情會給我們的思維方式帶來怎樣的改變?

吳軍:我覺得首先是對風險的防範。以前我們也說防範風險,但大家想到的一般是經濟、金融上的風險,對社會上其他風險還是比較忽略的。在此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或組織提示說,將來會有類似這種全球公共衛生的危機。

除此之外,疫情也告訴我們,原有的產業鏈設定本身也不是很安全,比如我們過分強調了相對價格或者比較價格的優勢,忽視了安排產業鏈時要有一些備份。全球化的時候,大家想的都一樣,都是利益、掙錢,沒人想到有一天因為某個地方疫情出問題,供貨會供不上來,很少有人考慮到。

風馬牛:對您個人而言,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還有一點感觸是,結束疫情最終要靠疫苗,真正到了這時候你會發現,政治家甭管表現好和壞,影響都不是很大,疫苗出來以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我有一個觀點,推動科技進步的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比許多政治人物大得多。

02

如果只有資本這一種力量,優勢一定越來越聚集

風馬牛:我們都知道《數學之美》、《浪潮之巔》是您當初寫的谷歌黑板報集結而成的,這些年也出了很多書,今年還有一本《資訊傳》。您寫作時,很喜歡搞清楚一件事的來龍去脈,這和您的學術訓練有一定關係嗎?

吳軍:現在的媒體和 50 年前的媒體相比,媒體人的責任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媒體的文章更主觀,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解讀一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公司的時候,都得讀原始材料,要問這個是從哪來的。後來跟一些從事生物工程、製藥的人聊,即便論文已經發表了,這些工程師都得自己重新做一遍實驗,不是信不過這些科學家,而是人免不了因為利益相關,對壞的事情不自覺淡化,對好的會誇張。平時糊里糊塗也沒關係,但如果到了要寫書,或者做產品的時候,事情就必須真的搞清楚。

吳軍:確實是有這個問題,老看那些個性化推薦的內容,你會以為世界上就那麼點事兒。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把手機上 cookie 這些東西刪了就行。

風馬牛:大家都會用智慧手機,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有 cookie。

吳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講就不是問題,關鍵是好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風馬牛:這對不知道的人影響更大。有什麼辦法嗎?

吳軍:媒體的多樣性很重要,要防止一家獨大。美國現在 48 個州對 Facebook 提起反壟斷訴訟,這是很有必要的,必須要有一些強制性的外力維持平衡。我們宇宙中有 4 種基本作用力,如果只有一種的話,宇宙一定是縮成一團。如果只有兩種,它也不平衡,要麼縮成一團,要麼像爆炸了似的。4 種力量的平衡,才會有星球。所以需要有規則,相當於是一種外力,能夠維持平衡,如果全部自由發展,實際上就只有資本說話這一種力量,最終優勢一定越來越聚集。

03

真正的長期主義一般人做不了

風馬牛:您做過一段時間的二級市場投資,現在做早期投資,您怎麼看類似特斯拉、Zoom 這樣今年走勢特別好的股票?

吳軍:Zoom 是一家很好的公司,還會發展。特斯拉現在肯定估值過高了,我朋友有一種觀點,他認為特斯拉的價值是 0 。我說為什麼是 0 ?他說全球整個汽車行業的淨利潤是 0 ,一些公司,比如大眾、豐田,這是盈利的,另一些公司,像福特和通用這樣的,基本不盈利,所有這些公司淨利潤加起來基本上就是 0 。而汽車公司股票的市值只反映了固定資產,過去半個多世紀就是這樣,哪怕將來電動汽車取代了所有的內燃機汽車,只要它還只是一輛汽車,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來,刨去它的固定資產,那都是 0 。特斯拉今天的市值比全世界所有汽車公司都大,但幾乎沒有固定資產,所以他認為特斯拉的價值是 0 ,這是他的一個觀點。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這個朋友看問題的思路是大家應該有的,看這一家公司有沒有意義,不止看最近業績漲不漲,要看它最終目標實現的那天。我們老講長期主義,長期主義不是 10 個月、 20 個月,或者 3 年、 5 年,可能要看 10 年以上,看它最終能走到哪一步。如果繼續做汽車行業,就還是個製造業,它需要重新定義一個生意,重新定義一個聲音。

風馬牛:那您怎麼看長期主義這樣的投資理念?

吳軍:真正的長期主義一般人做不了。我們幾個朋友也拿出一些錢給基金投資,但是我們個人投資效果比基金表現好很多。原因很簡單,我們投進去的錢沒指望著花,就會投那些十年後才管用的事兒。不管是一級、二級市場的基金經理也好,所謂風險投資的合夥人也好,老闆都得考察他們的業績,三年五年投不出真正的技術發展。對於很多人來說,他有謀生的壓力,做不到真正的長期主義。

要真想做長期主義,自己得有一定的條件,還得對某件事有熱愛,可以放棄一些東西,花個 10 年 20 年就做這件事,最後做成一件大事,包括像屠呦呦這樣的學者都是如此。這才是我們說的長期主義,如果說 20 多歲的年輕人馬上想有房有車,就沒長期主義可談了。

04

好多企業到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風馬牛:現在是資訊時代,您覺得我們最重要的常識是什麼?

吳軍:首先大家要尊重物理常識。比如不管電動汽車還是內燃機汽車,熱效率不可能達到 100% ,一定有損耗,這是基本的物理學常識。資訊產業也有基本常識,舉個例子,資訊壓縮得太厲害,哪怕演算法水平再高,也一定丟失資訊,不可復原。

大概 2007 、 2008 年,中國出現了很多影片網站,因為頻寬流量費用太高,賠錢賠得一塌糊塗。有兩家企業找到我,讓我介紹技術好的人,說影片大小壓縮不下來,壓下來以後就有色塊,沒法看。我說這叫做緣木求魚,根本做不到。這是資訊理論的常識,壓到一定程度,資訊就丟失了。花了那麼多錢找工程師做這種做不到的事,不是自己耽誤事嗎?他們的商業模式一開始就制定得不對,永遠虧錢,好多企業到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風馬牛:他們認為常識是一種可以解決的難題是吧?

吳軍:對,他以為咱們這速度總有一天能夠達到光速,根本達不到,那是一個物理極限。

瞭解常識,尊重常識

吳軍:至少三個。第一個,晶片的老祖宗羅伯特·諾伊斯說過,半導體成本低得不得了,就是沙子和銅線,低到了修一個電器都比造電器還貴,那它值錢的是什麼?是誰能把沙子和銅線變成電子元器件,這是關鍵工藝,工藝背後是技術。實際上半導體制造,大家買的光刻機都一樣,都是從美國、荷蘭或者日本那幾家公司買,臺積電用的和大陸這些企業用的都是一樣的,關鍵在哪?臺積電能保證, 5 奈米、 7 奈米這種技術要求很高的晶片,成品率能做到 80% 以上。但大陸一些企業,哪怕十幾奈米的晶片,成品率一半沒有,沒法在市場上競爭。

工藝需要工匠精神。臺積電原來有一個 CTO ,在斯坦福當過教授,他說像臺積電這種企業裡,在生產線上調光刻機裝置的工程師都是博士畢業以後,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這十幾年就在做這件事。所以稍微有一點不對,工程師就知道大概哪裡出了問題,他們都很有經驗。這是一個有長期經驗的企業,培養出來的工匠精神。大陸各種機會太多了,你見過哪個工程博士畢業,在一線幹活超過 4 年的,就算他同意,他的丈母孃都不同意,會埋怨他怎麼還是一個 individual contributor ,一個自己管自己的人,連個經理都不是。

第二個,測試很重要。整合電路里大概有一半不是完成功能的電路,而是為測試準備的電路,晶片一旦有問題,馬上就能知道。如果沒有測試電路,晶片封裝之後才觸發問題,是沒法重拆下來的,只好把整個產品扔了。比如一塊有 60 億個電晶體的英偉達晶片,壞一點可能就完蛋了。

第三個,今天中國大陸晶片總產量不低,低端晶片都沒問題,真正有問題的就兩個,儲存器和處理器。先說處理器,處理器關鍵是要形成一個產業鏈。比如說 Intel 處理器和微軟高度耦合, 因為 Windows 的開發團隊會派人到 Intel 設計團隊裡,處理器一變化,馬上去最佳化自己的作業系統。所以處理器和作業系統這些是高度相關的,要對智慧財產權有足夠多的尊重才行。如果大家都 copy Windows ,不給錢,就出不了微軟這樣一家公司,也出不了足夠強大的處理器,這是很大的問題。另外就是儲存器。儲存器是整合度密度最高的晶片之一,投資巨大。今天一條新的儲存器生產線價值差不多是 200 億美元,初期投資還不光是這 200 億美元,技術投資也是巨大的,單靠國內某一家企業很難實現。

05

不要覺得現在壓力大,將來壓力更大

風馬牛:現在因為生存壓力比較大,大家提倡做一個「斜槓青年」。您職業生涯中也做了很多跨界的事情,您怎麼看「斜槓青年」這個詞?

吳軍:做好什麼事,需要差不多 1 萬小時。一門課考 100 分,比 5 門課考 90 分不知道強多少。任何一個產品如果你做得足夠好,利潤是其他人的 10 倍。蜻蜓點水的方式一定掙不來大錢。你做任何東西,得奔著專業水平去,用專業的方法來做,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然後才能夠跨界做幾件事,每樣會一點沒用。喬布斯不是說過嗎, 一個一流工程師頂得上 50 個二流工程師。要說現在壓力大,將來壓力更大,唯一生存之道就是在你的同齡人中,你做得比別人優秀,只要做到這一點,根本不需要精通很多領域的事。

1 萬小時定律:卓越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吳軍:有三點建議。第一個,我總這麼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給的禮物,他都有他的天分。作為家長,如果真想對孩子好,就去挖掘他的天分,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不要老想走別人走的路,別人成功的經驗對你自己的孩子來講,可能是個陷阱。

第二個,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習慣。前兩天有一位家長給我寫郵件,說孩子做作業極不認真,怎麼辦?我馬上問她,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在幹嘛?她說孩子爸爸在忙他的事,有時看看網劇,有時看看手機,我在孩子旁邊玩玩手機。我說行了,你們倆在玩手機,你憑什麼叫孩子做功課?如果家長真的是為孩子好,大人應該有點大人的樣,換位思考一下,想想孩子天天心裡怎麼想的。

前幾年我還跟我太太講,我爸他是國內第一批做太陽能的,那時候做實驗的自動儀器不是那麼好,他要手動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大年三十晚上,北京怪冷的,他還得到實驗室去記一個數據再回家。如果大人天天是這樣一個生活狀態,孩子就不會在那偷偷看電視、玩手機了。所以家長別老逼著他,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終身學習。說實在的,我看過很多清華北大的學生畢了業以後不讀書的,你們家孩子如果畢業後還繼續學習,用不著三年就超過那些所謂名校畢業的。這個不用太焦慮,終身學習很重要。

第三個,我覺得孩子除了書讀好,將來成為一個好孩子特別重要,比成為一個學霸更重要。孩子從小能夠體會到,來到這個世界,是要好好生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也能幫其他人做點什麼,要有這種心態。而不是說來到這兒前 18 年是吃苦,接下來大學 4 年還是吃苦。吃完苦了,就指望一夜之間有房有車,發現社會沒有給房給車,整個價值觀就都虧了。我覺得這個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單純說成功不成功更有意義一些。

風馬牛: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多數人想讓你怎樣,你就怎樣。

吳軍:是的,你有再多房子,也只能睡一張床,買再多車,也只能開一輛車。

吳軍:好,我去幹下一件事了。

本篇作者 | 毛洪濤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需求上升是否意味著全球石油市場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