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相較虛擬經濟,實業生產托起大國崛起之夢還是靠譜一些

馬列主義哲學告訴了我們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反過來推動物質的發展。兩者的關係物質是主體,物質第一,意識第二。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會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中國是個農業古國,只有提供充足的農業產品才能滿足全社會的生存需要,否則就要發生動亂。歷代統治者都是重農抑商,以農為本,因為過分的商業投機會捨本逐末,妨礙社會生產,帶壞社會風氣。韓非子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以五蠹之一來比喻商業投機對實體經濟的危害,積累奢侈資財,囤積居奇,待機出售,希圖從農民身上牟取暴利。這篇文章有它的時代侷限性,觀點拿到今天不一定全對,但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商業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和紐帶。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生產能力曾經世界第一,因為資本為了更快更高的賺取利潤,大量流向金融業,從而將工業產能大量轉入他國,導致生產能力下降,從而淪為二流國家。美國二戰後工業生產能力冠絕全球,金融資本家在追逐利潤時發現搞金融比搞實業來錢快,省時省力,因而將國家產能大量向外國轉移,熱衷於搞錢生錢的遊戲,造成工業空心化,脫實向虛從而走上下坡路。近現代的金融資本對國家實力造成侵害的生動例項。

金融資本如果不流入實業生產就不會產生新的物質財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網際網路的出現搭建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網際網路平臺的出現讓更多的商家入駐,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一個更大的商場,提供了一個低端中端到高階的商品賣場,其實質依然是商業。作為商業的本質是低買高賣,從而實現利潤。但是商業得尊循一個原則,就是利潤不能太高,太高就相當於一座壁壘,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中間豎起了一座高牆,阻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溝通,從而對經濟的健康執行造成傷害。但是沒有商業也不行,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整個產業鏈全做完這一種嘗試也有人做過,結果證明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所以才有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種說法。因為做實業生產本身就有很多風險點要控制,而且還要面對同行的競爭,時刻緊盯消費者的需求做出調整,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去延伸做銷售鏈,畢竟銷售也是一門大學問,想大而全反而是樣樣通樣樣松,到處撒胡椒麵,會在競爭對手面前全線潰敗。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攻擊一個方向,從而撕開一個突破口,確定優勢。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生產者最經濟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長處即生產上的特長,不斷創新,生產出更好質優價廉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商業的本質是流通、是橋樑,而不是壁壘和溝壑,如果商人把經商做到壁壘和溝壑,那他也好不到哪去。一個經濟的良好迴圈是生產者生產的產品經過商業這個渠道順利抵達消費者手中,回籠資金,用於再生產,實現一個正反饋的良性迴圈。網際網路平臺是一個創新,它用一種現代通訊的方式把大量的商家納入到這個平臺上讓社會上各層級的消費者都能買到中意的商品。現在的平臺就像是一個商場,出租商位,商家入駐,交租金。平臺相當於一個管理者,維護好商場的經營秩序,比如商家要保證商品質量,不要賣假冒偽劣產品;商家之間要文明做生意,不許互相攻擊,惡意競爭;平臺要處理好商家和消費者的糾紛等等。有時平臺也會作為商家,建立倉儲,構建物流,售賣商品。但是商場畢竟是商場,終究是商人不可能不受監管。因為商人追求的是利潤,而國家追求的是穩定和發展,維護的是良好的經營秩序,因此平臺不可能是法外之地。在發展初期,當它很弱小時,國家要扶持它。當它成長為一定規模後,國家一定要規範它。發揮它的優點遏制它的缺點,正向引導,以免因為過分追求利潤而變成壁壘和溝壑,阻礙經濟的發展。

在網際網路平臺的運營之中產生了一個副產品,即為了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構建一種信任關係,做為第三方,平臺注入資金為買賣雙方提供擔保,如果發生違約,由平臺做出擔保,確保被違約者一方不受損失。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從商家發貨到消費者收到商品驗收合格後付款,這中間會產生現金流,而平臺會對這個現金流收取手續費,這個也會變成平臺的一項收入,這個相當於銀行的手續費。

如果消費者沒有錢但又看上一件商品,心癢的不行,睡不著覺怎麼辦。平臺幫您實現。平臺儲存了一定的風險資金就是為了為解決商家和消費者的糾紛,因為解決糾紛是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這個風險金就是為化解這個糾紛而為平臺爭取時間的。等糾紛處理完畢,該誰的責任誰承擔,平臺只是先期為這個糾紛墊資而已,最後這個資金是要從主要責任方收回的。這個資金屬於一個備用金,是為預防風險預備的。沒有糾紛或糾紛較少怎麼辦,這麼一筆龐大的資金躺在財面上睡大覺可不好,得讓它產生效益。消費者看上心儀的商品沒錢購買怎麼辦,好辦,平臺幫您,借錢給您,幫助您實現願望。但平臺不是慈善家,平臺借給您錢是免費的,但免費是有期限的,免費期暫定一個月。到期還不起錢怎麼辦,對不起,那就得付利息。這個就催生了一個業務,金融業務。金融的本質就是低息攬儲,高息放貸,從中間賺取利差。放貸的利息按時間長短分為低息和高息,借貸時間越長利息越高。俗話說,逮個小鳥還要撒把米,這一個月的免息期可以理解為那把米吧。經調查研究,每月的9日、10日是中國的中小企業發放工資日,所以平臺就把消費者錢袋最癟的那一天定為還款日。而且使用了一個詞叫信用。你到時不還就是沒信用。沒信用的人以後就不能坐高鐵坐飛機就不能高消費,就不能再貸款消費,就要上徵信黑名單,這個基本上堵住了欠債不還者的後路,跑路是逃不掉了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還不起怎麼辦,平臺很貼心的為您設計了各種還款產品,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可以整借拆分還,任您挑選,不過要收利息喲。還款期限越長,利息越高。這種複雜的利率需要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才能搞定,不過別擔心,這方面的人才多的是,經過複雜的運算,平臺的一年期利息收入竟高達百分之十七。這個利潤率太高了,對沖賴賬造成的壞賬呆帳,穩穩的也能達到百分之十五。我去,踏踏實實的搞實業除去上交國家的稅收、原材料、電費、水費、工人工資、雜七雜八的各項開支,生產企業年淨利潤能達到百分之十五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此高的收益承擔的風險近乎為零,這樣的好事不幹除非是腦子進水了。各路資金湧入,都想在這裡淘一桶金,瓜分這饕餮盛宴。輕輕鬆鬆就能獲取這麼高的利潤誰還會流汗苦幹沒日沒夜的埋頭苦幹做實業,還要承擔那麼大的風險。資本是追逐利潤的,是避險的。低風險高收益這種投資百利而無一害,它的巨大誘惑是無法抗拒的。在不產生新的物質財富的情況下,這種遊戲不可能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獲利,總有一方承擔損失和風險。毫無疑問,借貸者是最終的承擔者。信用從長遠看是個發展方向,是個好的概念,但是任何意識不能脫離時代而獨立存在。就像共產主義社會一樣,一定是我們社會的發展方向,但它只能在社會產品極大豐富,滿足所有社會成員需求,而且全體社會成員道德水平全部提升,人盡其能、人盡其力為社會生產產品,從而達到按需分配的一種社會狀態。現階段我們的生產力水平還達到,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還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那種鼓吹土豆加牛肉就是共產主義的論調,只是不須放屁的扯淡。聊的有點遠了。我們國家從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到半封建半殖民地到共和國,金融信用這一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信用是要有背書的。是要有強力勢力支援的,最大的信用支援就是國家力量,只有國家才最終具有這種強大的放債和討債能力。而信用的高低是由國家的實力決定的。一個國家的實力是綜合的,必須以物質作為硬實力的支撐和文化文明法律等意識作為軟實力的支撐。說到底只有實業生產才能促進國家硬實力的增長,金融是為實業生產服務的,這個辨證關係要搞清楚。如果所有的資本都去搞金融,玩錢生錢的遊戲,就會對實體企業生產產生釜底抽薪的效果,實業生產由於得不到資本的支援而陷於停滯甚至是破產。沒有了實體經濟的支援國家就像被打瘸一條腿一樣,任憑你軟實力再強,靠嘴是說服不了拳頭的。大國崛起從何談起,也只能變成水中花鏡中月。

世界銀行業的鼻祖應該算是聖殿騎士團了,借出了大量的貸款,但欠款人就想著不還怎麼樣,做為欠款人的法王,為了不償還債務,在一個十三和星期五的日子對作為債主的聖殿騎士團大開殺戒,巨大的債務一筆勾消,開了違反信用的先河。後世的銀行家為了保證債主的利益,保證債務的如期償還,絞盡腦汁,聖殿騎士團長的詛咒、各種法律的保護和懲戒、武力的討要,最終形成了今天的銀行業繁雜的維護運營機制。信用發展到今天依然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就在金融業最發達的美國,各種制度法規法律足夠健全的情況下還是沒有擋住次貸危機的發生,從而引發金融危機,將世畀拖入長期的經濟衰退,最後還是美國政府出面收拾亂攤子,注入天量資金,緩解金融市場焦慮情緒,幫助銀行渡過危機,才免於整個國家金融系統崩潰。次貸危機的發生原因就是銀行不認真甄別稽核借貸使用者的還款能力,違規發放貸款給沒有償還能力的客戶,導致還款違約,天量的呆帳壞帳發生。引發投資市場恐慌,進而收回房產,向市場拋售,引起房價下跌。而且金融機構透過複雜的方式將這種債務包裝成各種金融衍生品兜售給銀行、信貸、保險公司等國內外各種金融機構,由於貸款違約發生連鎖反應,引起投資失敗預期,爭相拋售各種金融衍生品,造成無人接盤,擊鼓傳花的遊戲由於資金鍊斷裂玩不下去,高估值泡沫被捅破,引發金融海嘯,差點吞噬掉美國整個金融系統,要不是美國政府以國家信用作擔保,果斷出手,力挽狂瀾,倒下的就不僅僅是雷曼和兩房這幾家公司了。它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美國全社會為此承擔重大損失。美國政府推出了多輪QE,將這種損失以美元輸出的形式讓全世界承擔,歷時多年才將這種損失慢慢消化掉。放眼全球,也只有美國政府有這個條件和能力,將虧損轉嫁給全世界。若放在當今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這種損失只能由其國內的全體國民承擔,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國家分崩離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鑑和吸取。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國家還要求商業銀行交納百分之二十的準備金以防止債務違約引起的擠兌風險而影響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所以創新也好,革新也罷,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在各方面都沒準備好的時候,單方面的突飛猛進將會帶亂整個社會發展的節奏,引發混亂,社會也承擔不起創新失敗引發的巨大動盪。任何一個實驗都是要先在一個小範圍內試驗,方方面面的風險點都排除了,技術成熟了,理論完善了,才能由點到面的全面鋪開,穩中求進是現階段比較周全的一種策略和方法。呵呵,近期的XX事件您懂的。

講了這麼多有點收不住再閒扯兩句。經過教育的普及很多國人都是無神論者。唯物主義這很好,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有一種不好的苗頭。就是拜物出現了。人生是要享受的,是要物質生活的,是要消費的。不能虧著自己要敢於消費勇於消費,有錢要消費,沒錢借貸也要消費。畢竟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也是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貢獻,消費說做起來理直氣壯。但是做為一個社會人,生活會教肓您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穩健的人。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老祖宗用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言簡意賅的給我們留下了一些人生智慧,就是那些美德,比如誠信,節儉,勤勞等等,古人在反反覆覆的對比試驗中得出誠信的人比欺詐的人過的好,節儉的人比驕奢的人生活的好,勤勞的人比懶惰的人過的要好,量入為出的人比寅吃卯糧的人過的好。這種樸素的道理是經過幾千年檢驗的,可以肯定的說是哲理。做為一箇中國人應該為有這樣的文明而感到驕傲,古人把生活的智慧凝結成通俗易懂的話就是想讓後人少走彎路,少掉坑裡。歷史是一面鏡子,雖然不能完全為我們指明方向,但至少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鑑。學會走路難免會摔跟頭,古人像老師一樣把生活的決竅告訴了我們就是希望後人少吃苦少走彎路少摔跟頭,起碼別在這些不值當的地方摔跟頭。大道理誰都懂,不在這裡囉嗦了。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維信金科豆豆錢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鍛造風控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