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醫藥# 昨天發的那個醫藥資料,是我們內部交流後的一些看法。今天發一份兒同樣很好的資料,我們邀請了頂級的專家跟我們一起完成,而這篇資料也是我們內部近期創新藥研究的最後一篇了。考慮到醫藥股短期漲幅很大,醫藥白馬基本都漲了一波,加上本身估值也不是很便宜,短期就不考慮進一步佈局醫藥白馬了。這一波,大家上車了就很好,沒上車的希望加大研究,下一次醫藥股有系統性機會一定要抓住。因為年中的時候,很多同學也在說,希望我多多關注醫藥股。

行業整體觀點:

醫療服務是在政策支援下一直能漲價的一個東西。C端的眼科牙科輔助生殖,B端就是CXO。愛爾、海吉亞、泰格、藥明、昭衍、博騰。

CXO裡選擇每年30%成長的公司就是藥明康德。泰格醫藥也很好。CXO看好昭衍新藥和博騰股份明年可以關注。

仿製藥政策高壓帶來的陣痛期,繼續規避。

創新器械,渠道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好的創新器械都在港股,科創板也有個別;

創新藥可以彎道超車,錢,運氣,能力,倖存者通吃,一是買催化劑,二是買這些公司能長大,能長大的公司業績能消化估值。恆瑞醫藥業績上20%的增長可以維持增長几年,管線持續增長估值可以維持,60倍不算便宜也不算貴。18A暴漲暴跌,做個趨勢或者做催化劑。藥品公司是階段性的,重倉一定是看長期。買業績加速帶來估值提升,買的是新產品增量業績。今年有貝達藥業,科創板的艾力斯。港股18B看商業化驗證。

傳統藥企這三年頂住壓力走出來就走出來了,走不出來就出不來了。齊魯已經落下了,首仿藥物在中國也不賺錢,批出來也沒有人推廣,恨不得一退出來就集採,也是中生今年不賺錢的原因。仿製藥壓力很大,恆瑞的仿製藥業務的目標也是延緩下滑。中生去做拓展收購,跟康方、亞盛合作,存量業務還是受到很大影響。傳統公司能看的就是豪森,三代EGFR150億的規模,豪森預計30億+,貝達和艾力斯15%-20%。放量快的都是廣譜抗癌藥,特定靶點的藥物放量未必那麼快。

消費屬性:愛美客、長春高新、我武生物、雲南白藥、片仔癀。

藥店:今年表現很好,板塊同漲同跌,最終還是看業績。估值一直偏低,30+買一點,40-50賣掉。需要融資做併購的,透過二級市場的PE收購一級市場的資產,所以對股價是有訴求的。京東健康對藥店還是有影響,明年還需要觀察,具體不好評估。

流通:行業收縮,利率有影響。

1、PD1格局:

今年年初大家覺得8成是中國的,到現在為止進口的應該都沒有進醫保,恆瑞適應症多,有助於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400億的市場,恆瑞至少30%,至少100億+的銷售。競爭不用擔心,現在獲批了4家國產、4家進口、4家在申報,後面不用看了,前面的適應症一直在擴張,後面要擔心患者能不能招到,有些患者不願意做這個,因為要被分到對照組,隨著藥物可及性的提高,患者入組會很難,另外,對照組的患者自己用其他藥後,容易導致臨床失敗,監管對後面的監管也會越來越嚴格。後面能做出來也會越來越少。

2、PD-1的產能和成本:

在中國產能和成本都不是什麼問題,君實有個新產能,百濟今年底或明年廣州產能要投產,做一個橋接;信達也不是問題,恆瑞去年有14000升了,去年投產了7個,還有7個。成本不用擔心,沒有意義,創新藥不是拼成本,成本加成違背了創新藥的邏輯。

3、PD1用藥時間:

起效時間60天,大部分患者是2-3針,如果無效就不用了,所以算患者的時候實際是更少的。

現在肺癌聯合治療的一線用藥1.5年,OS五年生存率5%,實際用藥不太會超過2年。

醫生需要學習時間,醫生最重要的考慮的是安全性,免疫治療本身是這兩年才起來的,今年是國產藥上市第二年,這個領域是藍海,醫生教育還需要時間。

4、恆瑞PD-1單抗

恆瑞明年要賣60億,量要翻三倍,市場很大。

血管瘤不擔心,其他PD-1也有各種副作用皮疹等,最終還是要看療效。

半衰期短的問題,免疫治療和大分子有個大問題是怕引起過激的免疫反應,半衰期短可以減少免疫反應,這是公司的解釋;但俞德超說是胡扯,用FC段就是為了延長半衰期。不過半衰期並不是起效濃度,所以不一定是壞事,可能工藝上是有問題的,不影響使用。

恆瑞看重的是五年之後做什麼,而不是今天在做什麼。

5、parp抑制劑:

整體不是大品種,廣譜,治療生殖系統癌症的話中國市場能有100億元,主要是恆瑞百濟再定君實等頭部公司在做,原因在於他的廣譜性,以後應該會成為廣譜combo組合的核心品種。今年阿斯利康和再鼎的醫保談判不會降價太多,可以重點跟蹤,恆瑞明年開始賣,重點觀察外資、biotech和恆瑞三類公司看看誰能賣的好,非常能說明問題。明年不會競價談判,跟丙肝不一樣,因為適應症不同,也不能單獨拆一個適應症出來。

6、信達

昨天有訊息說禮來會那信達的PD-1明年在海外申報上市,想法是用中國的資料去美國做申報,資料質量要很高,海外只能做差異化。

信達買的不是業績,而是管線的成長,缺乏強烈的催化劑,海外PD-1是一個,估值已經處於樂觀預期,現在買就是買五年以後的成長,長大為一家百億收入的公司。信達生物明年的催化劑主要是海外的PD-1申報上市,CD47做的相對不好,CD47有貧血的副作用,國外的公司做了個提前預注射解決了這個問題,信達也做了這個,很難給予厚望,還得聯用。現在還是太早了。

7、君實:

君實至少現在是中性的,君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蠢,老闆是投資大佬,被詬病的是銷售,今年基數低也是好處,明年進醫保最大的好處是有利於進院。君實新適應症可以一起談,只要願意降價什麼時候都能談,明年也可以談的。

信達比君實多了貝伐珠和利妥昔,研發管線多了一堆雙抗,雙抗的療效目前可能比不過PD-1和combo,技術平臺不是核心,療效才是,更看好ADC,很有可能做出me-better的。雙抗要求兩個靶點要協同,理論上要同時作用在兩個靶點上,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協同,相比combo有什麼優勢?降低副作用是有道理的,但1+1得大於2,現在在一期臨床,還不能給50%的成功率。

8、貝達藥業

三個催化劑恩沙替尼的放量、恩沙替尼的中美雙申、三代EGFR什麼。之前恩沙替尼上的慢,最大的問題是藥學不是自己做的,是海外買來的,不用太悲觀。

在用業績消化估值,有業績則下跌有底,新產品的上市和放量預期會帶來估值擴張,向上空間大,明年業績和管線都在加速,後年比明年更好。三代上市後對存量業務的擔心也會降低。大股東18-19年增持了,最近減掉了,大股東確實缺錢;之前做了個戰略想做個孵化中心夢工廠,固定資產多,後來賣給大股東了,治理上沒有太大問題,2-3年前創始人等都走了,王印祥創辦的加科思要上市了,貝達也是LP,之前持股14%左右,關係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差。

9、康弘藥業:

Q4和明年康柏西普放量,40-50%了不起了;現有的四五個仿製藥品種不錯,集採都不重要,延緩下滑就可以。康柏西普海外資料披露的機會,更偏向短期。長期大家覺得公司管理層有問題等。慢病的品種很難做,有一個好的品種是很不容易的,各家賣方都推過,因為覺得放棄這麼好的品種挺可惜的。康柏西普的專利2027年到期,海外差不多;海外商業化會交出去做。明年年底96週數據才能出來。

10、石藥集團:

可以關注的傳統藥企之一,恩必普今年談判中降價,市場預期降價30%-50%,恩必普畢竟佔60%的利潤;另一個就是石藥沒有管線,石藥在18年前做MBO有業績對賭,研發費用2018年以前都沒有很多,從2019年開始研發投入很多,現在估值很便宜,公司在改善,但不是拐點,業績穩定在20%左右。短期提估值的因素,是買大品種,當時想收購君實,沒做成,要買很多,都沒做成,買過友芝友,買過小公司,搞了一堆沒用的。股價兩年沒漲,很多機構股東們都受不了了。後續如果license in兌現後,會有一些積極變化,收購可能會把石藥從跑道外拉到跑道內,主流品種提估值。還有一點是我們國內市場對於改良型新藥沒有預期,白蛋白紫杉醇是個特例,其它能不能賣大是心存疑慮的,現在市場熱點在靶向藥。

11、翰森製藥

就是貴,沒有很看好,很少交流,市值管理很好,只服務好最核心的大股東,核心機構誰賣了都知道。

12、其他傳統藥企

羅欣、眾生、信立泰:

改良型創新藥能賣多少,大家不知道,很難給估值。主業一定要撐得住,眾生的藥都被終南山和藥明背書了,年初炒流感,炒二期入組,春節前年報低於預期,氯喹都沒有拉起來股價,二期臨床資料公佈好,漲,中報低於預期,跌,總體來看就是主業的問題,基礎不行。信立泰年初翻倍,現在又跌回來,前面就是超預期,做不了朋友。

13、微芯生物

是個好公司,但不突出,值得關注和什麼時候買是兩回事,可以先等等。魯博士很清高,不屑於賣,公司商業化能力不行,不會賣藥。

14、CXO

收入端能加速的公司只有昭衍和美迪西,動物為主的才可以,昭衍是安評領域被低估的龍頭,9-12個月的,Q3 100%的訂單增速,全年70%以上的新簽訂單增長,明年要在港股上市,明年收入利潤50%以上的增長沒問題。小市值、高成長、細分龍頭,受機構關注。

16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大咖圓桌對話:“創新中如何實現圈層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