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這張信用卡的信用額度是20,000港元,當額度快不夠用了,我收到銀行的信件,告訴我信用額度提升到了100,000元。
消費貸是個無底洞後來工作是找著了,但收入比之前少了很多,唯有繼續靠刷卡維持生活水平,每月的結餘,都只能用來還信用卡的每月最低還款額。
然而,每次都感覺快無以為繼時,信用額度就會被提升。在多次提額以後,最終信用額度提高到200000元。
當時我的收入並不穩定,為什麼銀行卻為我一再提額?難道它不怕最後變成壞賬?是銀行的風控系統出了問題嗎?
因為銀行知道,我母親在2003年買了房子,而我是房子的聯名業主之一,所以它不怕我還不起啊。
然而,每月要把錢花光只能用來還每月最低還款額,並且看著債務一直在滾大,那實在是太嚇人,太痛苦了。
最終實在撐不下去了,我唯有向母親坦白,向她求助,讓家人幫忙把這些債務填平了,一切重新開始。
貸款商家的下流夢想這段慘痛的經歷,讓我明白了及早學會理財的重要性(這也是我日後成為少兒財商教育推廣者的重要誘因之一,文末會再詳說),也讓我看透了那些貸款商家的險惡之心。
做生意,誰都是為了賺錢,這是無可厚非的,如果能做到躺賺,那就更完美。那站在貸款商家的立場,怎樣的躺賺狀態才是最美滿的呢?
最好就是借款人每月的結餘,都剛好夠還最低還款額,債主能一直合法收取高額的利息,借款人每月向債主穩定“進貢”,借款人變相一世為債主打工。
近日,京東金融推出的幾個借錢廣告,因為三觀不正,引來廣泛的爭議,最後京東為此事而向公眾道歉。一家大公司製作的廣告,從編劇、審稿、拍攝、剪接,發行那麼多的工序,經手那麼多人,沒有任何人在未播出前認為廣告內容是有問題的?
是天天996攪得判斷力出問題了,還是這些人本身三觀就是歪的?一個機構,天天就想著怎樣靠別人超前消費,還不起錢才能吃利息賺錢的,三觀有可能正嗎?
事實上其他消費金融平臺的廣告,三觀也不見得有多正,只是京東這波廣告太實誠而已。
一個個自欺欺人說小貸幫到真正需要錢的普通人,然而心底中誰都明白這根本就是一個吸血的生意。
大資料讓下流的夢想成真在過去,貸款商家要做到利益最大化:如果風控太保守,錢貸不出去,如果風控太鬆,壞賬風險會變大。但是,自從有了大資料,貨款商家離實現夢想又近了一大步了。
以前,商家只能簡單粗暴的用借款人個人資產多少來衡量貸款的風險。現在,在大資料的加持下,風險評估更立體,風險變得進一步可控。
以前,消費商和貸款商是由不同的商家分工的。現在更妙了,引誘你超前消費,然後再貸款給你的,都是同一個機構的子公司,真正做到兩頭賺,全無死角。
大資料分析你的消費喜好,誘導你更多的超前消費,讓你貸更多的錢。然後再用大資料,分析你的還款能力,把從你身上賺利息的潛力發揮到極致。貸款商家心中那個迴圈往復躺賺的夢想,在大資料的支援下,終於能夢想成真。
消費貸的進擊是現代版的"土地兼併"相信大家學歷史時都聽說過,土地兼併問題是中國曆朝歷代逃不過300年曆史週期律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一個王朝在立國之初,會盡力做到耕者有其田,讓社會休養生息。然而,因為小農經濟的特性,土地又會慢慢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上: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農民以高息向有餘糧的人(一般是地主)借貸糧食,但萬一當年失收,土地產出的糧食,不夠償還高額利息,那自耕農只能低價變賣自己的土地抵債。沒有了土地,但為了生存,失地農民不得不向地主支付高額的田租,淪為佃農。
這個土地兼併的流程一直迴圈,直至少部分地主擁有大部分的土地,萬一發生天災人禍,大量失地農民生活無著,爆發動亂,王朝經濟崩潰,改朝換代。
在工業革命以後,因為科技進步增加了糧食產量,並用機械代替人力,減低了人們對土地的依賴,土地兼併的歷史怪圈好像消失了。
然而,現代人對土地的依賴是減低了,但資本卻取代了土地的地位,成了新時代的兼併物件。我們對比一下,地主兼併土地的套路,與資本家透過消費貸兼併平民百姓手上資本的套路,是不是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如果放任消費貸式的“土地兼併”野蠻生長下去,會導致什麼惡果?細思極恐。
消費貸監管的兩難歷朝歷代,在位者都知道土地兼併是個很危險的問題,但結果最終還是阻擋不了土地兼併的趨勢。個別統治者嘗試虎口競食,解決土地兼併,結果都是反過來被地主們解決了(例如王莽),無奈地最終還得靠改朝換代來進行土地洗牌。
明白了這個現實,你就能看懂,為什麼某雲那麼囂張,敢說監管機構管得太嚴,評擊“巴塞爾協議”。完全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盡顯資本家為富不仁的本質。
既然消費貸發展下去有那麼大的問題,那是不是應該大力打壓?問題是,刺激消費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手段,你要打壓消費貸,那經濟增長還要不要了?所以,消費貸這東西,是既要鼓勵又要打壓,這個度真的很不好把握的。
普及財商教育是當務之急既要發揮消費貸對經濟的積極作用,但又要民眾別淪為資本的“佃農”,提升全民的財商素養,學會理財與理性消費,也許是最可行的辦法。
不過,不是在學校隨便加幾節財商課就能成了。
前年,我的團隊去了一家寧波市的公立學校授課,校方挑選了10多個比較優秀的學生,每週上一小時財商課。後來,我們發現,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變低,我和其中幾個學生探討了當中原因,得到了讓我感到有點詫異的答案。
“這些東西不用考,所以父母讓我不要在這個課上花太多的時間。”
要真的做好財商教育,看來得把他放進高考,佔一個有點分量的分數,那才可以真正發揮作用。
總結我相信國家是有計劃,有決心要整治消費貸問題,未來是光明的。但作為一個普通人,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著想,我們先把財商教育重視起來,是我們能盡的一點力量。
#京東金融迴應借錢廣告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