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大部分人每天都兩點一線,早上擠地鐵上班,晚上擠地鐵下班。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造富的風口也變得越來越多。在人手一部智慧機的背景下,可以賺錢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廣泛。
而最近一段時間,又有一個暴利行業被曝出。靠“刷”上位的這一產業,淪為不少人的“發財之道”。有些甚至年入千萬的“成功人士”,也被高收益誘惑,成為這一行業背後的“幫兇”。
說到這裡相信有人應該已經猜到了,這行就是靠App刷榜來牟利的地下產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和電商平臺的“刷單”是比較類似的。一般都是App開發商為了提升在應用商店中的排名,使用機器人或是人工,在短時間內將下載量提升。
不得不說這是快速提升排名的一種競爭方式,開發商將需要推廣的App投放在一些平臺上,每天釋出下載任務,個人和工作室可以從中接單,只需要下載並且試玩幾分鐘,就會計入到下載量中。開發商會給出相應的“報酬”,個人和工作室每刷一單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軟體開發商這樣做的目的,如果App下載量可以在段時間內提升的話,在應用商店的排名也會提高。排名越是靠前的軟體,自然就更加容易被使用者給搜尋到。正是因為其中有利可圖,這些軟體開發商才願意花費重金來宣傳自己的產品,同時也帶動了手機軟體刷榜這一行業的誕生。
而專業從事這行的,甚至還為此成立了工作室。專門為這些手機App刷榜,據說兩年時間就賺了100來萬。相當於年入50萬的高薪,這樣的收入確實比打工要強太多了。從這樣的收入來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從事這行了。
逐漸瞭解到其中的“內幕”之後,這些人又制定了新的目標。雖然人工刷榜可以賺錢,但是太耗費時間和人力了。畢竟下載遊戲和試玩都需要浪費時間,於是又有人從中建立了積分牆。
所謂的積分牆也就是承接App推廣任務,在平臺上釋出下載任務和要求,由個人和工作室來完成這些刷榜任務,自己從中賺取差價。這一方式相比之前直接幫別人刷榜,收入也翻了一番。
在明知道有些軟體涉及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前提下,為了高利潤還是有人不惜冒險。給這些App進行包裝推廣後,繼續在積分牆上釋出任務。
然而這種靠經營“擦邊球”的生意,始終不正規,被發現面臨的懲罰也是可以預見的。在今年3月的時候,這一“刷榜”案件也被扒出,其中涉案人員遍佈全國各個省市,涉案金額高達2億元。
之所以要對這行嚴查,其實也是為了廣大使用者著想。畢竟什麼軟體都能透過刷榜來獲取排名,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就受到了損害。這些地下產業鏈之所以會存在,自然也是因為其中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希望廣大使用者在應用商店下載軟體時,還是要進行仔細分辨。並不是說排名靠前的,就代表是好的軟體。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那樣,有些排名靠前的軟體,也有可能是靠“刷”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