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已經不是什麼時髦概念,隨著出行體驗的逐漸改善,人們期待提升效率、整合資源、保護環境的全新出行解決方案。國內共享汽車的頭部玩家GOFUN科技,基於汽車分時租賃的紮實業務基礎,最近進行品牌重大升級,用科技創新賦能"個人車輛託管"業務,讓每輛車都有機會"跑"出自己的最大價值。
GOFUN科技的這一新舉措,給共享汽車帶來新的啟用力量。共享汽車雖然一路快速發展,但全世界範圍內,汽車閒置數量依然很大。中國更是如此,據統計國內有將近2.6億的私家車保有量,平均閒置率竟高達95%。但更值得關注的資料是,中國機動車駕照持有人數有4.4億,這意味著有近2億的司機因為沒有自己的汽車,無法充分享受汽車駕駛帶來的便捷體驗。
這個市場空間應該用一種新的形式來填補,讓每輛閒置車輛都運轉起來,讓人和車實現最大效率的精準匹配,這也是GOFUN科技透過多年來分時租賃運營,洞察到的下一個共享汽車增長機會。
(GOFUN科技共享汽車)
平臺化轉型,共享汽車行業亟需科技賦能
讓海量的閒置車輛充分利用,創造更大的效率,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的機會和價值。然而一個新模式的出現,也有很多"坑"在等著它跨越和挑戰。共享經濟帶著光環誕生,但也遭人詬病。不僅共享單車如此,其實共享汽車領域也是九死一生。
據不完全統一,2017年底,共享汽車品牌EZZY宣佈停止運營,作為國內首家倒閉的共享汽車企業,引發了連鎖反應,不久途歌、綠狗租車也紛紛陷入了危機,就連戴姆勒賓士旗下的car2go,也在2019撤出中國市場。
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發展路徑一樣,很多品牌初期都很燒錢,都需要先融資,拿到錢再去購買車輛,然後透過平臺分發,租給有用車需求的使用者。毋庸置疑,這種非重資產模式,在消費者還沒有使用習慣的初期,非常危險,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除了資金運營的高風險,很多汽車託管業務的體驗差,也讓很多使用者望而卻步,畢竟閒置的車也是真金白銀購買的愛車。一些不良平臺的簽約車,不到半年就會變的一塌糊塗,加速折舊。所以之前很多專家建議,與其把愛車託管到沒有保障的託管平臺,還不如直接當二手車賣掉划算。
解決行業痛點,GOFUN科技的提前佈局
關於共享汽車的發展,國內著名商業諮詢顧問劉潤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觀點,叫做迴歸"原教旨主義"共享經濟,他認為真正共享經濟應該強調使用"閒置資源",而不是"增量資源"的再利用。如何利用閒置汽車資源,共享汽車領域這幾年確實有些個人車輛託管的嘗試,但要不就是難以落地,要不就是體驗太差無法持續。
不過共享汽車從夢想走進現實的機會也正在出現,2020年共享汽車頭部公司GOFUN科技,在結合技術創新和平臺全新升級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個人車輛託管服務,以北京為起點,面向個人車主公開招募。透過GOFUN科技平臺,託管的閒置汽車和彈性駕駛出行需求可以精準匹配,自由連結。入駐平臺的車主,可根據汽車閒置狀態靈活選用分時、短期的託管,而一旦當彈性駕駛出行使用者產生需求,車型和時間完成匹配後,平臺會自動撮合交易,精準匹配需求,實現雙方利益最最佳化。
(GOFUN科技啟動"個人車輛託管業務")
根據車輛車型、款式、車況等的不同,車主可以獲得2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收益。另外,可參與託管的車輛,也有非常明確的標準,GOFUN科技對車輛里程和年限有一定限制,這些要求,極大的提升了車輛使用體驗和安全保障,為後續的安全出行奠定了基礎。
科技護航,GOFUN讓車放心"跑"起來
共享汽車的個人託管業務,真正的護城河在"硬科技"創新。除了GOFUN科技一直以來的精細化運營,科技創新也是其重要殺手鐧。GOFUN科技藉助移動終端+智慧車載一體化的方式,打造人、車、服務間的橋樑,透過自主研發"車載T-BOX"+"車載DMS"+"服務記錄儀" ,實現軟硬一體化,讓技術安全體系和保障服務更加平滑地與使用者實現互動。
(GOFUN科技智慧硬體體系——車載DMS)
甚至對簽約的車輛,車主也能進行有效監控,在GOFUN科技搭建的共享汽車雲平臺上,車主可以透過手機APP,實現對車輛的智慧監控,確保車輛被規範使用。對於想要透過共享方式,解決駕駛出行的使用者,GOFUN科技也進行了全新升級,透過最新版APP操作可以非常快捷的完成註冊和使用,讓駕駛不再因"車"受限。
GOFUN探索供給側改革新思路
共享經濟的核心在於將閒置資源得以充分利用,GOFUN科技透過科技創新,用全新的模式成功解決了舊問題,不僅給沉寂許久的共享汽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帶來一種全新的探索方式。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輛日益增長,但為避免車輛閒置,國家對行駛里程達到一定量級的車輛才給予補貼,部分地區也明確表示對閒置車輛等不予補助。啟用閒置車輛,讓新能源車輛真正在上路跑起來,從供給側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GOFUN科技的個人託管業務無疑提供了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科技創新貴在創造新需求,推動新模式,而不是用模式創新講故事,把科技賦能落在實處,才能真正實現突圍,引領未來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