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熱度持續攀升,行業內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吸引外界的目光。
近日,國內動力電池巨頭億緯鋰能子公司債轉股引入SKI一事,不僅引發輿論熱議,還引起監管層注意。
在無明顯償債壓力的情況下,億緯鋰能竟然選擇斷臂賣子,公司到底有何打算?而藉機入股的SKI,又在下一盤什麼棋?
債轉股惹爭議深交所的一紙關注函,讓國內電池巨頭億緯鋰能(300014.SZ)子公司億緯集能債轉股一事備受關注。
12月15日晚間,億緯鋰能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函件重點關注SK革新株式會社(下稱SKI)擬獲得子公司億緯集能股權比例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損害股東利益等情形。
時間回到12月10日,億緯鋰能對外披露與SKI簽署《債權轉股權合同》和《億緯集能合資經營合同》的公告,交易完成後SKI將取得億緯集能49%股權。
咱們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捋一下,因經營發展需要,從2018年9月到今年4月,億緯集能先後4次向Blue Dragon Energy Co.,Limited(下稱BDE)借款,均以公司60%股權提供質押擔保。
截至目前,億緯集能向BDE累計借款20.35億元,但公司根本無力償還。今年1-9月,億緯集能實現營收14.66億元,淨利潤8026.87萬元,去年公司還是虧損狀態,淨利潤為負數。
值得一提的是,母公司億緯鋰能倒是“不差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億緯鋰能賬面的貨幣資金是19.12億元,公司還有交易性金融資產11.5億元。
這兩項加起來超過30億元了,拿出來就可以替億緯集能還清BDE的全部借款了。很顯然,億緯鋰能並不想替億緯集能“補窟窿”。
這時候,公司合作方SKI站了出來,受讓BDE對億緯集能享有的全部貸款債權,並擬進一步以其對億緯集能享有的貸款債權作為出資,取得億緯集能49%股權。
不僅如此,SKI受讓BDE對億緯集能超20億的現金貸款後,還因此取得對億緯集能的貸款債權,貸款年利率為2%(單利計算),這可比銀行貸款便宜太多了。
如此一來,億緯鋰能和億緯集能不必再為還債發愁,還與合作方SKI親上加親,進而獲得源源不斷的低息貸款支援,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在億緯鋰能無明顯償債壓力的情況下卻選擇斷臂賣子,被外界質疑損害股東利益,這或許是深交所關注本次交易合理性的原因之一。
SKI盯上中國市場這起看似“雙贏”的債轉股背後,億緯鋰能與SKI實際上是各取所需,雙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先看SKI,它是韓國第三大集團SK集團的核心成員企業,SK集團擁有能源化工、資訊通訊兩大核心主業,其中SKI主營動力電池業務,與三星SDI、LG化學並稱為韓系動力電池三巨頭。
雖然貴為韓系動力電池三巨頭之一,但與三星SDI、LG化學相比,SKI的實際經營情況並不樂觀。
據最新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顯示,三星SDI、LG化學的動力電池業務在今年三季度均實現營業利潤正增長,只有SKI還處於虧損狀態,營業利潤為-290億韓元。
儘管動力電池業務尚未盈利,但得益於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虧損正在減少。對SKI而言,擴大市場規模也是緩解財務壓力的一種方式。
與以債轉股方式進入億緯集能訊息同時披露的,還有億緯鋰能與SKI之前合作專案的變更細節。
2019年9月26日,億緯鋰能及孫公司億緯亞洲擬與SKI合資建設20-25GWh動力電池產能,億緯鋰能方面擬以現金出資5.25億美元,佔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50%。
如今,上述投資專案億緯鋰能方面的投資主體變更為全資孫公司億緯動力香港,出資額降至3.66億美元,佔合資公司註冊資本比重同步降至30%。
然而,本次億緯動力香港與SKI合資公司的生產規模卻由年生產量20GWh變更至27GWh,產能提高了不少,而SKI或將以持股優勢在合資公司享有更多的話語權。
這可能是SKI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佈局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尤其進入下半年,國內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利好一波接一波,連帶動力電池、充電樁等細分領域也迎來快速發展。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最大市場。別的不說,在美國瀕臨破產的特斯拉已經憑藉上海超級工廠起死回生,馬斯克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令人嚮往,如今SKI在中國市場不斷押注,不排除效仿特斯拉、借力中國市場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可能性。
億緯鋰能講起“新故事”在這場債轉股操作中,億緯鋰能似乎甘之如飴,因為公司有了新故事可講。
億緯鋰能主要從事消費電池(包括鋰原電池、小型鋰離子電池)和動力電池(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及其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鋰原電池和鋰離子電池。
2009年,億緯鋰能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A股正式一員。上市至今,億緯鋰能股價累計漲超33倍(前復權),妥妥的大牛股代表。
回顧發現,上市前5年,億緯鋰能股價基本按兵不動,但從2015年開始波動拉昇,2018年10月強勢反彈,過去3年間股價漲超10倍,成為資本市場一顆耀眼的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億緯鋰能的業務還涉及電子煙,曾因旗下子公司麥克韋爾的電子煙業務成功出圈。不過,隨著電子煙監管趨嚴,億緯鋰能再次聚焦鋰原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業務。
巧合的是,與SKI在韓系動力電池領域的地位類似,億緯鋰能與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並稱為中國動力電池三巨頭。
更巧的是,億緯鋰能的業績也在國內三巨頭中墊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寧德時代實現營收315億元,歸屬淨利潤33.6億元;比亞迪實現營收1050億元,歸屬淨利潤34.1億元。
億緯鋰能2020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3.4億元,同比增長16.66%;歸屬淨利潤9.46億元,同比下降18.35%,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場面。
在此背景下,億緯鋰能急需一個新故事,以鞏固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而來自韓國的動力電池巨頭SKI是個不錯的選擇,“強強聯合”總比單打獨鬥更有看點。
在積極引入SKI的同時,億緯鋰能也在想方設法擴大生產規模。12月10日,億緯鋰能宣佈,公司已透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募集資金約25億元。
扣除發行費用後,募資金額主要投向面向TWS應用的豆式鋰離子電池專案、面向胎壓測試和物聯網應用的高溫鋰錳電池專案、三元方形動力電池量產研究及測試中心專案等。
一邊募資擴產,一邊引入SKI,這起債轉股,表面看來更利於億緯鋰能方面,不僅億緯集能超20億貸款不用還了,今後還能獲得來自SKI的低息貸款支援,事實當真如此嗎?
競爭與合作並存實際上,本次債轉股之前,億緯鋰能就與SKI建立了合作關係,從過往業績來看,雙方之間的合作還算成功,億緯鋰能借助SKI斬獲不少國際大單。
2018年,億緯鋰能與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簽訂長期供貨合同,合作時限直至2027年底。2019年3月,億緯鋰能成為現代起亞供應商,預計未來6年訂單達13.48WGh。
在長期合作過程中,億緯集能管理層也發生了一些變動。早在2018年,億緯集能就任命了2名韓國籍董事,同時聘任韓國籍總經理和技術副總經理。
潛移默化中,SKI已經逐步深入億緯集能的內部,倘若本次取得億緯集能49%股權,加之未來雙方還要合資建設新公司,SKI在億緯鋰能方面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不僅如此,隨著歐洲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持,國外三元軟包電池銷售也迎來一波增長行情,SKI在海外市場向現代、起亞、賓士等車企提供三元軟包電池服務。
SKI入股億緯集能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雙方可以在技術、市場、管理和供應鏈等各方面發揮協同效應,推動自身利潤實現正增長。
但中國有句古話,叫同行是冤家。目前,億緯鋰能主要向新能源汽車提供三元軟包電池,這一點跟SKI正好吻合,雙方在業務層面存在競爭關係。
對於SKI入股億緯集能一事,外界觀點也產生分歧,這在億緯鋰能股價上也有體現。過去2個交易日,億緯鋰能連續收跌,最新收盤價報69.22元,公司總市值1307億元。
不管怎麼說,億緯鋰能在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地位不低,本次債轉股引入SKI,考慮的可能是借SKI的資金實力擴大產能,提高生產技術,進一步擴寬公司護城河。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SKI以債轉股方式進入億緯集能,還為其提供低息貸款支援,說到底是相中了億緯鋰能這個平臺,想借機擴大中國市場份額。
展望未來,如何處理好這種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微妙關係,對億緯鋰能與SKI都是一項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