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波瀾壯闊,但又峰迴路轉的一年

1.1、行情回顧,2020 年是醫藥行業不平凡的一年

醫藥上半年漲幅巨大,下半年開啟回撥,全年漲幅排名靠前。2020年初至今,醫藥板塊上漲45.62%, 行業漲幅排名第五,同時期滬深 300 指數漲幅 22.00%。分階段看,上半年受疫情與流動性因素的 影響,醫藥行情得到雙向刺激,在滬深 300 指數上漲 0.28%同期醫藥指數上漲 39.89%;下半年, 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隨之各行業復工復產順利進行,醫藥行業指數在疫苗、器械等子版塊帶領 下順勢回撥,醫藥指數全年呈現先揚後抑。

各子行業均保持上漲,但行業間分化較大。醫療器械板塊在疫情期間業績保持高速增長,且中長期 出口與進口替代邏輯進一步被論證,成為年初至今漲幅最大的細分子行業,上漲 75.61%;醫療服 務在疫情中充分地體現了業務模式的剛性與韌性,CXO 與連鎖民營醫療機構在今年均取得了較好 的業績表現,股價均實現戴維斯雙擊,上漲 69.77%;受疫苗板塊推動,上半年生物製品板塊漲幅 超一倍,後回撥至 67.53%,其餘板塊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疫情影響及醫保免疫板塊漲幅較大。總體看,醫療器械(+75.61%)、醫療服務(+69.77%)、生 物製品(67.53%)較其他三個子行業醫藥商業(31.08%)、化學制藥(28.44%)、中藥(16.83%) 漲幅明顯,主要還是與疫情刺激與醫保免疫相關性高。除此之外,疫情一方面檢驗了部分公司在極 端情況下需求的剛性與業務的韌性,另一方面也為我國衛生防控事業敲響了警鐘,指導了行業遠期 的發展方向,也使得這些公司得到了市場的價值重估。

1.2、估值水平,已迴歸行業正常水平

估值水平已大幅回撥,較滬深 300 溢價已迴歸至年初水平。下半年開始,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 醫藥行業估值回撥明顯,截止 2020 年 12 月 4 日,申萬醫藥行業 PE(TTM)為 48.34X,達到 10 年 82%分位,同期滬深 300 指數 PE(TTM)為 15.54%,醫藥板塊整體估值溢價率為 211.01%,處於十年中位數附近。總體看,醫藥板塊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估值中樞抬升明顯,下半年回撥後估值已回 歸至正常水平,並已接近年初至疫情前 37X-42X 的估值範圍。

下半年子行業間估值差收斂。上半年,醫療器械與生物製品受疫情刺激,估值中樞抬升明顯,中藥 與流通板塊明顯跑輸生物醫藥行業指數,各子行業間估值水平離散度加大;下半年,一方面由於股 價回撥,另一方面由於業績的逐步釋放,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板塊估值回撥,子行業間估值呈現 收斂態勢。截止 2020 年 12 月 4 日,醫療服務 PE(TTM)135.21X,處於 10 年 94.72%分位;生物 製品 PE(TTM)56.49X,處於 10 年 81.70%分位;化學制藥 PE(TTM)45.74 X,處於 10 年 79.65% 分位。

1.3、政策的導向,使行業的波動和投資難度加大!

2020 年醫藥行業政策擾動仍大,使得行業投資的不確定性與難度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一方面 落實了全國範圍內的高值耗材集採,11 月 9 日,冠脈支架帶量採購結果出爐,最終 10 個產品中 選,平均中選價 676 元,平均降價幅度 90%-95%,約定採購週期 2 年;另一方面, 醫保局牽頭 開展 DRGs 付費試點,預計 CHS-DRGs 將 於 2021 年在試點城市啟動實際付費,意在控制醫療 費用的增長:

醫療器械集中採購

從政策角度看:

1、 採購量:由各地區醫療機構報送的採購需求確定(機構的需求量非常重要),首年採購量為 1074722 個(報送採購總需求的 80%累加得出);

2、 中標規則即定價:A)、產品排名低價優先(價格相同看銷售量),前 10 名先入圍(入圍不 等於中標,原則上一家企業入圍的產品數量不能超過 3 個,除非所有產品均不滿足條件)。 B)、從入圍產品中進一步選擇出中標的企業,中標的企業需滿足以下的其中一個條件:(1)申 報價低於最低產品申報價 1.8 的;(2)申報價高於最低產品申報價 1.8 倍,但低於 2850 元的 (舉個例子,假設入圍產品中最低價是 1000 元,那麼 1800 元以下的產品全部中標,其餘產 品如果高於 1800 元,那麼必須低於 2850 元,才能中標)

3、 中標產品量的分配:A)、如果醫療機構報送需求的產品在中標名單之中,那麼對應意向採購 量全部為中標企業這次集採所獲得的量。B)、如果醫療機構報送需求的產品未在中標名單之 中,那麼這一部分相應的需求量 10%給第一名中標的企業,其餘量由醫療自己分配,但有條 件,只可以分配給報送過需求的其他產品(但必須在中標名單)、價格更低的中標產品、或者 排名前 5 的中標產品。

從結果角度看:

本次冠脈集採產生 10 箇中選產品,分別屬於 8 家器械,其中包括 6 家國內企業吉威醫療、易生科 技、微創醫療、樂普醫療、金瑞凱利與萬瑞飛鴻,以及 2 家國外企業美敦力和波士頓科學,本次集 採中標品種價格區間在 469-798 元,平均中選價 676 元,平均降幅達 93%,其中國產產品價格降 幅 92%,外資產品價格降幅 95%。我們認為,本次集採降價一方面促進了冠脈支架產品國產替代 的程序,且進一步凸顯成本的重要性,對國內企業有一定的利好;另一方面,由於價格大幅度下降 導致的市場規模與利潤空間萎縮也讓冠脈生產企業面臨了更加艱鉅的挑戰,未來競爭與產品研發、 產品定價等將更加複雜。

二、醫藥行業當下貴嗎?——我們認為行業一直存在超額收益的機會

2.1 醫藥行業從來不缺少機會,基金收益率保持領先

由於醫藥行業子行業對,所以醫藥行業總會存在投資機會,我們對近 5 年來,主流基金的投資收益 上來看,醫藥基金的中位數水平,大部分都能跑贏指數,最高收益率的基金更是如此,由此可能, 醫藥行業不缺少超額收益的機會。

2.2 從行業屬性上來看:醫藥行業是一個不缺需求的,缺少的 是合理“控制”需求的方法

醫藥行業的複雜性,在於我國醫藥行業的整體環境是一個患者、醫生,藥企,付費方以及各種監管 方多方並存局面,且從當下看,尤其是近兩年來,由於各個部門的訴求並不完全一致,這使得行業 多年來一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博弈,這使得醫藥行業的複雜程度進一步增大。未來能夠更清晰地從本質上認識醫藥行業,或者說解決醫藥行業貴不貴的問題,我們追根溯源,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進 一步分析醫藥行業。

2.2.1 醫藥行業不缺需求,尤其是中國市場

顯而易見,醫藥行業是一個不缺少需求的行業,尤其是中國,是一個難得的大市場。老齡化方面,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2019 年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 12.6%,且仍然呈現升 高的趨勢,老齡化的增加直接帶來了更多的醫療需求。欣慰的是,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基本醫保 體系,從基本醫保的覆蓋面來看,截至 2019 年底,全口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1.35 億人,參 保覆蓋率繼續穩定在 95%以上。居民的消費水平方面也逐漸提高,2019 年城鎮/農村的人均消費水 平達到 3.6/1.5w 元

然而,我國在醫療人均使用方面,依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如影像檢查方面,我國造影劑人均消費量 為 1.13 噸/百萬人,雖然高於全球的 0.82 噸/百萬人,但較發達國家 8.45 噸/百萬人仍然有較大的 差距;再如人均 IVD 的使用方面,我國體外診斷行業仍處在發展前期,我國人口約佔全球的 1/5, 但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僅為全球的 3%,規模仍然較小。我國體外診斷產品人均年消費額為 4.6 美元, 僅為全球平均消費水平的一半,更是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

總體來說,我國醫藥行業是難得的大市場,目前醫藥工業的總產值已經達到將近 30 萬億的水平, 在需求方面,中國市場不用擔心。

2.2.2 政策天秤的兩面—行業市場化和醫保持續性

顯而易見,我們認為醫藥行業不缺需求,理論上,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所以醫藥行業的 需求可以無限大,但無限大的需求意味著無限大的開支,對於全球各國的醫保體制來說其實都很難 承受,所以,監管機構/各個政府所面臨的問題恰恰相反,是如何在有限的醫保費用下,合理地控 制好醫藥行業的需求。

這使得醫藥行業除了付費方(政府/醫保)和需求方(患者)分離,醫生、患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之 外,醫藥行業更需要政策的監管調控,且隨著我國醫保壓力不斷加大,政策在醫藥行業的導向作用 也越來越明顯,可以說,政策導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醫藥行業的發展。

近兩年來看,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器械集採,創新藥談判等都使行業層面產生一定波動。

其實,醫藥行業政策調控,對任何一個監管機構來說都是難題,政策天秤的兩邊分別是行業市場化 和醫保的持續性。如果政策對行業的調控過於寬鬆,那麼政府很可能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使醫保 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失去公平性。如果政策對行業的調控過於嚴格,則可能使企 業壓力過大,企業失去創新能力,長期看生產效率低下,得不償失,從全球的案例上來看,全球大 部分國家都在尋找市場化和持續性的平衡點。

美國——普通民眾難以承受的醫藥支出

美國醫藥市場很早便開始實行市場化的競爭,政府放開市場,不干預藥品價格,美國的醫保也分為 政府主導的基本醫療保險和保險公司主導的商業保險,政府主導的醫療保險為 Medicare、Medicaid、 兒童健保和退伍軍人醫保體制,2014 年總共覆蓋約 38%的美國人口,商業保險覆蓋了約美國 53% 的人口。政府只對保險公司進行監管,而保險公司則監督醫院的服務價格和用藥情況,製藥企業研 發也追求市場導向,創新藥形成傳利,高額定價,仿製藥成本定價。

市場化帶來的好處是:

1、 政府支出比例小,使政府的壓力相對較小,居民就醫一大部分費用都是由商業醫保承擔;

3、 藥企獲得超額利潤後,正向迴圈,繼續投入大量研發,產業形成正向迴圈

這樣帶來的弊端是:

1、 喪失社會的公平性。由於商業醫保承擔了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所以商業醫保的費用昂貴,普通 居民難以承受。這使美國醫療保障的公平性一直受到爭議和質疑。根據聯合國公佈的人類發展報告 資料,美國是全球唯一沒有普遍醫療健康保險的發達國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家庭中,1/3 沒有 保險。白人有 13%的人沒有保險,黑人約佔 21%,在美國目前的醫療制度中,如果沒有醫療健康 保險,僅靠個人支付醫療費用根本無法實現。

2、 由於市場化充分,醫療服務費用和藥品也價格快速增長;

3、 長期來看,政府的財政支出也會緊張。雖然美國政府在醫療費用方面支出僅佔總費用的 40% 左右,但由於服務費用和價格價格不斷上漲,長期看美國政府也開始感到不小的壓力,從 2010 年 起,美國也開始減少醫療開支。

日本——高福利使財政壓力過大,過度監管使行業創新相對較慢

這樣的好處是:

1、日本的醫療費用控制得非常好。在全民醫保的情況下,日本的醫療費用開支僅有 10%左右,低 於美國的 17%。

2、社會保障制度得到大範圍的認可,民眾在看病就醫方面的保障和公平性好,是典型的福利國家。

這樣帶來的弊端是:

1、日本市場效率較低,醫院效率低下,床位週轉率低

2、使企業的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扼制,日本最大的藥企武田目前排名全球 17 名,已經和美 國的製藥企業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見,政策天秤的兩面分別是行業市場化和醫保持續性,這是目前各國都在探索的難題。

2.2.3 降價不影響創新,這一政策思路預計短期不會改變

近兩年,由於醫保以壓力,政策對藥品價格的管控力度明顯加大,但如果完全採用日本的醫療模式, 最終勢必會導致創新受扼制,得不償失。顯然監管機構也意識到這一點,從當下的政策來看,我們 認為國內現在的政策調控力度正處於日本和美國兩種制度之間,尤其是近兩年的政策趨勢,也進一 步驗證。

政策的導向離不開醫保費用的控制壓力,在早期,由於醫保擴容,政策的重心更多是向著廣覆蓋、 保基礎的方向進行,政策的導向更多還是促進醫藥行業如何進行資源的合理分配。醫保體量也不斷 增大,以城鎮職工醫保為例,城鎮職工醫保的收入從 2004 年的 1082 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56 萬億元。

醫保收入不斷擴大的同時,醫保支出也不斷加大,支出從 2014 年的 815 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25 萬億元,更重要的是,在過去十年的多個年份,醫保的支出增速已經明顯高於收入增速,如 2019 年,醫保的支出增速為 18.67%,而收入增速為 17.07%,即醫保資金的壓力持續增大,醫保 控費的需求順應而生,政策對醫藥行業的導向,也逐漸向提高效率、淘汰過剩產能、鼓勵創新轉變。

我們在上文中已經提到,如果政策對藥品價格的監管過於嚴格,可能會導致對行業創新產生一定的 影響,最終得不償失,所以當下政策,雖然醫保已經存在壓力,但我國在政策層面,仍然是大力鼓 勵創新,從方式上來看,由於醫保資金有限,政策更多是採用騰龍換鳥的方式,一方面,透過一致 性評價,對一些老的,競爭格局相對較差的藥品、器械進行帶量採購,以節約醫保費用。

另一方面,透過談判的方式使創新藥納入醫保,進而將節約的醫保費用騰換給創新藥。雖然在談判 的過程中產品會產生一定的降價,但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已經具備相當大的體量,大部分品種納 入醫保後都能實現快速放量,總體來說對企業的利潤水平仍存在較大的正向影響。

同時,在審評審評方面,政府也加大綠色通道,創新藥、創業器械審評上市的速度都大大加快

總結來看,目前中國的政策導向,由過去行業擴容,全面鼓勵支援醫藥行業,到開始向調節行業資 源分配、淘汰過剩產能、提高行業效率的思路轉變,整體來看,我們認為這一政策思路在未來很長 一段時間內都會延續,畢竟醫保的控費壓力也並非迫不可待,仍然會有一定的結餘留給創新藥企。

但對企業而言,我們認為時間視窗其實更加緊迫,一方面,由於仿製藥、甚至競爭格局不好的創新 藥也開始帶量採購,雖然現在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利潤,但如果競爭格局繼續變差,企業的利潤可能 會進一步萎縮,進而使企業難以支撐後續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在研發創新的選擇上,企業要有 獨特的思路,如果產品創新性不強,沒有形成足夠的壁壘保護,很可能又會導致剛上市的產品競爭 格局變差,產品又進入降價集採的道路,對於企業而言,應該抓緊目前寶貴政策支援下的創新視窗 期,快速提高自己創新能力,持續推出有壁壘,難仿製的產品。

2.3 當下中國還缺少創新嗎?—缺少的是創新的方向

2.3.1 PD-1 的案例,中國缺少創新嗎?

從 2016 年,國家重點鼓勵醫藥創新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進行了創新,無論是研 發投入還是新靶點的品類上,力度都很大。如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整體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由 2011 年的 211.25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609.60 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高達 14.15%。

從國際的角度來看,PD-1 毫無疑問是一個創新藥,全新的靶點,突出的治療效果,都符合創新藥 的標準,從開發的角度來看,PD-1 從研發、臨床、申報到最終上市,整個過程確實不容易。從銷 售的角度來看,目前 O 藥和 K 藥 2019 年二者合計的銷售已經達到 200 億美元,並且仍保持強勁 的增速,從這些角度來看,PD-1 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藥。

但從國內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內上市的 PD-1/PD-L1 已經有 8 家,同時,11 月 12 日,基石藥業宣 布其 PD-L1 單抗舒格利單抗(輝瑞負責中國商業化)的上市申請獲 NMPA 受理,適應症為聯合 化療一線治療晚期(lV 期)鱗狀和非鱗狀 NSCLC,至此,國內已經有 15 家 PD1/PDL1 單抗申請 上市,除此之外,從後續的新進入者來看,國內已經有將近 200 個 PD-1 相關的臨床試驗,未來 PD1 的競爭格局不容樂觀。

從這個角度來看,PD-1 貌似已經失去了創新藥的意義,由於競爭格局相對較差,預計未來 PD-1 在 國家談判過程中的定價也不容樂觀。

從 PD-1 的案例出發,我們進一步思考,中國缺少創新藥嗎?PD-1 的作為全球重磅創新藥,中國 已經有大多數企業可以完成,中國類似的創新,到底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受益?

2.3.2 中國缺少創新的方向,idea 是行業真正的稀缺內容

中國不缺少創新的能力,更缺少的是創新的方向,就好比實驗室中,最開始的 idea,最開始想法以 及設計思路才是最有價值的,我們認為,未來製藥行業的創新,更應該向著獨一無二,競爭對手很 難短時間超越的方向發展。

當下來看,中國醫藥行業在創新的基礎已經具備,無論是人才,還是資金,都能支撐起中國製藥行 業向更高層次的方向前進,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相對在世界範圍內領先的 first-in-class 的藥 物,如雙抗、聚乙二醇修飾、CAR-T 等領域,這些領域值得我們期待。

2.4 去偽存真,“真創新”會帶來超額收益

我們認為,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投資者來說,真創新都能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我們以聚乙二醇 IL2 舉例,2018 年,BMS 針對聚乙二醇 IL-2 與 Nektar 達成 36 億美金的合作,除 BMS 外,2019 年 12 月,賽諾菲以大約 25 億美元現金收購 Synthorx,以補充自身在聚乙二醇 IL-2 在免疫應答領域 的應用。

IL-2 是血漿蛋白因子中的一員,IL-2 是最早的免疫治療藥物,當 CD8+T 細胞或者 NK 細胞進入腫 瘤後,其可進一步促進 IL-2 產生,IL-2 可以刺激 CD8+T 細胞和 NK 細胞增殖,進而殺滅腫瘤細 胞。

在 1992 和 1998 年,美國 FDA 就批准了 IL-2 藥物(Aldesleukin)用於晚期腎癌和惡性黑色素瘤, 有效率在 15%-20%,能使近 10%-15%的患者活過 5 年。

但 IL-2 的半衰期很短,只有幾分鐘,所以臨床上需要高劑量使用,這導致 IL-2 的治療視窗很小, 且毒副作用很大,如患者會產生嚴重的低血壓和血管滲漏綜合徵,所以臨床上使用 IL-2 治療的患 者必須住院,24 小時密切觀察,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IL-2 在臨床上的使用。

但 Nektar 透過對用聚乙二醇對 IL-2 進行修飾,這使得 IL-2 的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其在 IL-2 分 子上新增 6 個聚乙二醇,新增 6 個 PEG 後 IL-2 本身無活性(下圖左側紫色);但給腫瘤患者注射 後,這 6 個 PEG 修飾會逐漸脫落,形成了有活性的 2-PEG 和 1-PEG 的形式,進而發揮作用。1- PEG 形式的 IL-2 並不與調節性 T 細胞增殖受體結合,從而不增加調節性 T 細胞增殖。這是它與 PD1 聯用的基礎。

2017 年 11 月,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 Adi Diab 教授公佈了 NKTR-214 聯合 PD-1(O 藥) 用於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NKTR-214 聯合納武單抗治療實體瘤,能使 72%的腫瘤縮小。

實驗一共招募 38 位晚期腫瘤患者,包括 11 位晚期的惡性黑色素瘤、5 位非小細胞肺癌和 22 位腎 癌的患者。在可評估的 36 位患者中,33 位患者的腫瘤穩定不進展,疾病控制率 91%;26 位患者 的靶病灶都有縮小,腫瘤縮小比例高達 72%。

11 例黑色素瘤的客觀有效率 64%,其中 1 名腫瘤完全緩解,另 1 名的腫瘤完全緩解未確認,疾病 控制率 91%,中位起效時間 1.7 個月,截止 2017 年 11 月 2 日,所有緩解的患者仍在臨床組內。

13 例初治腎細胞癌,第一次影像評估時的客觀有效率為 46%(n=13),疾病控制率 85%,第二次 影像評估時的客觀有效率 60%(n=10),疾病控制率 80%,中位起效時間 1.9 個月,截止 2017 年 11 月 2 日,所有緩解的患者仍在臨床組內。7 例經治腎細胞癌,客觀有效率 14%,疾病控制率。

4 例非小細胞肺癌,PD-L1 表達均為陰性,客觀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為 75%,其中 1 名腫瘤完全 緩解未確認,中位起效時間 1.7 個月。

這直接促進百時美施貴寶(BMS)與 Nektar 就 NKTR-214 專案進行全球戰略研發合作,BMS 即與 Nektar達成就在研藥物 NKTR 214 的研發合作,BMS 向 Nektar 支付了18.5億美元的預付款, 且 Nektar 將有資格獲得額外 17.8 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同時雙方將分享 NKTR 214 的全球銷售 收益, Nektar 與 BMS 各佔 65% 、35%。

整個合作約包含 8 個臨床試驗,涉及黑色素瘤、腎癌、肺癌、膀胱癌等多個適應症,這也使得 Nektar 的市值曾經達到 200 億美金的市值。

但隨後,由於 Nektar 公佈的 II 期臨床資料不及預期,使得 Nektar 股價回撥較大,2018 年 6 月 3 號,ASCO 年會上,NKTR-214 更新了聯合 PD-1 抗體的臨床資料:針對黑色素瘤/腎癌/尿路上皮 癌,有效率分別是 50%/46%/60%。

Nektar 公司 CEO Robin 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臨床資料前後不一致的原因。根據 Robin 的說法, Nektar 對其生產的全部 22 個批次的 NKTR-214 樣品進行了分析,發現有兩個批次不合格——2 號 批次和 5 號批次,這也直接導致臨床資料不理想。

雖然 II 期臨床資料不好,但 BMS 和 Nektar 對後續的結果仍然有較大信心,目前 NKTR-214 的 III 期臨床仍然正在進行中,且於 2019 年 8 月, FDA 授予 Nektar 公司在 NKTR-214 和 BMS 的 PD1 抑制劑 Opdivo (nivolumab)構成的組合療法突破性療法認定。如果未來聚乙二醇 IL-2 能夠順 利上市,那意味著聚乙二醇修飾類產品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開啟。

另外如恆瑞在戰略上的案例,率先由仿製藥——轉型創新藥,率先進入抗腫瘤領域,在長期內也為 恆瑞的股價帶了巨大的超額收益。

三、看好的幾個方向(略)

我們在上文中已經提到,創新仍然是當下最主流,並且當下時點國家也仍然大力支援創新,我們相 信,無論是藥品還是器械,未來國內會勢必會出現一系列具有國際化創新能力的企業,我們建議關 注的公司有恆瑞醫藥、信達生物、鍵凱科技、佰仁醫療、三友醫療;

此外,我們看好服務整體的賽道,目前中國醫療服務行業仍然處於發展的初期,過去,中國的醫療 服務主要是由公立醫院主導,預計未來在一些細分領域,我們認為具有優秀管理能力、良好模式的 民營醫院一定會逐漸脫穎而出,目前,眼科已經證明了服務的優勢,我們建議關注愛爾眼科、錦欣 生殖;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疫情是一次性的,但對 於某些行業來說,其影響可能是深遠的,部分企業藉助疫情的期間,快速加大市場營銷,提高自身 的競爭力,未來有望發生質變,我們看好受益於疫情,且未來有可能持續發生變化的公司,我們建 議關注邁瑞醫療、仙琚製藥、藍帆醫療、英科醫療。

3.1 新產業趨勢,新的創新方向。

3.2 醫療服務領域,整個行業可能會迎來景氣的長週期。

3.3 蝴蝶效應-疫情為某些公司帶來種種可能。

3.4 CRO-創新領域服務,繼續維持高景氣度。

……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入【未來智庫官網】。

12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個護行業深度報告:質造升級&新零售渠道驅動,助力國產品牌